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系特征、资源获取与初创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关系在新企业创建和成长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但究竟何种网络特征能够促进新企业资源获取和绩效提高尚不明晰.本文以初创企业为对象,构建了关系特征、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利用322家成立时间在42个月内初创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关系强度对知识资源和运营资源获取具有正影响;关系信任对知识资源和运营资源获取具有正影响;网络规模对知识资源获取具有正影响,知识资源获取对新企业财务和成长绩效具有正影响;知识资源获取对运营资源获取具有正影响;知识资源获取对运营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但网络规模对运营资源获取的影响不显著,运营资源对初创企业财务和成长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网络能力、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能力是在网络导向驱动下,利用关系技巧和合作技巧进行一系列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活动,以实现资源获取目标的能力.在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网络能力对于新企业克服资源约束,实现生存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拓展了网络能力的理论内涵,将网络能力划分为网络导向、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三个维度,建立了网络能力、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模型,以322家新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导向对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具有显著正影响,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对知识资源获取和运营资源获取具有正影响,知识资源与新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知识资源获取对运营资源获取具有正影响.研究结论还表明运营资源对新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但知识资源可以加强两者之间关系,说明新企业只有具备很强的资源管理能力才能将运营资源转化为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研究认为,善于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的创业者更可能收获更高的新企业绩效,但对关系资源在促进新企业绩效中的角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考察了创业者所利用的关系强度、关系资源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资源获取行为对该作用过程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在创业过程中,越丰富利用关系资源的创业者更容易整合到更丰裕的创业资源,从而提升新企业绩效.尽管所利用关系强度更高的创业者往往能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创业资源,但并不能确保创业者能够迅速应付创业初期的资源需求,并不会改善新企业绩效.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嵌入到行为层面揭示了社会资本改善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及资源获取的中介作用,发现网络嵌入性资源是有助于解释新企业绩效差异的重要变量,这是对已有文献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知识资源是中介变量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观和组织学习理论,本文就以下问题展开研究:其一,探讨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其二,将知识资源视为影响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三,考察组织内、外部学习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发现,知识资源在内部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角色;而在外部学习能力与绩效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的角色.本项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学习能力、知识资源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商业集团从属企业双重身份的特点,分析了其合法性的双元属性,并提出了合法性双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合法性双元解构为平衡和联合两个维度,分别分析了两者与从属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从属企业成长产生作用的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资源获取对联合维度与从属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平衡维度与成长绩效的关系未得到实证支持.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对合法性双元与从属企业资源获取关系的调节性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联合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而对平衡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环境包容性反向调节联合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而对平衡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业学习是新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尽管创业网络蕴含了大量可供新创企业学习的知识资源,然而少有研究对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本文整合社会资本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对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对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对创业网络与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社会资本理论与组织双元理论有重要贡献,对挖掘创业网络的学习价值并实现新创企业双元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郑小勇  魏江 《管理科学》2015,18(6):1-14
