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俞可平教授将善治概念引入我国之后,善政理念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内涵而言,亚里士多德对善的伦理学意义进行精确界定之后,善政理念的政治学涵义也就呼之欲出了。善政意味着为民众提供一种良善的生活,民众则成为了善政实现程度的评判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善政理念的实现需要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政治透明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民众高度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评价《尚书》为“治道之极致”,天人观和人道观是《尚书引义》善政伦理的思想基础,价值之善、主体之善及制度之善是《尚书引义》善政伦理的主要内涵。王船山善政伦理思想对提升当代善政行为主体道德品质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俞可平教授将善治概念引入我国之后,善政理念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内涵而言,亚里士多德对善的伦理学意义进行精确界定之后,善政理念的政治学涵义也就呼之欲出了.善政意味着为民众提供一种良善的生活.民众则成为了善政实现程度的评判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善政理念的实现需要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政治透明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民众高度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德富观王晓刚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研究论述了当时社会实际生活和理论研究中人们普遍关心而又争论不休的善与至善问题,从而构成了他的伦理学体系。在对善的分析、幸福的探讨中,亚里士多德阐发了道德与利益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5.
西魏崛起、变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大统十三年前就开始的善教和善政.善教即是构筑"民心工程".首先,营造西魏正统地位,以凝聚人心.其次,通过教化,确立关陇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和激励集团乃至全社会成员团结一致,共谋"强国富民".善政,指以"王道"为中心原则的国家政治和行政.其主要表现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组织成员的"亲族化"和"同乡化",最高执政者领导的有效性,行政权力的亲和性、柔和性,国家法则政令的便时性.善教和善政使西魏得以弥补种种先天的不足,从而促其崛起,变弱为强.  相似文献   

6.
序(1) 不朽的命题“社会公平”是一个哲学的范畴和命题。公平与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等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共同构成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但是,使古往今来多少思想家政治家困惑不已的,并非仅仅因为社会公平的“形而上”,解决现实中的社会公平问题远比解释哲学上的社会公平问题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社会公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形成较晚,但以各种方式表达的有关讨论却早已存在。亚里士多德以古希腊时代特有的政治观探讨人类社会政治制度,他将得以实现“最高的善”作为国家和政治的目的及优化标准,而“至善”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近似于公平概念的“公正”。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不仅赋于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礼治与法治的冲突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治与法治都是人类社会整合的手段。礼源于原始社会的习俗。它以“人性善”为出发点,主张以张扬人的社会属性的方法来巩固和稳定社会秩序。在礼变得软弱无力时,法取而代之,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另一种工具。法从“人性恶”出发,主张以“利”诱民,以刑罚治民。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封建统治阶级最终选择了“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理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公正与善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最高的政治理想是通往善治,而通往善治必须经过善政,善政是善治的必经之途.善政的关键是公平的关键要素,没有公平任何善政都不可能.这是因为公平既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政治价值,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要素.实现社会公平是任何合法政府都必须肩负的职责,而政府要实现社会公平则必须建立民主法治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善政是历代政府和人民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善治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和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以善政为现实基础,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不断发展壮大公民社会,善治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主题是个人和城邦共同体的善,个人与城邦共同体的和谐完善状态具有“伦理正义”的理论旨趣。与古希腊哲学崇尚至善的伦理正义不同,“市民社会正义”注重守护个体权利,从而丧失了共同体的崇高性目标。为了扭转市民社会的私利性,黑格尔诉诸伦理国家解决个体利益与公共善的矛盾,但他只是阐发了国家的形式主义。经由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马克思通过市民社会批判重构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正义,将伦理正义的实践主体由精英群体扩展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颠覆雇佣劳动实现自由劳动,最终在自由人联合体的伦理共同体中实现伦理正义。马克思的正义观超越了狭隘的分配正义和法权正义,是建立在个体和共同体善的基础上的具有终极关怀的伦理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