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萌 《文史哲》2012,(4):35-48
"中国传统史学"、"新汉学"与"新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三大形态,三者的优劣比较也构建了评判20世纪中国史学的多视角坐标。通过此坐标可发现,胡适尽管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史学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历史学家之一,但他却未能完全冲出种种束缚而带领中国史学健康发展。个中原委,在于胡适的史学研究存在着忽视对历史本身的探讨、偏离世界史学发展主流、严重的门户偏见等局限。这些局限不仅制约了胡适自身学术成就的取得,也阻滞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健康转型。学界在对胡适的史学贡献及遗产重视和继承的同时,对于其局限,不仅重视得不够、反思得不够,而且改正得也不够。时至今日,中国史学再一次面临关键的转变,我们需借助对胡适的深刻反省,为当代中国史学发展寻找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学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由西方传入的近代科技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近年来,学术界较多地侧重在对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评判上,而对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的实际则少见有人研究。近代科技在中国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到底如何?如果这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具体的实证研究,仅仅用“唯科学主义”这样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西方抽象术语,来对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文化进程进行概括性评判,必然限制了其史学诠释的能力。一、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屈的历史轨违关于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类的知识系统呈现出空前活跃的状态。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传统史学经受着现代化和科学发展的巨大挑战,由此必然导致历史学在当代的整体转型与重建。文章从历史学自身的发展趋势、当代历史研究领域的拓展、现代科技对史学观念与方法根本性变革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史学范型正在逐步建构,它将以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通过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理性思维,运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把历史和现时代沟通起来,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史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提出问题?史学的现代化有其特定的含义,就其本质而言,它指的并不是采用现代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去研究历史,也不是用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标准去重新评价古人,也不是用时髦的术语、名词、概念去生搬硬套在历史事件上面,对历史事件作出一番毫无新意的重复性解释,更不是按照现代需要去对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一种藐似新颖但却缺乏独创性的改头换面式研究。那样做,只是在改铸历史,而不是在批判历史。它与“史学的现代化”毫无任何共同之处。当然,根据现代化的实际进程,不断开辟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题材,不断发现一些新问题,不…  相似文献   

5.
早在1980年代,在新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过中国的现代文化运动与西方现代文化发展的差异问题:“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由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它更具有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和谐性,它的每一个后来的发展,都是前一阶段文化系统已经具有的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即使它的偶然性也包含着某些必然性的因素。因而我们必须认为它是一种顺向性的发展程序。而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即使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也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撞击而大大强化了的。它的发展不具有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和…  相似文献   

