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文学批评研究的起点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批评问题的致思方法 ,过去我们习惯于先验地设定文学批评有一个抽象的本质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接近和揭示这一本质的过程。但这种先验的形而上学本质论常常把研究引向对现象界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抽象规定上 ,力图由此找到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抽象本质。事实证明 ,这种致思方式难以达到对感性存在于现实之中的文学批评现象的理解。因此 ,必须将此问题的提问的方式由文学批评是什么 ,转向文学批评是如何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学术性和主体性的加强。什么是文学批评中的学术性与主体性?它们在文学批评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抒管见。在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曾出现过两种倾向,一是把文学批评作为对作家、作品的批判,二是把文学批评作为对作家、作品的吹捧。两种倾向如此截然不同,却都有碍于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批评的正常开展。造成这两种倾向的原因尽管各异,但出于对文学批评的学术性缺乏正确理解这一点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独特价值及审美衍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女性文学批评是新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是泛指对女性文学的所有批评,而非狭义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代女性文学批评是把“发现”被主流文学批评曾经掩盖了的另一半历史的真实、构筑女性美学体系作为最高理论指向。现代女性文学批评自把女性文学视为“值得被研习的艺术”时起,经历了三个历史层面的审美衍进:一、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一个新颖的研究角度;二、挖掘被传统的主流文学批评所掩盖了的原本就存在着的女性文学传统;三、确立女性文学独特的审美标准,构筑女性美学独立的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把文学批评看成一种斗争工具,还是把文学批评视为表达主体精神的一种阐释方式,亦或是将其视为一种理性化的科学活动,总之,任何实际从事批评活动的人,尽管所打出的旗号形形种种,都不能不对其批评对象执起一定的标尺。印象主义批评家法朗士是极力否定文学批评中的共性的,他在《笛师们的争论》一文中说,批评中“意见的一致完全是偏见的结果”,只有每一个人的感受、印象才是代表真理的,因此批评不可能有什么客观依据。但就是象法朗士这种极端怀疑主义、印象主义的批评,也还是有一个摆脱不掉的标准:“真”,虽然它仍是指批评者主观上的真实印象和感受,而且正如佛朗·霍尔所批评的,法朗士实在“有点故作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认知语言学,开创了一个“认知”时代。把认知语言学和文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认知语言学的诸多理论,给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契机。而文学批评也对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认知语言学家研究人类大脑的认知思维,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认知图式,而认识作家、读者的认知思维,也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挖掘其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关键所在。认知语言学使得文学批评从“形式”走向“认知”,也使得文学批评的四要素达到了空前的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人合称现象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很普遍。一个文人合称往往代表一种文学风尚或一种文学批评理念。合称中的作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因缘 ,对这种因缘进行深入发掘和辨析 ,对于作家研究和文体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其实不然,因为不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创始人马克思对文学批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标准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的德本思想 ,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一开始就形成了以解决人生实践为宗旨和目标的价值批评 ,形成了文学批评的人伦理性、价值理性和社会本体论特征。先秦的德治观 ,直接转化为文学批评上道德形而上的内在含义 ,使中国文学批评具有了特殊的原型本体性质 ,也反映了文学接受处于实用阶段时人们的价值期待。德本精神派生出来的“比德说” ,使中国文学批评把文学提升到一种审美、道德一体的层面来观照和评价 ,因此形成了文学批评以德为本而物象比附的审美定势 ,而不会以类似西方文学批评的理性形态出现。这种德本批评 ,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批评 ,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主流和主体 ,并内化为中国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和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唯物论与辩证法,是我们研究20世纪欧美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小克同志《也谈20世纪欧美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光明日报》87年4月7日第三版)一文,虽提出“应当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方法)摆在首位”,但在上述基本原则问题上,严重悖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是以文学现象为对象,以文学特点与规律的探讨为内容,推动文学欣赏,促进文学繁荣的科学。克文却以偏概全,把文学批评片面归结为一种有助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无疑为当今文学批评提供了一剂良药,对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坚持源于感受、忠于感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的读者意识张春林把文学批评与读者联系起来讨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然而,以往的文学批评对读者的关注多是停留在作品的读者这个层面。我认为,文学批评作为一个系统,对其自身读者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直接关涉到文学批评自身的价值实现等诸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把人的生命形式和艺术形式视为异质同构,把艺术形式视为具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这种观念决定了文学批评上直观神悟的方式;尽管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惯用直观神悟的阐述方式,但仍然有其理性分析的基础,只是在表述过程中深藏不露。  相似文献   

13.
沙特的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称做为“不带个人意图的”,亦即不想证明什么特殊的哲学论点却写得又晓畅又有见解;后一部分则有的不公正,有的有较好成绩。它说明一个简单真理:对任何一个作家要评论得好,必须对这个作家的主旨和意图有些同情才行。沙特后一部分的文学批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他注意的不是一件艺术作品所能给人的美感具有什么性质或质地;而只注意作品可能在读者身上产生的道德效果。在沙特看来,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多少能改变读者的道德见解和政治见解,引导他把世界看作是一个不得不行使自己的自由的场所。对沙特说来,文学不但是人用来从一个不愉快的真实世界逃进一个愉快的想象世界的手段之一,它的本质也是使民主的存在合理化而且成为必要的活动。但一个人把文学批评建筑在一个极端独特的人性观上就会招致作出偏窄判断的危险。沙特对自己见解的正义性的信念太深了,因此不能成为一个过得去的文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当代西方的发展和影响李益荪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在当代的西方世界中,始终是一个具有影响的重要学术流派。在近一个世纪的起落和反复之中,它牢牢地站住了脚,显示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无怪乎韦勒克要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趋势》一文中把它列...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以文本为出发点,还是以批评家为出发点?答案是众说纷纭。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中考察了“文学批评”概念,其复杂性让人惊叹。却尔在《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中把对文本的解释作为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然而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猛烈抨击文学批评寄生于文学,认为需要“一种特殊的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无论批评是以文学还是批评家为出发点,都表现了相应的主体姿态。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思维学是文艺学和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这是一门正在建构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文学批评本身。文学批评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采用什么思维方式,有一些什么思维规律,值得  相似文献   

17.
当代若干学院派文学批评家,表面上或有意无意地疏离意识形态或出于话语策略,很少提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话语,但骨子里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原则。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一个可以包容多种具体批评方法的体系,更是一种吸收、包容、改造、重新应用各种具体批评方法时的原则。160多年来,它正是凭着自身的...  相似文献   

18.
意境论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出现最早、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同时也是20世纪得以最早重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现代文学批评。在意境论文学批评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王国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王国维的意境论文学批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其意境论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认识不够。有必要以王国维意境论文学批评为个案,对其文学批评的理论重心、批评模式和批评特色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永恒的死生之谜——对《哈姆莱特》的另一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文学是一种话语,文学批评则是一种对话语的话语,因此,文学批评应是一场对话。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发现,关于《哈姆莱特》的诸种既有的解释,虽然经历了三个、两个或一个世纪,但没有一个命定地会成为最后的或最佳的解释。如今,作为对话的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清楚阐述本书所讨论的对象、性质和范围,首先,我认为应该对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学研究加以确切的区别。一般认为,文学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虽然有时也可分为三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后一种分类中的文学批评,实际上是指实用批评。尽管这一说法还未得到普遍的承认,许多作家还在继续以“文学批评”这一术语来概括理论探讨和实用批评。我却认为应该保持二者的区别,而把它们都看作是文学批评的再划分。然后,就理论性批评来说,在文学理论(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