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对于地方文献资料广为搜集,于船山学资料亦时有所得,现择其数项介绍,以飨同好。 一、《读通鉴论》15种印本以外 《船山全书》第十册《读通鉴论》编校后记指出:“本书编校时所见之本凡十六,其一为钞本,十五为印本。”笔者曾见衡阳莫氏藏钞本,《船山全书》第十六册将有记述,本文不再赘述。而不久前偶然觅得一种《读通鉴记·附宋论》,是15种印本以外的印本。此书是光绪甲辰(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线装木刻本,印刷板框氏19厘米,宽16厘米,每面16行,行33字,白口,四周双边,上单鱼尾。  相似文献   

2.
唐甄(1630-1704年) 字铸万,号圃亭,四川达州人。他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做了猛烈的批判,是明末清初(十七世纪) 的进步思想家,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在封建统治者以反动理学和八股举业严格箝制思想的明清时代,唐甄“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潘耒《潜书》序),“积三十年”写成了他的主要著作《潜书》。《潜书》原名《衡书》。“‘衡’者,志在权衡天下也”(《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是批评天下政治、学术得失,总结历史经验的著作。《潜书》在当时很有影响,“每一篇出,人争传  相似文献   

3.
寒斋插架,有19钞本《九籥集》一书,分《九籥集文》及《九籥别集》二种,明华亭宋懋澄撰。据《九籥集文》卷二所载《南云小言序》及《九籥集诗序》听言,则懋澄尚有诗集,今旧钞本无之,则此钞本实非完书,而且连序跋也没有,无从知道此书为已刻,或未  相似文献   

4.
莫友芝字子偲,号(吕阝)亭,晚号(目耳)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生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卒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贵州独山人。从收有他的诗文的《(吕阝)亭遗文》、《(吕阝)亭诗抄》、《(吕阝)亭遗诗》等书中,我们可以略知其人其趣。此外,他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如在目录学史上拥有很高地位的《(吕阝)亭知见传本书目》,与郑珍合作撰写的、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遵义府志》,保存了贵州明朝重要诗人作品的《黔诗纪略》等等,这些著作不仅至今在学术上仍令人称道,而且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莫氏的了解,有助于进行目前尚不深入的莫氏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 耶律楚材者,其先辽人也,与萧氏并称漠北大族,辽东丹王八世孙。父履,仕金为尚书右丞(见《金史》),所著《耶律文献集》(内阁书目绛云楼书目著录),未见传本。楚材喜佛典,师事燕都报恩寺万松行秀(按续灯正统谓行秀河内蔡氏,元定宗元年闰四月卒,年八十一),尝佐元太祖、太宗平定四方,法纪出其规划。太宗时宫中书令,随军至西域,著《西游录》卷,又有《堪然居士集》三十五卷(见钱氏补《元史·艺文志》),今传之钞本十四卷,当有散佚也。晚号王泉老人,卒谥文正,追封广宁王(见《明一统志》)墓在颐和园中。其子铸,字成仲,著《双溪醉隐集》(辑自《永乐大典》,正定王氏,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上·纪传类》第61页著录有"《三国志辨误》一卷。清刘履芬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三国史辨》一卷,清叶名澧抄本,叶德辉跋(藏于湖南省图书馆)"。两书版本信息不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两书实为一书之不同钞本,因撰文予以补正。叶德辉《郋园读书志》载"《三国史辨误》一卷。汉阳叶氏钞藏本。此书《四库全书》正史类著录,云‘不著撰人名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已印行。而此钞本撰人题  相似文献   

7.
<正>正统碑亭位于颜庙仰圣门前东侧,明正统六年(1441年)建,清康熙四十九年(1701年)重修。亭方形,歇山式,灰瓦盖顶,双重飞擔,周围彩绘斗拱,亭内藻井彩绘仙鹤图案。亭内立明英宗《御制兖国复圣公新庙之碑》。  相似文献   

8.
一《海纪辑要》三卷,钞本,夏琳纂。琳字元斌,清初人,与郑成功同邑,目击郑氏三世兴衰,以郑氏为派络而成此书。其所纪,凡自“乙西”唐王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起,迄于永历三十七年,郑克塽降清。纲目明晰,又多外间所不知者。独耿郑交恶,衅起郑经之索漳泉二州,详见鲒埼亭集姚启圣墓表?耸橹蛔植谎?为其乡人避之欤!  相似文献   

9.
萧贯生卒年,《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失载。《全宋诗》小传定其卒在景祐四年(1037),所据乃孔武仲《萧贯之挂冠亭记》(《清江三孔集》卷一四)。《挂冠亭记》云:"贯之之没,今五十年。天下之人皆知其可用之材,而未必知其高尚之志,非有子,其能追迹而显扬之欤?于是又知潜夫之贤也已。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七日,鲁国孔武仲记。"《挂  相似文献   

10.
清代格调派诗人沈德潜有《戏为绝句》诗追怀明代诗人谢榛云 :“眇目山人足性灵 ,诗盟寒后苦飘零。后来谁吊荒坟者 ,只有吴江计改亭。”言下之意 ,于谢榛生前身后之遭际颇多感慨。诗末句所谓“吴江计改亭” ,即明末清初的诗人计东(16 2 4— 16 75 ) ,字甫草 ,号改亭。其《改亭诗集》卷五有《邺城吊谢茂秦山人》七律一首云 :“邺中怀古正秋风 ,辞赋深惭谢氏工。生欲移家辞白雪 ,殁随疑冢对清枫。诸王礼数何尝绝 ,七子交期竟不终。自是贵游多薄幸 ,布衣未必叹飘蓬。”诗颔联暗示了谢榛与李攀龙所谓绝交一事 ,并认为谢榛生前受到明代藩王的诸多…  相似文献   

