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近年来通过对中国远古神话的研究,特别是对《山海经》的研究,发现《山海经》中有关扶桑的记载远比《梁书》扶桑记为早。并认为早在远古时代,中日便在地理上有密切的交通,帝尧时代就有大陆移民奔赴日本探寻日所出处;《山海经》远非荒诞之作,乃是一部关于远古山川海陆和地理、人文、氏族、物产情况的有价值著作。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童年时期思维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最初见诸书面记载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诸多典籍.《易经》、《尚书》曾提到过一些神话片断。《诗经》中的《玄鸟》涉及到简狄吞燕卵而生契,而《生民》最早且完整地叙述了周民族始祖神后稷的涎生及其开创农耕的业绩。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是《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书。这些典籍距离上古神话的产生已相当遥远,但从其简短而质朴的记述中,我们仍能窥见到上古神话的最初形貌。志怪小说大量产生于魏晋六朝时期。鲁迅说:“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曹丕的  相似文献   

3.
纪晓建 《社科纵横》2007,22(5):80-82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繁荣的巫风习俗。《楚辞》《山海经》为我们保存了中国古代巫风习俗的原貌。“九歌”是具有神话性质的巫术性的宗教歌舞,《楚辞.九歌》则是一部真切记载原始巫风文化的宝贵文献。“招魂”是中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以巫师为中心的宗教活动,“九招”“九代”则是先秦巫师举行招魂仪式运用的具有神秘性质的舞蹈。从文化渊源上看,南楚浓烈的巫风文化正是对殷商巫风基本内容的继承,《楚辞》《山海经》则是这种殷商巫风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上古明堂形制与中国上古文化有一种十分有趣而奇妙的同构关系.随着“明堂──暗室──铁屋子”的发展演化,中国文化也经过了由上古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演化的过程。可以说,上古明堂形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型表象,中国古代文化是对上古明堂形制的扩展演化。这是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新视角,也是一种新的中国古代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会王政博士的新著。作为一部中国大陆留美妇女史学者的新著,其着重阐述了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美国社会文化的衍变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妇女对美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国妇女运动具有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强韵嘉  单芳 《社科纵横》2012,(6):102-105
在中国现存典籍文献中,关于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化遗存及神话意象形态的传承演变过程来看,《天问》与《山海经》中所载神话颇多启承之处,对二者相似相通的神化意象结合文献进行比较分析,互证其文化意蕴及艺术意象,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原文化与楚地文明之间多元互融的一体化脉络。  相似文献   

7.
明人阅读、接受《山海经》的历史情况,具备提炼问题并进行断代研究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文本在明代得以广泛传播,明人进入阅读《山海经》的普及化时代;《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得以重新树立,通过"夏鼎说"等问题的申说、论争,明人彰显出治《山海经》之学的高度自信.明代的阅读风气与学术流变互为表里,更易了人们接受《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以"古文奇书"为接受预期的认知形态,尤其是对"奇"的标举,促生出诸如"史部""子部"的属性转变等学术问题.明人接受《山海经》的历史全景,描绘出"明人"这一学术群体在学术史上的独特性情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韩玺吾 《唐都学刊》2006,22(3):135-139
周民族是一个专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农业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形成了周人定居的农耕文化。作为周文化遗存的《诗经》,正是这一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可以从《诗经》所流露出的农业生产的乡土情怀、宗族伦理与宗国感情、以文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基于现实的创作精神上清晰地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诗经》就是我国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农业文化的诗集,它是中国上古文化诗的总结和艺术升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超出了诗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著名旅美女作家陈若曦以《尹县长》引起海内外中国读者的广泛注意和热烈讨论,她是以对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的大胆揭露,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政治意识,以朴素的写实主义而奠定了她在海外华文文学史中的地位的。从1957年在《文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算起,陈若曦的创作生涯已有35年。她已出版的作品计有:短篇小说集《尹县长》、《陈若曦自选集》(1976)、《老人》(1978)、《城里城外》(1981)、《陈若曦小说选》(1983)、《陈若曦中篇小说选》(1985)、《贵州女人》(1989);长篇小说集:《归》(1978)、《突围》(1983)、《远见》(1984》、《二胡》(1985)、《纸婚》(1986)。  相似文献   

