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萍  杨方方 《唐都学刊》2009,25(3):63-70
商路是联系市场的纽带与桥梁,商路走向改易会直接影响商业市场兴衰。明清西安与周边地区商路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近代西安交通道路格局形成的基础。明代陕西商路主要借助驿路交通,商业市场以此为依托,形成沿驿路走向分布的地域格局。人清以后,随着边事平静,军队撤走,经济发展受外在因素的干扰越来越少,商路与驿路逐渐分离。关中商路出现多元发展趋势;陕北商路则向北与向东发展;这一时期,陕西商业市场分布格局也出现明显改易,陕北表现得尤其明显,充分表现出商路与市场分布格局在空间上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江南地区水浅土薄的自然地理环境,给人们的营葬提出挑战。为了避免水泉之湿、虫蚁之患,人们从选择葬地、浅土葬埋、灰隔葬法以及葬后培土等方面着手应对,实践证明,综合运用这些葬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达到固护棺骸的目的。反映了区域丧葬习俗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吕坤是晚明政坛、学界颇有个性、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在传统民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吕坤关注社会问题,时刻以民生为念,他在备荒救灾、救助弱势群体、优抚军士等社会保障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设想,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其社会保障思想的丰富全面、先进合理乃至影响,均有超越前人之处,在社会保障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明清江南消费经济系列探测文章的第二篇。文章在《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之一》(载《华东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对明清江南消费行为作了九大类具体考察的基础上,着重论证明清江南地区突出的高消费行为。由于它是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使手工业生产奉行的是质量竞争,而不是价格竞争,因此,无益于经济结构的突破。奢侈性消费又污染了社会主体力量的心理素质,在他们中间无法造就出一代社会变革者。更为严重的是,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结构,政治强有力地统治着经济。所有奢侈性的高消费无不靠政治力量的支撑,更鼓励着富有者必须攫取政治权力,从而又稳固了传统的政治结构,经济难以取得相对独立的发展。因此,奢侈性的高消费,只能导致商品经济的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5.
明清江南巨镇王江泾镇是以丝绸产品为主干的的工商业、兼具交通枢纽型的多功能市镇,它的四周分布着40余个村市,组成了繁密的市场网络.文献记载自明代以来就是由镇来统辖近邻乡村,标志着明清以来县以下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也展示了经济力量已悄悄地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多次沦为战场,战火终于摧毁了这个江南巨镇.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江南流动图书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江南图书文化市场繁荣,私家经营书坊遍布苏杭及一些城镇,还出现了专业图书市镇和乡村。专业贩书船充当了流动图书市场的载体,营造了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环境,预示着新时代即将来临的新氛围  相似文献   

7.
明清松江地区棉纺业的兴衰对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国内棉纺业对棉花的需求尚未形成固定的供需关系,专业经济区的固定分工最终亦未能形成,因此,江南地区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尽管给当时传统的农本经济结构带来新的气息与冲击力,但其根基却是脆弱的。不合理的赋税制度无情地把江南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高起点的优势压到最低限度,使得商品生产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而市场本身的运行又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和摆脱这一困境,最后使这夺目一时的江南商品经济硕果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信仰研究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只要简单地检索一下,就能发现这一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史学视野中的热点题目之一。日本的滨岛敦俊教授正是这一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卓著,所著《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一书,是近几年海外中国民间信仰研究领域中的高水平著作,其中有许多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的独到见解。是书现已由朱海滨先生译成汉语、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笔者研读此书数遍,并将此书主体分四部分做一解析。  相似文献   