11.
陈云豪 《殷都学刊》2012,33(4):73-79
《毛诗诂训传·唐风》残卷,为初唐写本、奈良朝钞本,现藏日本东洋文库.今存113行,大小字约2200字.所存内容为《毛诗唐风》中的《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八首诗及《毛传》与《郑笺》.本文在详细介绍此写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试以该卷为底本,取阮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四部丛刊本《毛诗》及敦煌本《诗经》进行校读.以期对该写卷的价值,特别是对诗经研究的价值作出更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词论,比了词的创作,成就要更大一些。而在浙派词人占统治的清初词坛,徐釚的《词苑丛谈》,可说是在“家白石(姜夔)而户玉田(张炎)”(《静志居诗话》)的一片卑弱的词风之中,透露了一点要求补偏救弊的呼声;对后来兴起的常州词派,在思想和理论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徐釚(公元1636—1708年),字电发,号虹亭,江苏吴江人。据朱彝尊《徐电发南州集序》及《清史稿·朱彝尊传》载:釚于康熙十八年与朱彝尊等同试博学鸿词,并同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徐釚与朱彝尊不仅同入史馆,而且“又僦舍同居”,在  相似文献   

13.
沈括诗补     
《全宋诗》收录沈括诗虽较全 ,然有遗珠 :一、全诗 :《思归》 :“未成归计又春风 ,马首何时定向东。白发见多身渐老 ,家山犹在画图中。”(传为刘克庄编集、李更、陈新校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卷二十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0 0 2年版 )二、断句 :《京口》 :“喜入江南第一州。”《广陵》 :“醉入淮南第一州。”(张伯伟编校《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明钞本北山诗话》六十二 ,江苏古籍出版社 2 0 0 2年版 )沈括诗补@吴宗海  相似文献   

14.
(一)要明白秦汉“都亭”的含义,有必要先从这时的“亭”的含义与性质说起。关于秦汉时期的“亭”,今人王毓铨先生在《历史研究》1954年第二期,写了《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系统说》一文,认为秦汉时期的“亭”,并非《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所说“大率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的“亭”之属于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所谓“十里一亭”的“里”,不是指“乡里”组织的里,而是指十里的距离。因此,“亭”不是介于“乡”与“里”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至于“十亭一乡”的话,则是在把“亭”当作地方行政系统的一级机构的基础上按照十进制推演出来的说法,故同东汉人应劭在其《风俗通》中所说的“国家制度,大率十里一乡”的话矛盾。这就是王先生的汉代的亭与乡里不同系统说的梗概。那么,汉代的“亭”是什么性质的结构呢?王先生根据《续汉书·百官志》刘昭补注引《汉官仪》说“亭”是“司奸盗”的机构及《晋书·贺循传》说汉代的“亭”有“防禁切密”的职能等,从而认为汉代的“亭”主要是监督劳动人民以巩固其统治的机构。这就是王先生的汉代的“亭”与“乡”“里”不同性质说。我在阅读秦汉史籍时,往往以王先生之说验之,深感其说不诬。及1975年云梦秦简出土后,由于简文中几次提到秦时在城市中设有“亭”,则“亭”显然非十个“乡里”组织之“里”设置一个;且简文中谓“亭”有“亭校长”、“求盗”等  相似文献   

15.
吴天墀在《西夏史稿》(增订本)[80年第一版,83年第二版] 附录四:西夏史文献目录第340更注明:“《西夏志略》四卷,又《载记》二卷,未见。[清],无作者姓名,孙殿起《贩书偶记》卷五,谓系旧钞本,后有何元钖梦华馆藏书印一方。”可见该书在国内巳佚失,至今未见著录。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07,(3)
《山东文献集成》四辑200册,山东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编,韩寓群任主编,朱正昌、展涛任副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全书共收入山东先贤遗著稿本钞本以及流传未广而又有重要价值的刻本计1000种。2006年12月第一辑50册出齐,共收稿本、钞本、刻本179种。其余三辑计划在2008年全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的《聊斋志异(原稿)》,编辑部在书前增添了一个目录,并于每篇题下注明见于通行本某卷或其他辑佚本。原稿第一册有《鬼哭》一篇,第三册有《绛妃》一篇,题下均注“见钞本”。书前的《出版说明》里还特别提到这两篇,说原稿中“有二十八篇  相似文献   

18.
<正>洪武碑亭位于奎文阁东南、成化碑之北,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建,后碑亭又被毁,清雍正年间又重建,今之亭和碑为民国时期改建,亭为重檐歇山式结构,灰瓦覆顶。亭内正中立《洪武诏旨碑》,碑高一丈八尺,刻明太祖洪武四年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目知录》的作者,是顾炎武。有关顾氏的生平,读者可参读《清史稿》卷481《儒林传(二)》中的顾传和全祖望《鲒埼亭集》卷12中的《神道表》。近出书中,有本书著者所著《顾亭林与王山史》中顾氏的《新传》,可供参读。根据《导读丛书》编委们的意见,《导言》重在一个“导”字,对作者生平及著述的版本等,不宜写得过分冗长,故谨遵此旨,将顾氏生平概括写出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崖,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藏曲极丰,著述甚夥,在短短的一生中,不仅校刻过《奢摩他室曲丛》,创作了《风洞山》、《血花霏》、《轩亭秋》、《湘真阁》等传奇、杂剧十余种;而且撰写有《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曲谱》、《元剧研究A、B、C》等戏剧论著。我们认为,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王国维撰写了《宋元戏曲考》,并提出了“意境”说,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元代戏剧的一些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