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名用汉字数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常用汉字数量在二战之后受到限制,1951规定人名用字除常用汉字外,还可以使用92字。常用汉字数量比较稳定,而人名用字却经过数次调整。1981年前为稳定期,之后为多变期。而多变期又由微调逐步到大规模调整。2004年,《人名用汉字别表》更名为《汉字表》,扩大为983字。现代技术对汉字使用影响很大,人名用汉字又有浓厚的汉字文化特征,日本国家汉字使用政策变得更为宽容。人名用字数量和字体都需要慎重对待,读音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汉字与古壮字是当今壮族人群使用的两种文字。目前,古壮字在壮族民间宗教经典、山歌唱本、地方剧剧本、人名、地名、谚语等领域继续使用,汉字则已成为目前壮族最常用文字。  相似文献   

3.
刘璐  曾茂 《延边大学学报》2022,(6):66-73+138
韩国和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各领域的交流从未间断。韩国也属于汉字文化圈,社会生活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国人名用的汉字不断变化和扩充。以韩国人名用字为切入点,从中观察韩国人的思想认知,发现韩国人名大多数使用汉字进行标记,只有少部分人名是用韩国语固有词或其他外来词进行标记。汉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也是文化思想的体现,因此,可以通过对韩国人名以及相对应的汉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窥探汉字的字形、字义对韩国人名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人名用字中体现的中华传统儒家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拼音文字中,人名起得好坏主要看音响效果和寓意,而中国人的名字由于汉语和方块汉字的特殊性以及汉字文化的关系,起好更难,意境也更深.本文提出评估汉语人名的三个标准,即,一、声响效果,要响亮、好听、容易上口;二、书写效果,要易写、易认、易写好;三、要有一定的寓意,寓意要雅而不俗,含而不露,推陈出新。满足这三个标准的即为人名中之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献中有许多用汉字记录的土家人名,这些人名具有很高的语言和文化史料价值。本文打算对已经收集到的一些人名材料做一个诠释研究。  相似文献   

6.
略谈建国以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逻辑结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第一次简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而第二次简化则归于失败,成为汉字简化史上的一次失误。在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异体字、编订通用汉字和常用汉字字整理规范地名和人名用字等。  相似文献   

7.
人名是“专名学”研究的对象。广义的人名包括名、字、号、谥等名谓,本文拟就狭义的人名——“名”的意义作一专题探讨。人名的意义包括符号意义、心理意义、文化意义、哲学意义四个层次。 一、人名的符号意义 人皆有名,名字的第一意义即在于符号性。符号是常用的一种传达信息的基元,人名符号用以表示和象征特定的人名持有者,便于在社会生活中的识别与交际。什么是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原来“名”是一个会意字。远古时代,日落天黑,人们互不见面,只好用口招呼。大约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作品的讽刺力量,鲁迅小说中采用了一些拉丁字母的人名和地名。从形式上看,有纯用字母的,也有汉字加字母混合构成的;其中拉丁字母人名多半来自英语,拉丁字母地名常用威妥玛式或邮政式拼音。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种毁誉参半、争议颇多的文字。 汉字的是非功过靠什么评判呢?我们认为只能靠实践。 实践是区别科学和伪科学的标准。不能设想一种有太多缺点的文字会延续数千年而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们不愿意舍弃它,人们总是会经过优劣比较淘汰落后的文字系统,接受先进的文字系统的。所谓“先进”的文字系统,大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录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本文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收字分布进行初步统计,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笔画进行定量分析,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与其他字表予以简单比较,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补充和调整提出建议,以期对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等方面,提供一些基本而实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人与汉字古代的日本是个只有语言没胡文字的国家。大约在四世纪初,汉字经由朝鲜传到日本。日本人接触汉文汉字后即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除积极学习掌握汉文外,还试图用汉字表记日语。汉字本来是表记中国汉语的文字。它是以甲古文为原形,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化而成的表意文字。汉语的语序、语法、发音都与日语完全不同。用表记汉语的文字来表记日语,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了。但是,古代的日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却步。为了能够顺利阅读汉文,使用汉字,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缩小汉字与日语之间的差距。在阅读汉文方面发明了  相似文献   

12.
汉字部首排检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什么方法来排检汉字,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无论字词典工具书,还是图书目录、资料索引、人名表、电话簿、铅字盘、排字机,都与此密切相关.有了科学的排检方法,可以大大加快检索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通行的汉字排检法主要有四种:部首排检法、笔画排检法、四角号码排检法和音序排检法.其中部首排检法是一种历史最长久、使用最广泛的方法.部首排检法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来排列字序,优点非常突  相似文献   

13.
汉字十分庞杂,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一个人能准确说出汉字到底有多少个;在十万万余众的同胞当中,包括为数不多的汉字专门家们在内,能够认识所有汉字的人,大概屈指可数;读错、用错汉字更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无疑,“识字”是初学汉语的人特别是儿童的一种极为沉重的负担;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汉字在很大程度上和经常地成为交际的障碍——因此,汉字的改革,是势在必行并且越来越紧迫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人名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单位。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它包括命名与用名两个互相联系的符号化过程,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人名使用者和人名所有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在艺术世界里。人名的文化形态得到更充分、更典型的再现。中外小说家从事创作,都注意到了名字艺术。“人物塑造的第一步是给人物起名字。”而人名的使用又伴随着作家创作过程的始终。“在小说中,名字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好太王碑铭文用城数断句的方法判读漫漶字迹,新释读出幹氐利城、沸城两个城名;考定"鸭卢"为用汉字标记日本语音"野郎",从而判定带"鸭卢"后缀的五个词语是日本人名;考定好太王六年丙申征讨百济之进军为"军至界首".  相似文献   

16.
汉字在日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运用和掌握好汉字 ,对学习日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日语中常用的两个汉字的分析 ,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归纳出汉字理解和使用的方法和规律 ,以便更好地促进日文汉字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王芳中国发明创造的汉字,自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已逐渐地溶入日本固有的生活、文化中,并发展、形成为今日日本特有的汉字文化。一、汉字的传入据有关学者推论,日本人大约从6世纪末开始能够用汉字来表达日本语。汉字在民间的普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汉文版期刊论文少数民族作者姓名英译的使用现状 ,指出了其中存在不规范和混乱的情况 ,提出了在汉文版期刊中正确使用中国少数民族人名英译的原则与方法 :少数民族人名按普通话的读音拼写 ;中间加点的少数民族人名可按民族习惯分开拼写  相似文献   

19.
人名作为专有名词相对来说译法应该比较固定,可是长期以来对于人名往往还是译无定则.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这个自由度也应该以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前提.文章拟对《推销员之死》一剧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两个译本中人名翻译的得失,以期为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汉字在韩国、日本的传播历史及教育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在韩国、日本的传播历史非常悠久 ,其过程经过了几个阶段。现在两国文字中仍然使用汉字 ,但与中国现行汉字相比有一定差异 ,汉字教育状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