9.
明清江南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工具制造业是社会生产第一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的主要组成部份之一。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明清时期,江南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都是明清江南经济史研究中关系重大的课题,本文拟对此作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用16—18世纪初英国有关情况进行比较,以便更加清楚地认识明清江南的特点。至于明清江南生产工具制造业的发展何以如是?为什么具有不同于16-18世纪初英国的特点?作者在一些文章中已有所涉及,并且还将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因此在本文中即不再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时期,约有五六十位籍贯在江南地区的官员学者,提出发展西北水利的主张。他们揭示了东南与西北两大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赋税负担不均问题的实质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种畿辅水利专著的出现,使畿辅水利著述成为区域农田水利史的重要领域之一。但是,有些江南官员学者主张尽改旱田为水田,并且较少关注畿辅地区如何聚水蓄水。畿辅水利最终成效不大,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的因素,如北方占有大量荒地的势力之家官豪之家及其代表的强烈反对,长期以来北方农民不习惯水田作业,元明清三朝在运河沿线都严禁农业灌溉用水,畿辅五大河及其支流多沙、善淤、善决、善徙,畿辅降水条件与水稻生长季节不符等。而当近代招商海运、东北农业的发展、粮食贸易的活跃,使京师无需依赖东南漕粮,则发展畿辅水利的根本目标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
王仁杰 《探求》2003,(3):76-77
佛山作为广东的第三大城市,在明清时期较为繁荣,特别是冶铁业在国内享有盛誉,手工业的发达使佛山成为清代岭南著名的商业中心,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were numerous socialrelief and charitable activities in China's cities. Although little researchhas been conducted in this field in China, fruitful work has been carriedout in Japan, and Fuba Susumi's studies on charitable houses (shan tang)and charitable societies (shan hui ) in communities south of the YangtzeRiver (Jiangnan)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ch research.Social relief was provided by both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明清时期太湖小船渔民宗教信仰的历史.结果显示:小船渔民信仰天主教既有世俗化的社会因素,也有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孤独心灵需要慰藉的精神因素.当天主教在华势力逐渐坐大时,为了维持皇权统治的格局,帝国的政策经历了从包容利用到紧缩限制、再到全面禁止的过程.然而,渔民教徒的信仰立场和认同倾向却出现了悖反帝国伦理—宗教的情形,进而与传教士一道形成了信仰共同体.这种张力真实反映了处于社会"底边"的渔民群体在精神层面上的潜藏意图和无声力量.太湖小船渔民信仰天主教的案例,既呈现出明清时期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历史图景,也展示了帝国、天主教与渔民三者之间日常互动关系及"底边"群体的生存逻辑与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莹  米文科 《唐都学刊》2012,28(6):32-35
与《西铭》相比,张载《东铭》在宋明理学史上曾长期被人忽略,这主要与程朱对《西铭》的高度推崇和《西铭》自身所体现出的价值意蕴有关。然而,自明中期始,学者对《东铭》的价值越来越重视,认为要达到《西铭》的理想境界,就必须从《东铭》所示之工夫入手,下学上达不可偏废。在明清儒者的诠释下,张载《东铭》的意义和与《西铭》的关系才重新被彰显出来。这种关注重心的转移,与中晚明以来思想界对工夫实践的强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明清徽州商人之成功--明清徽商经营之道与商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文 《浙江学刊》2001,(6):125-132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遂形成了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与晋商最为出名.明人谢肇淛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1]徽商以经营茶木盐典四大行业为主,并从事长途贩运业,积累了大量财富,扩大经营资本,部分地返回家乡买田筑屋修桥铺路,建祠堂办学校,办慈善事业,颇获人望.为什么徽商能称雄商坛?除了自身素质较高,具有儒商风采之外,其经营颇具特色,有良好商业道德,这对徽商在商坛竞争中独占鳌首是很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宫廷侍奉、造办、纂修、教育、守卫、行政这六种机构及人员方面,对明清两朝的宫廷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清代宫廷的特点,探讨其原因及影响.认为:清代每日出入宫廷的人员,大部分是外部男性,太监数量比明代大减,盖与满族男女之防的旧俗不像汉族之森严有关;而每日都有较多官员入宫与皇帝办理政务,则是清帝对宫廷制度的重要改变,与满族皇帝勤政、吸取明代教训以维护满族主体统治有关.清代宫廷的这些变化,对清代政治也产生了某些值得肯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陶卫宁 《唐都学刊》2003,19(1):133-137
烟草于明代中后期传入我国。烟叶的吸食直接导致烟草业的发展。考虑到吸烟和种烟的过度发展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所以从明末开始,政府就主张禁烟。早期,明清政府的禁烟重点在于禁吸。康熙朝以后,禁烟的重点转移到禁种上。由于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嘉庆朝以后,烟禁取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死之间的抉择、海瑞精神、"大丈夫"人格三个方面,对明清时期民族精神的演变作了系统的考察.作者认为,自上古以至明清,民族的真精神一脉相承.在明清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显然导致了精神观念层面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出现了诸多基于新的社会土壤的新观念.以民族精神为例,无论是忠孝、生死、节义精神,还是为国为民而"实心"任事的担当精神,乃至对忠臣、清官、英雄豪杰人格的追求,无不是在继承儒家真精神基础之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ThispaperdiscussesthechangesthattookplaceamonggroupsofConfucianscholarsinsouthChinal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intellectuals.ItalsogivesanewexplanationoftheconflictswithintheDonglinParty,theFusheSociety,thebureaucraticcliques,andthenationalmovementagainsttheManchuriansinthelateMingdynasty.Theauthorbelievesthatfromthemid-MingtotheearlyQingdynastytherewerestartlingnewdevelopmentsamonggroupsofConfucianintellectualsinsouthChina.Theprincipleof"h…  相似文献   

20.
李荣新 《学术交流》2012,(7):181-185
明中叶后,性与艳情成为文学创作的热门话题,不仅小说中时有体现,戏曲亦是如此。该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城镇特别是江南一带进一步繁荣,市井文化需求旺盛,奢侈相夸、宣淫成趣,已成为当时的生活时尚。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写性写艳情盛行,正是基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时人的现实生活中。明中叶后文艺创作中盛行写性写艳情,还有其思想理论基础。以发端于阳明心学、大成于李贽童心说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人性论的蓬勃兴起,把包括色与艳情在内的人欲,提升到了超出以往、天然合理的理性高度,进而更将其纳入到自然天成的审美范畴。按照此种理论,人的自然欲求,不仅不能限制,而且是天然合理的。故此,艳情文学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展现与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理念的衍生与表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