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自然派"即批判现实主义取代了浪漫主义,成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主流.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并探寻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对我们的俄国文学研究和教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多余人”形象的产生使19世纪俄国文学跻身于世界先进文学行列。本文对19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几位“多余人”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既指出了他们的共同之处,又总结出他们的不同之点,从而深刻论证了“多余人”形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对俄国文学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既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塑造了达吉娅娜、奥尔加、奥涅金、连斯基等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形象,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屠格涅夫的作品与普希金的写作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继承了普希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且用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塔吉雅娜、卡捷琳娜、叶莲娜、玛丝洛娃四个人物为线索论述了1 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女性形象不断丰满的历程.通过对这些善良的、挣扎的女性形象的命运的分析,强调她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时代的脉搏同步,相承而生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丰富而深刻的联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企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鲁迅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特点;鲁迅如何论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一鲁迅翻译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首先,鲁迅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别关注是从中国民主革命的特定历史要求出发的。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作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母也备受中日学界关注.以中日"郑成功文学"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在民族文化语境影响下,中日两国对郑母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实像与虚像交织的特点,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变迁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差异.其中,作为日本代言人的女性形象为日本"郑成功文学"所特有,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和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则是中日"郑成功文学"共有的形象特征.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形成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政治及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7.
俄国文学的文学成就,主要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来的。虽然这三方面的文学都并不完全源自欧洲,但都在俄国发扬光大。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相对于西欧更为突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实主义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俄国现代主义文学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誉为文学的“白银时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塔吉雅娜、卡捷琳娜、叶莲娜、玛丝洛娃四个人物为线索论述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女性形象不断丰满的历程。通过对这些善良的、挣扎的女性形象的命运的分析,强调她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时代的脉搏同步,相承而生的。  相似文献   

9.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其写作风格深受南方"怪诞"文学传统及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奇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奇幻"与美国南方文学中的"怪诞"来挖掘两者的相似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的中国文学角度看,"现实主义"的中国接受历经了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的两阶段,现实主义的文学确认有助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进行,而现实主义的政治独尊则显现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偏至,现实主义的中国发展只有脱离政治化的负面影响才能走上文学自主的更新正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三十年代左翼作家柔石的代表作品《二月》,通过萧涧秋芙蓉镇之行的失败历程,从三个方面揭示出现实主义内涵:1.深刻地批判了二十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思想。2.批判了二十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动摇性。3.指出反封建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威尼斯商人》一剧通过“一磅肉”的故事 ,间接反映了西方社会中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歧视 ;贵族青年子弟巴萨尼奥选择“铅匣子”的爱情实质 ,充满了功利性和资产阶级追逐财富的庸俗气 ,虽然如此 ,但它并不影响此剧在人文主义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精英作家因市民阶层不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却对通俗小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感到失望与焦躁,于是斥责这一读者群体为“封建小市民”。“小市民”这一颇为模糊的概念可以被重新界定.“亭子间作家”与“小市民”产生隔阂有其深层原因。“为人生”与“为生活”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分出了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就文化的多元格局而言,这种“对峙”并非是“僵局”,反而因两者的“韧性”与“互补”显示了大都市的多样化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又一次进入辉煌时期,有"白银时代"文学之称。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进行了综合评述,从它的命名、产生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它所包含的三个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定的根据。然而鲁迅的文学道路,他的文艺思想的“现实”的特点,他的启 蒙主义的特点,他对革命文学的认识,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中国,这两者有一致和相通之处。所以,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地位 和作用,不在于他证明了只有后者否定前者才是历史的前进,而在于他揭示了两者共同的基 础,表明了两者应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接受来源,"日本视野"是不可或缺的视角.近在咫尺的东邻日本,较早接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曾在不同时期给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生成与发展产生影响.但中国作家从日本引入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不同的内涵与特质,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接受效应.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兴起,是以对现实主义文学话语的祛魅为旨归的。它以"精神真实"为旗帜发动了一场文学祛魅活动,以此反抗现实主义对"真实"解释的垄断权和意识形态霸权。然而,先锋文学提出的"精神真实"具有不可调和的自反性,最终导致在其文学创作实践中神秘主义的盛行。神秘主义的盛行反过来拆解了先锋文学努力建构"精神真实",让这场文学祛魅行动呈现出悖论的一面:祛魅意味着赋魅,建构意味着解构。祛魅的悖论从反面显示出文学必须建立与现实、与世界、与大众的联系,才能让文学具有持久的和真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中叶,俄罗斯创建本国第一所皇家美术学院.该学院沿袭欧洲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到19世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皇家学院为俄罗斯培养出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画家,并为油画的本土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俄罗斯"学院式"油画教育教学的研究,有益于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本国国情出发,拓展改革创新思路,并对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圣手;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构成了"小人物"灰色人生的三棱镜。俄罗斯文学是沉重的,俄罗斯精神是宗教性的。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开创的"小人物"基础上,将"小人物"深层意识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合二为一,寄希望于上帝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对"小人物"的内心剖析拓展为多声部的"复调",突出了"小人物"灵魂中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人格,寻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自我救赎;契诃夫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人性发出质疑和反思后,将20世纪的现代意识注入到"小人物"内心精神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面对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进攻 ,头脑清醒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 ;他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深刻剖析、对种种“左”倾错误论调的批判、坚持同敌人进行“韧”的战斗及评价历史人物等都可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