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那些士兵们     
《士兵突击》中的士兵们性格各异,而在他们身上,却集中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善良真诚的本质编剧兰晓龙在网上被"兵迷"们尊称为"士兵之父",在他们心里,兰晓龙一手缔造了这群血性十足的热血男儿。在《士兵突击》之前,兰晓龙也创作过其他角色,不过战友们告诉他,他笔下的那些人物都是"假人"。这一次他不会有这样的紧张和顾虑,无论这些铮铮铁骨的士兵自身有着怎样的性格缺陷,丝毫无损他们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28集电视剧《士兵突击》今夏意外走红,它指挥着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占领了办公室的"饮水机",在互联网上聚集了几十万的"兵迷"一部"三无"电视剧最近红了——剧的名字《士兵突击》,硬邦邦的,无时下热门剧名的"色香味";整整28集,无一位大牌明星,无一个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3.
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把一篇关于戴安娜的图文并茂的报道,确定为本期《新世纪周刊》的封面文章。在我们的编辑计划中,"戴安娜"只是国际报道板块的一个重点文章。预定的封面报道是有关小学生的——我是一个马上就要读小学三年级  相似文献   

4.
大众眼中的士兵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迁,他们是英勇善战的庄稼汉,有情有义的壮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王宝强是那种扔到人堆里根本找不出来的普通北方小伙子。当这位"傻根"出现在《士兵突击》里,以特种兵许三多的角色出现的时候,你很难觉得他会成为一个偶像。许三多和我们记忆中的士兵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近六十年里,无论是现实里,还是影视作品中,士兵的形象不断变化,一些深入骨髓的特质却是这些士兵们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考验《士兵突击》中的艰苦磨砺了士兵们坚毅、刚强的性格,这些时下年轻人缺少的气质使他们把这些士兵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康洪雷是那种发挥稳定的导演,他的作品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如今,《士兵突击》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7年前他执导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很多人希望能看到《士兵突击》的续集,康洪雷很肯定地拒绝了,他说一定要拍的话,那也是另一个故事。他会带警《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回到另一个时代,这就是他正在筹备的新片:《中国远征军》。  相似文献   

6.
作为《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说这部戏"击中了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某个部分"为了创作《士兵突击》,身为军人的兰晓龙下基层部队代职,"乔装打扮"体验了模拟战争中的动态美感。他说,部队里其实有很多许三多那样的士兵,他们来自农村,有些木讷,但十分真诚。  相似文献   

7.
几乎没有一个女性角色的军营戏《士兵突击》,成为今夏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剧中的主要角色许三多,在剧情开始时,几乎就是"笨蛋兵"的代名词,最终许三多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A(各军最精英队伍的一种称呼),这个"笨蛋兵"的领导们是怎样带出了这样一个兵?《士兵突击》讲述了"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的许三多,从一个在父亲棍棒下长大又无比老实胆小的农村娃,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兵的故事。许三多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领导,他们手下都曾有个许三多。  相似文献   

8.
坚韧与深情     
情,脆生无痕,深邃无形;生,脆洁入骨,利落光明。这便是士兵的精神《士兵突击》第一集,成才对负责征兵、前来家访的史今壮怀激烈地朗诵:"从小,我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真是可笑的一幕,成才浮夸的优越感显露无遗,史今露出一抹苦笑。但是,这一幕太熟悉了。小时候,我们谁没这样朗诵过?理想,从来都被加上伟大的定语,从那时起,它仿佛就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跟现实拉开了距离。直到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9.
当你拿到这期《新世纪周刊》的时候,你手里至少拿到一个纪录:从这期开始,《新世纪周刊》扩版到每期160页。因为这次扩版,《新世纪周刊》成为常态下最厚重的综合新闻周刊。从2004年10月以来,《新世纪周刊》已经经历了四次版面的扩张,从最初的每期48页,跨越64页、80页、120页、128页,现在一跃而至160页。  相似文献   

10.
检讨书     
各位厚爱《新世纪周刊》的读者:长这么大,检讨没有少写,但这是我第一次给读者写检讨。在上一期杂志(封面报道为《张爱玲电影六十年》)中,出现了不少技术性的错误,比如第10页的《2007年十大污染城市》标题下,内容事实上是十个风光秀美、人们喜爱的城市,又比如第120页对于石康先生的访问,提要文字和报道内容严重不符。问题还不止这些。在内文中,还有个别的文字错误,譬如把"改编"写作"改变"等。  相似文献   

11.
<正>《士兵突击》描写的是一个名叫许三多的青年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特种兵的故事。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而"许三多"这个虚构的人物还被评为年度人物第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凭借《士兵突击》,段奕宏这个农村小伙一炮走红。最近,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再一次使他人气翻腾。其实,段奕宏的成名之路真的可以用"痛苦"一词来形容。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很多旁白,它的修辞艺术值得探讨。《士兵突击》里的旁白运用了比喻、反复、摹状、设问等大量的辞格,旁白自身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同时旁白嵌入电视剧中在宏观上尤具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折射出的男性气质,弥补了社会长久缺乏的男子气概,从而实现了审美上新的和谐:秩序的和谐之美与平民式的单纯之美。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该剧主人公许三多经历了由从属到软霸权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士兵突击》激发了中国社会大众的一种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5.
兵毒,因电视剧《士兵突击》引发的大规模中毒现象。兵毒的发作始于2006年12月《士兵突击》在陕西电视台青春频道的首播,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在整个中国逐渐蔓延,甚至波及海外。兵毒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纯粹与美好的内涵,电视剧中的军营被认为只是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的电视荧屏漫山遍野的军旅题材,每一次换台都是硝烟弥漫。《士兵突击》是最神奇的一次空降,让观众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7.
兵毒的传播印证了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末推出年度风云人物时的预言"我们不单在看,也在参与和创造,疯狂并热切地。"一直以来,Google的死党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百度的嘲讽。显然,百度首页的结构太像Google了,而百度逢年过节更换首页logo的"习俗"更被认为是直接源自Google。突击:抢滩百度11月7日,不是任何节日的平常一日。傍晚7时许,百度首页logo毫无征兆地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8.
兵毒来袭     
兵毒最初在剧组内部蔓延,每位演员都不同程度中了毒,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它袭击了万千电视观众张译是《士兵突击》中史今的扮演者,再有两个月就是这位自称"不像演员的演员"30岁的生日了。人说三十而立,张译今年29岁的生日恰逢阴历大年除夕,但在那个双喜的日子里,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因为《士兵突击》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此前,他是个需要到  相似文献   

19.
《士兵突击》的观众群体从10岁到70岁,其中以20至30岁的观众群数量最庞大,职业分布十分广泛"沦陷!完全是一场沦陷!"黄敏这样说起自己看完《士兵突击》的感受,"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变了。"二十四岁的黄敏是成都一家大型国企网络中心的管理员,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管理维护公司局域网。黄敏的另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瑜伽馆做瑜伽教练,这份工作占据了黄敏大多数下班以后的时间,所以她很少看电视剧。  相似文献   

20.
他想当兵想了一辈子,尽管从军梦破灭,但士兵的精神却让他在商场上找到了方向"我的确被感动了,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说起《士兵突击》,46岁的崔明华显得颇为激动,"血性的钢七连,坚持不懈的许三多,宁折不弯的伍六一,他们让人热血沸腾。"崔说,这些年,他看了很多类型的军事片,很少有一部能如此深的征服他的内心,"上一部是很早之前了,那是《巴顿将军》,一部影响我人生的影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