根据商业集团从属企业双重身份的特点,分析了其合法性的双元属性,并提出了合法性双元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合法性双元解构为平衡和联合两个维度,分别分析了两者与从属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从属企业成长产生作用的内在机理. 实证结果表明资源获取对联合维度与从属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平衡维度与成长绩效的关系未得到实证支持. 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对合法性双元与从属企业资源获取关系的调节性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联合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而对平衡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环境包容性反向调节联合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而对平衡维度与资源获取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业活动的网络化组织模式更具创新优势,网络能力作为企业通过构建外部关系获取各类资源的能力或技巧,会对其绩效产生影响,但既有文献并未对网络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有效界定,也未对网络能力影响创业绩效的传导机制予以揭示。因此,本文构建了网络能力、网络结构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中国孵化企业的问卷调查,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数据分析显示,相对稳定的网络结构各维度在网络能力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其中,中心度、结构洞、异质性中介作用显著,而核心度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业企业外部网络化实践以及创业政策的制定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集群企业间重复交易形成的合作关系,可分解为可观测的经济交易合作和不可观测的基于信任和社会关系的合作,分别利用显性契约和关系契约进行描述,并基于重复博弈讨论了集群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受到企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对双方关系的评价以及小企业的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核心企业可以依据小企业的市场价格来缔结双方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最大收益;而小企业提高自身的价值可改善双方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创业活动的网络化组织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界的关注,网络能力作为企业通过构建外部关系获取各类资源的能力或技巧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其作用的过程机制并未得到进一步的解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络能力占据独特的网络位置,这种特定的位置为企业带来优势创新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创业绩效,代表网络位置的中心度与核心度在网络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不同的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对于家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家族企业接班人的胜任—绩效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家族企业接班人胜任能力包括社会网络、政府关系、发现机会、承担风险、资源整合、战略决策、学习创新和科学管理八个因子,其中,前四个因子和后四个因子可以分别归属于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两个一级因子;家族企业的继承绩效包括客观绩效和主观绩效两个因子,其中,客观绩效包括人才结构、产品技术、品牌形象、市场份额、利润增长和企业规模六个二级因子,而主观绩效主要包括家族满意和员工满意两个二级因子;社会网络、学习创新、政府关系、资源整合等因子对于家族企业的继承绩效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关系,而社会网络和政府关系对于企业继承的影响颇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竞争环境下,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也日益增强。本研究以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借鉴了社会网络的主要理论,采用企业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对企业社会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及企业学习的中介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努力提高社会网络的四个维度,将有利于企业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draw on social capital theory 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ternal social exchanges in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of young entrepreneurial firms. We argue that internal social capital embedded within young ventures helps them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learning effort pertaining to the effective alignment of resources and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ir international growt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 sample of 150 young internationalizing SMEs from India, demonstrates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l social capital on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Whereas previou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networks with external actors, our study emphasizes internal social capital linked to the underlying learning advantages of newness and opportunity captur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early and rapid internationa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上海与广东企业 ,因连锁董事的企业间联系而构成的区域企业网络的形态。研究发现 ,上海企业镶嵌于一个具有整体的、广泛的企业连锁网络之中 ,而广东企业镶嵌于一个离散的、小型的企业连锁格局之中。结合西方关于企业间连锁董事网络形成的理论和本研究的实证结果 ,本文得出以下可能的推论:(1)从网络形成的角度讲 ,地区企业网络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具体的讲 ,上海企业连锁董事网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镶嵌于广泛而紧密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中。而广东企业间离散的、小型的连锁格局很大程度上与其依据于市场的经济运作模式相关。由于广东的企业更多地依赖市场实现企业的相关战略 ,企业间的非经济关系诸如企业间的连锁董事网相对简单和缺省。 (2)从企业间的连锁董事网对企业行为及地区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讲 ,上海企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多多少少地受其特有的企业间连锁董事网形态的影响———其有可能促进企业成功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政府对企业以及企业间的协调与控制、以及有利于企业对资源的获取。但同时 ,广泛而紧密的企业间连锁也可能促进企业层面或管理者阶层的共谋 ,破环经济秩序与效率。虽然广东企业主要依赖发达的市场来获得快捷而足够的信息 ,其并不能完全替代企业?  相似文献   

15.
