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风险:视角、内涵与成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现代社会的风险性特征和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期的高风险性 ,迫切需要加强对社会风险的研究。要研究社会风险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风险。研究风险有不确定性和损失性两种视角 ,风险的本质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社会风险的内涵是社会损失的不确定性。更具体地说 ,社会风险是由个人或团体反叛社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失序和社会混乱的可能性。本文在解释社会风险成因时 ,提出了自致性损失与非自致性损失、有补偿损失与无补偿损失这两对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风险,就是指各种行为的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未来所蒙受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具体地说,如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都会给企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经济损失。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作出规避风险选择,进而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手段对风险进行管理,制定出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以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基于企业风险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要从企业管理着手,这最终就要落脚在依靠企业审计这一问题上来。 审计,是在一定的经济法律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  相似文献   

3.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这个名词来源于西方经济理论。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不确定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展开的。经济利益是发挥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动力。保持和谐的利益关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表现为一定的收入分配关系。因此,确立协调的收入分配原则就成为促进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增长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网络与卫星通讯技术的普遍使用,推动了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利益重组和权力格局的演变过程,使得心理意义上的社会不安全和各种损失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随着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现代各种制度控制确保社会安全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人们的风险意识在增加,对风险社会的研究也在深入,从而形成了一种风险文化现象。风险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社会研究。处于社会双重转型期的中国,因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变迁与体制转型,使当代中国进入了高风险社会。就地缘政治而言,包括国家信息传播在内的信息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在国人面前,成为风险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安全隐患。大众传媒在确保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信息文化安全方面,应该从更广泛的社会视野和更深层的内在文化理性去观察与思考,以营造有利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潜质和价值判断的舆论环境,推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认同和行为取向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期货市场是进行远期交货合约买卖的场所,其经济功能之一是将价格波动的风险从不愿意承担风险的经营者那里转移到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那里,即期货市场为人们提供避险和冒险的场所.因此,在期货市场上活跃着两类人:一类是避险的套期保值者;一类是冒险的投机者.套期保值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的目的是减少自己面临的风险,他们主要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从财务角度看,风险是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在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使得人类对每项事物的决策所产生的结果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同时实施的结果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风险。 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某项投资可能带来收益,但也可能无法实现其预定目标,收益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越大,等量的风险会带来等量的收益。因此,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除了考虑收益以外,还应考虑风险。理想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论机遇与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机遇和风险是经济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必须考虑的因素。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机遇和风险的关系缺乏深入准确的理解,导致盲目冒险和重大损失。机遇和风险存在某些共生性,但是在形成机制、人们的预期和态度、作用的相位存在明显的区别。机遇收益和风险损失的概率分布主要取决于信息分布和实力、应变能力的分布。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更好把握机遇,减少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9.
执政风险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任何执政党都无法回避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如何提高中国共产党抵御风险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经济发展也导致资源和能源的衰竭并带来生态风险.生态风险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它是人类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伴生物.风险社会生态风险的政治化推动了生态政治理论的形成.生态政治理论对于人类消除生态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生态政治理论受到指导经济发展的诸多思想的阻碍,它与指导经济发展的理论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冲突的消除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推行全球治理、建立基层民主和实现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3):139-146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作用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以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这一理论所带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价值、收入与现金流效应,追逐收益效应以及政策透明度效应三个子渠道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则通过阻碍三个子渠道发挥作用,从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风险承担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银行业存在着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且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削弱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并完善了有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行为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并对我国经济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Baker等开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资源错配视角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增长。理论机制检验发现:无论是从行业视角还是从地区视角,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显著加剧了资源错配;但从技术进步来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这表明资源错配效应主导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拓展性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以及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生产率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林滨  王弟海 《浙江社会科学》2023,(10):10-22+153-154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及其产生的金融违约风险,系统性地评估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债市场数据构建信用利差指标,实证分析发现信用利差与产出呈负相关、与不确定性指标呈正相关。同时,本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在理论层面阐明不确定性冲击通过信用利差影响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并证实信用利差包含识别不确定性冲击的信息。最后本文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信用利差数据纳入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不确定性冲击可以解释中国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波动的13.04%,不确定性冲击的模拟数据对中国经济波动具有一定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保险作用的评估,通常只看重经济补偿这一面,很少剖析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起的深层配套作用。改革开放,新旧两种体制的对接,发生磨擦和碰撞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当把经济体制改革的行为都意识为充满风险的行为,并把它纳入风险管理的轨道。利用保险市场具有承担风险,分散风险,以及对风险损失能给以经济补偿的“特异功能”,推动整个经济的运行。在这个意义上说,保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配套工程。本文想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角度,说明保险是如何发挥它的配套工程作用的,目的在于引起社会上  相似文献   

15.
经济利益的实现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受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利益格局的制约。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我国由时间质点与空间方位所决定,在国际利益格局中只能处于低收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位置。中国特定的经济利益方位,使得中国在参与国际交往中,经济利益将面临五重挑战:第一,综合国力的挑战。综合国力是一国参与国际交往的底牌,决定着该国从国际交往中获取经济利益的多寡。因为在国际竞争的折冲尊俎、聚散离合中,只有综合国力才拥有最后的发言权。依据衡量综合国力的资源、经济活动能力、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科技能力、…  相似文献   

16.
满足利益需要、实现生存发展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在实现这一目的活动过程中,人们之间形成了以利益合作和利益冲突为内容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反映出人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合作与冲突相对立统一的竞争性状态.法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器,是协调人们竞争性生存发展状态的控制器.经济法的任务,就是在物质利益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规范人们遵循付出相对最小化的成本,获取相对最大化的收益的原则,以最优化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满足利益需要,实现人的全面的生存发展.因此,经济法就是以经济活动为内容,以"经济性"为原则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转折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在系统层次上不允许被破坏。以往的人类同动物一样不具备动摇系统的能力,可以停留在自我中心水平上。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足以和系统相抗衡的力量,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就是必然的了。在当代,人们已经从人类利益中识别出了人类根本利益,把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作二元区分,固守于人类利益的思维方式已经过时。人类根本利益是包容自然的,从它出发就能达到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境界。从人类中心主义到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对应的是人类从自我意识到自我约束意识的历史演进,它并不取消人类活动,也不意味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成为非法。它的深刻历史内含是人类进入了自我约束时代。  相似文献   

18.
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冗余资源来抵御风险和适应环境。冗余资源在不同行业企业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企业要结合生存的制度环境和经营战略制定财务冗余的保有政策,既要关注盈利也要注重成本。不能片面地从某一理论角度去解释财务冗余的经济后果,而应综合多种理论并将企业融入现实环境进行客观评定。  相似文献   

19.
一、收益与风险的失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便在某种程度上期望把改革的风险降低到零。从宏观上看,以往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政策一方面从物质利益上刺激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以求搞活经济,另一方面又试图回避直接触及人们的利益,回避必须承担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自觉不自觉地把满足人们不切实际的利益预期作为制定改革政策的出发点。从微观上看,改革已进行了13年,企业究竟应该怎样面对必不可少的经营风险这一商品经济最一般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作为具体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企业及职工事实上已经把球踢给了国家。  相似文献   

20.
王立 《理论界》2005,(5):18-19
人类遭遇的风险,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内在要素之一,随着风险实践的发展和实践风险的增大,人类迫切需要对风险问题作出思考。树立科学的风险观,对于提高我们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忧患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