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实验性小说《弗勒希》以动物叙事为主要特征,体现了伍尔夫传记文学创作的核心理念,即构建和谐的统一体。小说通过动物的视角,以精简的篇幅和全面的内容,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构成微妙的平衡;借由动物的形象,塑造出理想化的传记人物,达到性格特点、性别气质与阶级特征的调和,最终传达出人类与动物之间情感共鸣、和谐共生与相互依存的生命观。重新审视《弗勒希》中的动物叙事可以发现,伍尔夫超越了传统传记文学的局限性,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2004年艾丽斯·沃克发表了她新千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现在是你敞开心扉之际》。这部作品是沃克多年来倡导的各种“主义”的集大成之作,“环保主义”、“生态主义”、“素食主义”、“巫术主义”、“佛教”,以及她独特的“妇女主义”都在其中找到了适合的表达空间。然而在看似繁杂而抽象的叙述中,沃克却巧妙地建构起了传奇祖母的精神铆己,并在历史和记忆的共生中最终撰写了一部她本人的精神自传,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在真实与虚幻的交错中实现了与祖先和亲人共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伍尔夫十分关注作品的时间、空间问题,尤其是心理时空的挖掘和展现.在她的第一部意识流作品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通过意象的相互叠加和参照、叙事时间的特殊处理、独特的结构手段的使用,使心理时间被赋予了空间性.  相似文献   

4.
拜厄特的获奖小说<占有>既是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一部维多利亚小说,它集诗歌、浪漫史、传奇故事、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及现代学院小说于一体,其中既有对女权主义的讽拟也有对弗洛伊德的批评.看似零散的篇章,尤其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通过作者巧妙运用的循环时间,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联系密切的整体,讲述了一个动人的难以湮没的传奇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5.
《达洛维太太》是一部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充分展示了伍尔夫新颖独特的现代主义技巧。在创作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了文学以外的艺术技巧,创造性地运用了音乐、电影、绘画等艺术表现手法构建小说结构、展现人物真实的心灵世界、揭示时代的本质特征,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小说审美表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中别具一格的一部"小书"。以往关于《奥兰多》的评论或关注其间的"雌雄同体"思想,或探究"奥兰多"这一形象在不同文学文本中的演变,或从伍尔夫与奥兰多的生活原型维塔之间的关系出发,以同性恋研究等角度讨论该文本。从修辞性叙事理论的角度重读这一文本,可以看出伍尔夫在创作形式上孜孜以求的革新,她对于"如何叙"的深度思考成就了《奥兰多》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7.
《远航》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二十四岁的女孩雷切尔·温雷克自我发现的过程.作家伍尔夫和女主人公雷切尔都在进行寻求自我、解构传统的过程.雷切尔在寻找自我、解构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同时,伍尔夫也在解构传统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撰文抗议说,英国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不是女性的历史,并在追寻、重建女性历史与文学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论述了伍尔夫对英国女性历史及文学史的贡献:对现有男性历史的批判并寻找女性历史缺席的原因、重现女性历史。伍尔夫首倡建立英国女性历史与文学史,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装》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她通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美宝表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点。伍尔夫想以此展示女性在社会上无助、依赖、未接受教育的状况并试图找到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小说中伍尔夫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技巧以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0.
《隐之书》是一部充满了诗性智慧的浪漫传奇。拜雅特在小说文本中建构了一个诗性的空间,通过对诗性历史的追溯,完成了诗性的对话: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拜雅特认为历史是可以再现的,但只能是部分地再现,而且必须借助于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关注社会与灵魂的碰撞,从精神的高度重释生与死的主题。根据伍尔夫的生死观,生命只不过是存在的瞬间,死亡也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悲剧,而是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历史内涵和人性含义。作家想表现的是人的心灵史,其小说创作中对生死观的思考颇具特色、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驱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为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天使”一词本源于宗教范畴,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劣势地位,为此伍尔夫首倡“杀死天使”,并于小说中多次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伍尔夫“杀死天使”背后的原因及意图,有益于进一步探讨天使在伍尔夫手中得以重塑和复归的历程,从而揭示伍尔夫两性伦理观的独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乔伊斯与伍尔夫作品中内心独白使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心独白是最基本、使用最多、作用最大的意识流技巧。通过对乔伊斯与伍尔夫三部代表性的意识流作品中的主要内心独白使用方法的分析比较,我们了解到乔伊斯更多地采用直接的人物内心独白,语言上不拘语法、传统的限制;伍尔夫则采用间接的方式记叙人物的感受,语言风格上较为清丽、典雅。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塑造的拉姆齐夫人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这个人物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生动而精确地勾画出了她身上的时代特色与传统气质,更在于这个人物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和自我价值,即她的“母性”力量。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母性之美,伍尔夫展现了一位生存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妇女是如何坚实地依靠自我的精神力量与感情,实现着自我的个人价值的。通过拉姆齐夫人,伍尔夫呼吁了“母性”的回归,也印证了她提倡女作家通过回溯过去以及母亲形象来进行思考与创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对《奥兰多》中的东方再现缺少关注。伍尔夫在有关东方旅行的游记及与同性恋人维塔·萨克维尔-韦斯特的通信中,表现出明显的东方主义心态。她把这种心态带入对《奥兰多》东方场景的虚构,通过表现奥兰多对土耳其景物和土耳其吉卜赛人的偏见及由此生发的归家欲望,反衬奥兰多作为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种族和民族身份,将土耳其降格为文化他者。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与土耳其的政治角力,揭示出《奥兰多》作为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现实指涉和地缘政治内涵,也体现了伍尔夫的文学创作与帝国政治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漫长的过程 ,从先秦的“小说”发展到汉魏六朝的小说 ,小说的概念更变了。唐传奇的出现 ,使小说有了质的变化 ,它以独特的文学样式表现和描写社会。它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因此 ,准确的把握和研究唐传奇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用比较的方法 ,对唐传奇小说的特点作一些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致力于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的探索。论文主要围绕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作者从伍尔夫小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不一致性,叙述视角的多变性,以及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伍尔夫小说有代表性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8.
《飞蛾之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生命主题的散文名篇。文中,伍尔夫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在与死神的奋力抗争中所演绎出的强烈生命意识,折射出伍尔夫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独特的主题表达方式。伍尔夫及其作品,一直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尚显单薄。本文试图对散文《飞蛾之死》中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伍尔夫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与殖民地存在联系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成员,伍尔夫有着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立场;作为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文化批判精神的西方知识精英,伍尔夫又不乏反殖民主义意识。由此,在后殖民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充满了殖民与反殖民的双重话语,既支持大英帝国的海外扩张活动、鄙视殖民地"他者",又批判为争夺殖民地而兴起的帝国主义战争,呈现出矛盾复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小说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提出了颠覆二元对立等级模式的设想,并在小说的语言、创作技巧上向传统的小说模式进行了挑战.伍尔夫的这部小说的创作体现了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有意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