曾倩  韩珣  方新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88-97
考虑企业及政府资源配置中效率与公平目标的不同内涵,采用"客户嫉妒"和"个体变权"刻画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分别引入公平参数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并提出基于客户和决策者偏好的公平参数选择方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将模型转化为变分不等式,设计修正投影算法求解。通过算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差异、公平参数的选择及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与政府的效率最优决策相近,但公平最优决策差异明显;客户公平偏好越高,企业资源配置的分化特征反而越显著;政府决策者公平偏好越高,所有个体间资源配置趋于均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两个部门,通过构建企业内生网络模型研究企业间信用关联内在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通过对内生网络模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重现了现实企业系统存在的一些特征:企业信用网络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该网络具有无标度特征;较长的合并周期则能更好地反映企业间信用关系,且随着合并周期变大,网络密度也显著增大;企业资产规模分布具有幂律尾部特征,企业资产增长率随时间演化逐渐呈收敛状,且其概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The leveraging of inter‐firm networks is increasingly considered to be a strategic resource that can potentially be shaped by managerial action.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ve turned to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to understand how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occurs within and across firms. However, this has resulted in an overstretching of the social capital concep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fine and add specificity to the current broad applica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concept.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the social capital concept explains investments in networks based on a network logic relating to sociability and socialization, it does not explain investments in networks based on a logic relating to economic expectations. These expectations result in network participation that is more calculative than networks containing social capital.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notion of ‘network capital’ to explain the resources contained within inter‐firm networks that do not necessarily equate with the type of trust and obligation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capital. Network capital is defined as an investment in calculative relations through which firms gain access to knowledge to enhance expected economic returns. It is argued that while network capital can be strategically managed, particularly to influence knowledge flow, the nature of social capital is such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an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twork capital–social capital framework opens a number of avenues in terms of future research,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the extended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and theories of open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中企业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当前关于企业舆情传播的研究主要以在线社交网络为传播媒介展开,鲜有研究考虑舆情在传统线下网络与在线社交网络的同时传播。此外,通过识别社交网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节点以实现信息传播规模最大化是当前信息传播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而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针对最小化负面舆情传播范围的控制策略相对较少。         基于此,探索双层社交网络上的企业舆情传播规律和控制策略。考虑到线上、线下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播动力学等方法,构建双层社交网络上的舆情传播模型;对传播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单层社交网络进行对比;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以减缓未知者向已知者转化为目的和以加速传播者向免疫者转化为目的的两类企业舆情传播的控制策略,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双层社交网络中,舆情的传播同时具备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的传播特征;②双层社交网络层间的耦合连接模式对舆情的传播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同配连接最利于舆情的传播,而异配连接最不利于舆情的扩散;③企业的第1类和第2类舆情控制策略对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具有阶段性,即两类控制策略在舆情传播初期边际效用最大,资源投入越多,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而在传播后期,控制策略的边际效用趋近于0,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现代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除利用正面舆情树立企业形象外,也应时刻关注负面舆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地规避负面舆情传播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可通过在社交网络中投入资源,如实施广告宣传、经济赔偿等价值共创策略来抑制舆情的传播,但需要注意控制策略及实施控制时间点的选择。研究结论为企业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As employee volunteering (EV) is increasingly regarded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companies' community and employee relations, we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EV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pecifically whether and how it contributes to social capital. 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of EV in three UK companies. We explore the social relations and resources which underpin social capital creation; the roles of opportunity, motivation and ability in bringing the actors together and enhancing their capacity for cooperation; and the ways in which alternative EV modes inform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ocial capital – networks, trust and norms of cooperation. Our paper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EV and the factors that enable it to create social capital. Finally we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EV to the overal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genda of companies.  相似文献   

20.
姚升保  古淼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1):203-214
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网络结构特征是影响群决策的重要因素。移情关系是客观存在于一些现实群决策问题中的一种社会关系,但目前考虑移情关系的群决策研究尚不多见。为拓展群决策模型的应用范围,面向移情网络环境提出一种群体共识决策方法,并揭示移情关系对群体共识决策的影响规律。首先,从偏好交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局部移情模型和全局移情模型,并由此确定移情关系影响下决策者偏好演化的结果。其次,利用个体偏好分解为内在偏好和移情偏好的结构特点,为群体共识达成过程设计一种有效的移情关系引导的反馈机制,该机制可以通过内在偏好层面的偏好调整实现个体偏好层面的共识收敛。最后,数值仿真分析表明:群体成员之间的移情关系提升了群体共识水平,而且全局移情关系比局部移情关系更有利于群体共识的达成;移情网络结构和群体规模是影响移情网络环境下群体共识达成的重要因素。相关决策模型和研究结论可为移情网络环境下的群体共识决策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