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面对全球问题 ,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其实质是对实践主体———人的行为的规范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人文观念 ,本质上是人类对自身的终极关切 ,是在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中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建立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内容 ,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 ,树立人类整体利益观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即身心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的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活动,是人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实现其社会属性的重要媒介,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劳动教育以特有的方式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泛化"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主客体性质的相适应使其构成现实的肯定方式的规定性突显.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指向,这种"泛化"趋向不能简单地界定为"美"的蕴涵.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人是温柔与刚毅并举、感性与理性融合、形式与内容丰富的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着自己的全面本质。学校教育不应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相脱离,而应作为人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向度、一个环节、一个部分,在人的生成与发展中发挥作用。成为人是劳动教育的前提假设,培育完整的人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因此,培育完整的人需要重新思考劳动中“人”的价值,确立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重构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争取多方力量支持,铲除各类劳动教育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理解人的本质的内容,人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本质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基于人本质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埃里希·弗洛姆将人的价值取向划分为“重占有”与“重生存”两种,对二者的本质进行了区分。他指出异化消费是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致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类个体的异化,使人距离“生存”越来越远。他认为唯有改变人的价值取向,才能扬弃异化消费,回归人的生存本质。在西方消费社会的影响下,异化消费在中国不断蔓延,埃里希·弗洛姆对异化消费的批判,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培育正确消费观念、实施正确消费行为,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劳动和对象的分离使人的劳动活动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中,人对劳动便产生占有或不占有两种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工人丧失对自己劳动的占有即资本主义的片面占有,异化劳动使人成为“非人”。因而,在扬弃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向真正的人复归的人的本质除具有人的劳动类本质外,还必然具有对劳动的全面占有这一本质规定,这是我们统一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关于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两个著名论断及其全部理论旨归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8.
郭玉生 《东方论坛》2014,(6):116-119
思索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运,找寻人类自由解放的途径是康德一生的追求。正是在这终生不渝的追求中,康德发现了教育对于每个人的哲学意义,确立了教育的终极使命。教育正是在发掘人类理性而抑制动物的野蛮性,使人从习性上符合人的本质也即"理性"的道路上与审美相遇,美学成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中介环节。康德审美教育理论由此表现为一种对启蒙理性、对文化的非人性化的批判精神,用审美和艺术照亮社会实践和每个人的心灵,让每个人学会理解社会和自我,更加自由、全面地发展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的理想。自由是人的本质,是人存在的特征,是生命个体最根本、最终极的追求。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必要手段,而自由教育是以实现人的自由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是人类应该矢志不渝地追求的理想教育。同时,自由教育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公民人文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最为抽象的层面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充分占有.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身.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发展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的总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行动的统一,是发展外延和发展内涵的协调。社区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本质特征、基本思想、内涵、模式的整体认识与实践。社区教育发展应在均衡、服务、开放、特色、评价等五个方面体现出与时代前进相适应,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与社区建设相同步,与社区民众需求相吻合,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相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精英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历程人手,阐释了精英文化在历史上和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所具有的不可或缺性,进而提出应该顺应时代从题材和表现方式、教育和普及力度、大众素质等方面着手,重新促动精英文化的整体振兴,重燃有缺陷世界的理想之光.  相似文献   

13.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发挥人的创造力,必须做到: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大力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们强烈的创造动机;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鼓励人们开拓创新;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发展创造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国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综合体现,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关爱、管理、增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国民健康教育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注重和改进国民健康教育,对国民身心健康发展的哲学理念、文化理念、健康理念以及人文健康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该成为探索人的心灵的雷达,对人的心灵进行有效的指引;对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爱情、婚姻、工作进行充分的关注并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关注情感教育;进一步加强中西方的教育文化交流;把心理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的始终;德育是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的焦点,21世纪的教育应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与潜能.,Education should guide the soul of human beings.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happiness of mankind and nurture people who are happy and beneficial to the prosperity of our society. Further concern should be given to people's world of feeling and emotion. Exchange between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The 21st eentury's education should best develop people's personality and latent ability.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阐述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含义,分析社会实践对青年成才的作用,论述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两者间的关系,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是必要的途径.并对当前高校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来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遭遇系列困境的实质原因在于教育主客体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具体表现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人际交往信任困境、主导价值认同困境和情感信任困境等方面,这和复杂的网络交往环境、社会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和人们不同的利益诉求等密切相关。我们应在厘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上,疏通双方交往渠道,加强教育主客体的有效沟通;增强双方互利共识,促进教育主客体的主导价值认同;密切网络人际关系,重建教育主客体之间信任的情感基础,以消解双方的信任困境,达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主客体认知规律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与道德教育对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处于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在二者互动的过程中,终身教育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体系上的保障,道德教育又不可避免地成为终身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时期的我国教育而言,积极创建合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构建终身德育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根据人的需求来采取管理措施,影响、约束或促进人的实践活动,以达到管理效果。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个体需要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较大契合之处。人性假设理论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研究和实现必然具有重大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坚定信念的有力体现。该文从历史的视野提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历史对执政党的必然要求,并用大量的史实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并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和国家永恒的奋斗目标,作为执政之基,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