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国有企业退出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两种不同含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渠道和流失原因有所不同,目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判断狭义的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一般借助于价格法和收益法,相对于价格法而言,收益法在衡量国有资产流失上较为科学。当前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认识存在五个必须澄清的误区把国有企业退出等同于国有资产流失;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停止国有企业退出;管理层收购或职工持股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把低于评估价格或实际价值转让国有资产都视为国有资产流失;对职工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及社保金是国有资产流失。尽管在一些国有企业退出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而停止国有企业退出,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而是应坚持规范的、渐进的国有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2.
张祯怡 《理论界》2001,(1):13-14
国有资产是资产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 ,必须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依法强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 ,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及原因国有资产流失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虚盈实亏 ,虚报冒领。有的企业做假帐 ,虚减成本 ,或采用挂帐的办法隐瞒经营亏损和遗留包袱 ,造成虚盈实亏 ;也有的企业对固定资产采取少提或不提折旧或偷税等手段 ,带来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2 .巧立名目 ,损公肥私 ,化国有为私有。在转…  相似文献   

3.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基本上是两大方面:一是在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在企业跨国经营中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本文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防范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明洪 《兰州学刊》2005,(6):120-121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管,严格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依照法纪,严厉查处国资流失案件,使国有资产的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 :营运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中外合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企业单位在搞创收时无偿占有国有资产 ,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改革进程中,资本重组是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实选择,然而大规模的资本重组行为也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加剧提供了可能.企业在重组与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以各种形式被高值低估,或被恶意侵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危害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既源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的疏漏,也源于政府和企业内部各种非规范性动机的泛滥.本文在对国有资产流失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监管体制构建与完善、规范主体动机与行为及重建价值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探索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为改革的深化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是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通过探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并揭示其主要原因,提出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于行为主体的自利性偏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更为严重的"公地悲剧"特点,财务监管机制缺失是导致这种资产流失的重要根源之一,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究其原因,监管过程中的权限分配不合理、管理制度和财务效率低下、预算约束软化等方面都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率低下的推手.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管亟待完善,当务之急在于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优化组织结构、硬化预算约束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因而,探讨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意义深远。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可以采取制定物权法、完善国有资产立法体系、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法律对策治理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论述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及原因入手,提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运营机制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应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大事。荣获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专著《国有资产流失研究》 ,在广泛调研和占有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有资产流失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用价值的创新见解。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和界定依据。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在未得到补偿或补偿不足的情况下 ,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占有或控制的事实 ;或…  相似文献   

12.
刘红岩 《东岳论丛》2000,21(2):56-58
外资并购中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评估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政府行为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 产权转让中的流失 ;4 产权转让收入的流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1 国有资产缺乏真正的所有者 ;2 国有企业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法则不相容 ;3 缺乏存量资产重组和涉外产权交易的战略规划和有序的实施步骤 ;4 产权交易市场发育扭曲且交易混乱 ;5 相关法律不协调、不衔接 ,甚至自相矛盾。防范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是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问题 ,二是发展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 ,三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四是完善国有产权出售收入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评估折股、股份制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等过程中大量流失。产权缺位、制度缺陷、管理不善、法律不健全、监督不力等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应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法人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体系、国有资产运营法律保障机制,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4.
产权改革是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重组的核心,也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点。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关键是对这一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有资产体制性流失与交易性流失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对国有资产本身进行合理定价;需要解决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探索目前中国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基本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国际经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公众具有充分的权利对国有企业的退出进行监督;国家有必要进行单独立法,规范国有企业的处置行为;证券市场仍是中国未来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根本途径;国有资产的定价必须逐渐走向单一化,附加的非价格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之后另行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应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合资、合作、入股、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将本单位占有的非经营性资产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类问题的产生与有关部门资产评估不力、资产管理缺位等有直接关联,但根本原因是制度与体制存在问题,尤其是形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制度和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并通过立法把新的管理形式、成熟的改革内容规定下来,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与财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至今尚未找到效果甚佳的措施和方法。本文从国有资产与财务信息角度展开讨论,分析了国有资产与财务信息失真带来的不良影响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国有资产与财务信息失真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2、明确固定资产所有者,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机制,减轻“内部人控制”程度:3、转变政府职能,杜绝行政干预导致的失真可能性;4、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5、实现国有资产与财务的统计向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及其责任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立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是明晰国有产权、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重要一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呼唤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属于政府机构,不能取代国有资产投资运营经济组织。由于国有资产投资领域的多样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要履行两大职能: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目标;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我国国有资产,不是所有权不明晰,而是所有者具体代表责任不明晰。随着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组建,要强化法律约束、所有权约束、市场竞争约束、奖惩约束等责任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当前的社会焦点之一,涉及公务消费和国有资产两大领域。制度不当和欠缺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对现行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制度改革。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如何消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应在国家层面上明确和统一配置依据、配置标准、配置方式等,并有效控制公务消费的过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制度改革应当在行政法和财产法两个方面展开,制定《公务消费法》以规范公务消费从而清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消费的正当、合理、科学的界限,修改《物权法》以落实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物权从而追究侵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