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汉语和美语中的拒绝行为的直接性层面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像其它言语行为一样,拒绝言语行为受情景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不同文化之间的拒绝言语行为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一方面,汉语和美语的拒绝行为具有相同的特征:都利用中心言语行为中的三个直接性等级,即,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否定的能力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都偏向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情景变异趋势相似。另一方面,文化因素影响中美拒绝言语行为:美国人在拒绝言语行为上比中国人直接;汉语的情景变异程度比美语小。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身份仿拟”研究,从语言模因理论的视角展开“身份仿拟”行为方式的描述研究,将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顺应扩展为言语行为和语言语境下的行为。研究发现:“身份仿拟”具有“言语行为生物式模仿”、“言语行为仿制式模仿”、“言语行为感染式模仿”等行为特征。研究对“身份仿拟”行为功能作出了解释,为语言模因论关于模因的行为论述作了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从语篇表层谈中、美拒绝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拒绝语的特点拒绝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属语用学研究范畴。翻开几部语用学专著,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理论学家都未专门研究该言语行为。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他们的理论都可以用来指导拒绝语的研究,继而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拒绝语的几个特点:a、拒绝语是相邻对中“不期待的第二部分”(Levinson,1983,307)b拒绝语届竞争类言语行为,即拒绝请求与主张建立、维持利让的社会目标相反,所以拒绝本质上是不礼貌的(Leech,1983,104)C拒绝语是一种本质上威胁请求者正面子的面子威胁行为(BrownandLevinson,62)由于拒绝行为是拒绝者和请…  相似文献   

4.
文化价值观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拒绝言语行为已越来越被学者们所关注,因为它在言语交际中最能威胁人的面子。由于中英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英汉语言之间拒绝言语策略的选择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这种交际风格上的差异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以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为先导,以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语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调查研究汉语和美国英语拒绝言语行为与社会因素的关系.调查的理论框架是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本文语料收集采用了"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法.被试者是中美非语言学专业的大学生.数据分析集中在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和修饰语上.我们采用了根据言语对面子的正负影响来评估礼貌值的方法.由于中美的社会因素观不尽一致,我们增发了社会因素评估问卷,受试者仍是中美大学生.本研究结果基本上没有驳斥而是再次证实和扩充了Brown-Levinson理论.Brown和Levinson的权力、距离和难易程度以及本研究增加的情感因素影响中美拒绝言语行为,但影响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语用学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日交际过程中的寒暄、致谢道歉、请客送礼、邀请拒绝等言语行为,联系中日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进行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有助于中日两国人民交流和交际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剧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分析,探讨拒绝实施者的年龄、起始语、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因素对拒绝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人在拒绝他人时直接拒绝策略与间接拒绝策略使用情况相似,但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策略.拒绝策略的使用受到请求、建议、邀请和提供等不同的起始语的影响,在拒绝要求、建议和邀请时首先采用的策略偏重于间接拒绝策略,但在拒绝提供时,倾向于采用直接拒绝策略.在社会距离与拒绝策略的关系方面,本研究印证了Wolfson提出的U型理论,同时社会权利对美国人的拒绝言语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拒绝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规律。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受社会地位、社会距离、社会权力、环境、价值取向和民族个性等变项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受社会格局、价值取向和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汉语言语行为的使用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缓和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世纪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大都使用外部缓和手段和内部缓和手段来缓和拒绝之力,减轻拒绝言语行为的面子威胁程度,从而达到礼貌的效果;外部缓和手段和内部缓和手段的使用体现了社会权力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拒绝言语行为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交际双方的被动方用言语否定主动方提出的能够对被动方的行为产生影响的请求、要求、安排、建议、邀请等。笔者倾向于按方式划分的意见,而按内容划分的类型实际上是拒绝言语行为使用的情景,借此分析官僚制度对拒绝方式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化大好形势下,汉文化的丰富语言亟待“以我为主”的本土化研究。“非真诚拒绝”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言语行为,从其定义、条件、特征,及间接性、适切条件和意向性等维度分析,都证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此类虚假性言语行为在奥斯汀、塞尔等处享有厚实的语言哲学根基,富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语境中生成发展的,虚假拒绝语也不例外。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环境,而是动态发展的认知语境。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作出选择,以维持言语行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语境的动态发展,语言的可选择范围也相应改变。虚假拒绝类言语行为就是语言使用者顺应当前交际语境所作出的选择。基于语境顺应论和认知语境论,能更有效地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顺应语境作出虚假拒绝。  相似文献   

13.
栾义敏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73-175,184
通过使用话语补全测试为测量的工具并与本族语者语言输出对比,考察了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英语语用能力。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使用不同的策略且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低。  相似文献   

14.
从有关言语行为的早期概念和思想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自诞生之初到后期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进行整理归纳,指出言语行为研究对探索"人类—语言—世界"三元关系的巨大作用,论证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种种影响力。但由于该理论过分关注施为性的语旨力研究而忽视了语言建构性的特征,所以视域仍有局限之处,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将人类言语行为的创造性注入意向性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言语拒绝行为在谈话策略上主要反映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回避话题,从而最终回避因言语拒绝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反感或不快;另一种是通过逃避当场做出具体的计划或约定,暗示拒绝,从而弱化因言语拒绝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反感或不快。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拒绝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而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内在的威胁到交际双方面子的复杂行为,同时拒绝方式又受年龄、亲密程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实施拒绝行为时需要用一定的拒绝策略。本文提到的拒绝策略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通过这两种策略不仅可以表达出拒绝之意,而且可以把威胁到面子的种种不愉快降至最低。掌握好这些拒绝策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广告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广告是广告商与受众之间单向的、公开的、目标取向的交际活动,起着提供信息与说服消费者采取行动购买宣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功能。依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和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述评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解读广告英语的语用特征,从而为英语广告话语分析和广告翻译提供一种语用学视角。  相似文献   

18.
言语类动词参与构成的致使—施动句式是致使句式一个重要的亚类。本研究立足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言语类致使—施动句式,对各自句式上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归纳,并从近年来兴起的构式语法理论出发,对致使句式的形式和意义进行考察,对其各细类句式之间的演变途径进行讨论,并就言语类致使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从构式语法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意向性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根本特征,意向联系着言语与现实世界,人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向,反映自己的意识活动。意向性首先是精神哲学研究最为深入的哲学概念,后来被语言哲学家用到语言哲学的研究之中。通过对于意向性和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状况的介绍,分析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出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理论得以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进而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界关于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论争的首要原因在于对概念的分歧。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在这场论争中却几乎没有被提及。文学是一种言语行为,文学事实是一种制度性事实。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建构主义不是笼统地反本质主义,而是反柏拉图式的本质主义。文学建构只能是语言的建构,而且只能是一种规约性建构。作为一种资源、一个视角,言语行为理论使文学研究走向了开放性、语境性和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