6.
李娜 《江海学刊》2014,(2):150-157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探讨这一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作为新兴的史学领域,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既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更需要搭建适合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语境的概念体系、学科框架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史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进步主义史学、新保守主义史学、新左派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史学等四大流派。美国现代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实用主义、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三种鲜明的特点。美国现代史学每一学派的兴盛与衰落都是和美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分不开的,每一学派既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美国历史发展在史学领域的反映。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发明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但也产生了诸如史学研究“破碎化”、缺乏统一的课题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史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开始重新提倡史学的综合性和叙事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在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学实现由旧文学向新文学现代转型并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其变革发展的历程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变革进程相适应,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形势和文学自身的状态,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它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汲取外国文学营养,取得了巨大的创作成就,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理论体系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和变革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民国文学"、共和国文学等命题的提出,都是从不同视点对展现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思考。在多重方法论提供的新的文学视野中,我们仍然需要坚持以富有真知灼见的史识,准确地把握其历史现象的认识要点并作出科学的史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把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史学的复兴及其现代回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智 《学术研究》2003,(9):101-106
现代口述史学的奠立 ,源于史学的一种悠久传统。它的复兴运动 ,源于美国 ,波及东西 ,在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口述史学生动性、广泛性、民主性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史学 ,一种普通民众而非精英人物的史学 ,一种由大众直接参与而又为大众建构历史的历史学。口述史学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巨大的反叛 ,新史学也正是在这种反叛中 ,迈出了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在中国激起了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作为对全球化的一种反省 ,现代新儒家反映了中国思想界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和选择 ,涉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梁漱溟、冯友兰、徐复观为现代新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 ,从理论创造、思想影响上探讨了其文化保守主义值得重视的合理内容 ,评析了其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理因素对历史进程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或社会制度内部出现重大调整时,其作用愈加明显.当前,由于当代中国史的学科特性,心理史学对其研究的影响大有愈来愈深入之势.而且,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心理史学为当代中国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方法论利器,在未来,心理史学要比此前更有前景.但也要认识到心理史学自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使用不当或滥用同样会给当代中国史研究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适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的思想启蒙催生大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章开沅及其领导的学术团队,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比对域外现代化进程,全面梳理中国1840-1949年的历史。从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而言,章开沅并非盲目采借现代化范式,其学术训练及问题域与现代化理论有相通之处。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不过是其原有研究的延伸与深化。章开沅强调源自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只是一种分析工具,而它本身尚需要具体的、历史的检验与修正。为此,他反对狭隘的"经济决定论",在全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历史社会土壤学",以此阐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独特性。在章开沅的主导下,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均围绕"过渡形态"、"社会集团"、"区域"、离异—回归"等4个范畴展开,以此描摹早期现代化中一系列的"转型"特质;全面勾勒近代官、绅、商、学各自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不断变化的、特定时空的内在关联性,及其历史人物社会角色的多元背景;归纳出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的一般性通则。章开沅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在历史现象中"过滤"出上述范畴,是对唯物史观的再阐释与发展,提供了科学运用哲学范畴的新范本,续写史学发展的新谱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便是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的核心,现代化中的辩证法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邓小平在设计中国发展的路线、进程、部署时,也创立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这便是如何处理发展与稳定、发展与调整、发展如何由平衡走向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诸多关系的辩证法。把握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辩证法,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武器和方法论。一、两种发展观和两种稳定现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是在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与世界发达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才逐渐成熟起来的。它是现代实践的总结,因…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不是无为而治 ,而是积极干预。在美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 ,美国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有效的干预 ,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为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促进了美国现代化不断走向成熟与成功 ,为世界现代化文明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分析美国政府的经济功能 ,有助于全面认识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危机与契机。  相似文献   

15.
历来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经世致用传统多持肯定态度,本文则着重论述了它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消极影响。文章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实用理性特征中挖掘了经世致用观念的思想文化根源,指出它虽是史家以史学为工具去介入干预现实,从而表现出中国学者所一向标榜的积极入世精神;但它实际是学者们自觉不自觉地误入专制政治的陷阱之中,使史学变成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致用工具,从而丧失了史学自身的独立学术品格。在近代以来兴起的科学民主的学术潮流中,经世致用传统固有的不足愈显不合时宜。摆脱致用功利意识,建立以求真为第一义的学术发展范式,乃是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希望所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即为20世纪初至今的现代中国文学.其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基于以下几种价值性的有机关联,一是现代中国文学自身结构的价值性,它是由现代中国文学诸功能的价值的融通与整合而生成的;其次为现代中国文学价值观体系的基质,是由中外古今人文理念的融通与整合而确立的;再者是建构目前中国文学价值观体系的和谐理念,这一理念在促进人与生态、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共存共生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健全了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这一变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积极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它的消极作用对现代化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它.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为时不短的转型历程,这是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现代化进程。这一现代化进程始终在两个基本层面上展开:一是社会层面的现代化,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从经验向理性和法制的转型;二是人自身的现代化。社会主导性文化价值观的重建.社会活动主体从自在向自为,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 这两个层面相互交织,构成统一的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涵。在这其中,以文化转型为表现形式的人自身的现代化决不是简单的从属现象,相反,它是现代化的最深层的内涵,它将在根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延续、更新,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模式、类型。它关涉古今之变、中外交往,具有传统、世界两个维度。它的发展过程是对传统的否定、反叛、利用,它与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与之相伴,交流的渠道增多、借鉴的资源更为丰富。与此相适应,文艺现代性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传统和世界两个维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研究这两个维度的状况,能够从变化中观察中国式现代化、文艺现代性的变迁和特征以及二者的互动,进而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推动当代文艺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这一变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积极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它的消极作用对现代化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