10.
孟庆波 《阅江学刊》2013,(4):60-65,10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占有显要位置。孝及总其大成的《孝经》一直是美国汉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1996年,戴梅可发表《汉代中国的儒孝和个人主义》,从中国文化内部出发,提出儒孝地位的上升、涵盖面的扩大最终导致汉代政权的衰落;1998年,侯思孟发表《孝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考察孝,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孝在中国早期历史(商至两汉)中的演变,力图就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海外汉学的学科背景、问题意识、理论手段等,完完全全是西方的。研究海外汉学应当从西方学术文化的内部出发,对比比较文化的研究理路,审视海外汉学在外国学术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对西方学术史进行"外国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元旦,生活于海外的四位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在香港《民主评论》上,联合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研究中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出路乃至人类前途的根本看法。可以说它代表当代新儒家共同的愿望、理想、情调和心境,在当代儒学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读来,仍值得我们深思、玩味。一、“同情”和“敬意”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当代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严峻挑战的一种回应。它的渊源,在我们看来,可以上溯到康有为的儒学改造运动。康有为试图借资产阶级之尸,还儒学之魂,大胆地将封建圣人孔子塑造成资产阶级的教主。实质上,他努力想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儒教之国。故当时他有“孔教之路德”之称。但他的儒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山海经》其书陶渊明诗:“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诗所说的《周王传》为今尚行世的汲塚古文之一《穆天子传》,至于“山海图”,则为《山海经》及其图谱。《山海经》一书行世极久,其纪事之时间跨度甚大,下及战国,上限远过于《尚书》。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歆(一名秀)《上山海经表》说: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诗词,其意蕴博大繁富,其表现手法多彩恰切,其文化气脉贯通古今。而佛、道精神的有机融会,更使诗词具有了一种迷离神秘的色彩。曹雪芹深知,作为创作,应该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化精华,融会贯通,再铸新品。在《红楼梦》诗词中,他不但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孔孟文化、楚骚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等,而且吸收了宗教文化,如老庄文化、佛教文化等,使其诗词在意象上具有“《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在风格上则如同《诗经》中原始民歌那样纯朴清新”①。特别是他对道家“无用无为”、“自私快…  相似文献   

14.
一、《禹贡》"九州"说 中国先民较早的地理观念,有《尚书·禹贡》所记的"九州"说,有邹衍的"大九州"说,有《山海经》的"五方之山"、"八方之海"说.这三种文献按其年代,《尚书·禹贡》在先,《山海经》当晚于邹衍所论,它们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政治儒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思想世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武 《求是学刊》2006,33(6):16-20
在最近20年间,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进程中思想空间与舆论空间的开放,也随着中国在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中出现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反省,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出现了新的开展.政治儒学的发生与发展,就是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在其新开展中所出现的一个有影响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6.
1.天毒是上古日本的称呼之一《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人”。晋人郭璞注云:“天毒即天竺国”。现代《山海经》研究专家袁珂提出疑问:“天竺今印度,在我国西南,其国临印度洋,故称其人‘水居’,然此乃与朝鲜并称,其地望不相侔。或经文有脱文讹字,未可知也”。从常识论之,只有日本往往与朝鲜并论。况“东海之内,北海之偶”显然是指东亚·北亚的海城,断非印度洋。“水居”便是指居住在这一水域,那只有堪察加、库页岛(桦太)、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3):97-100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时代,历来先贤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各家观点从多个角度入手去探析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值得商榷之说。本文主要从《山海经》所记录的神话入手,通过神话文本的比较,提出几点有关于《山海经》成书时代的拙见,以供大方之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汉四郡考释     
汉四郡考释张碧波喻权中汉四郡即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汉武帝时设置。关于汉四郡疆域、文化渊源、汉四郡与周邻文化区域的关系等诸问题,一直作为中国东北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延续下来。作为从事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史研究的学者,我们有责任努力对围绕汉四郡...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对北方地区土著居民形貌的记载,多有生理器官缺陷的展示。这种缺陷有三种类型:一是身体器官发育不足,二是某些器官数量不足,三是有的器官未能生成。《山海经》对北方边缘地区土著身体器官优长之处的记载,集中在人的脚部,这是唯一超常发育的部位。《山海经》上述记载受制于古代先民的空间方位理念,对于北方自然生态所作的认定,是那里奇形怪貌之人得以创造出来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中国研究月报》1985年3月号报道,中国研究所编纂的《新中国年鉴(1984年版)》已由大修馆书店出版。《新中国年鉴》报道和提供中国政治、外交、经济、对外经济关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动向、有关知识和信息。这期《新中国年鉴》主要为特集《香港的前途——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