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信用销售理论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保国 《理论界》2006,(8):64-65
目前,信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从长远看,我国企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我国信用调查统计数字表明,由于信用危机而导致的经营活动滞障和账款拖欠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基于此,本文对信用销售的理论以及在我国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信用缺失会导致信用需求扩张与信用供给萎缩,进而引发信用危机。加强信用管理是防止企业信用危机重要路径。企业的信用管理包括授信管理和受信管理两个方面。目前我国论坛上论及较多的是以防止坏账风险和坏账损失为目标的授信管理,而对以提升企业自身信用度为目标的受信管理的研究却是少有问津。以企业自身应付账款管理为重点,以维护、提升企业信用度为目标,侧重对企业信用危机传导机制、企业受信管理主要特点以及企业受信管理主要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大量失信现象,加大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用文化丧失的结果.大量的经典信用文化和现代信用资料证明,信用文化在提高全民族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改善我国信用状况、建设现代化信用体系上.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政府信用职能,加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信用体系和制度,促进社会信用建设,是应对我国信用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伦理视阈下的金融信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不仅使得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也把全球经济引入危机的深渊.在危机缘由的说明上,诸多分析学家倾向于将其归咎于金融信用工具的过度创新,进而断言这是一次信用危机.而美国信用体系之相对完备为全世界所公认,为何还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信用危机?本文试以金融信用为研究对象,说明其伦理维度和道德内涵,分析其在危机中所担当的角色,并进一步探索企业在金融信用生活中所应具备的核心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广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今却仍未能令人满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也较低.因此,要强化社会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培育信用文化,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要加快信用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法制,规范信用关系;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信用状况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 ,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与标志。然而 ,在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尚存在严重的信用危机。针对我国信用危机的原因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次贷危机论信用违约交换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爆发危机,其影响波及全球.信用衍生品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是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信用违约交换作为信用衍生品的表现形式之一,被称为次贷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的又一个"黑洞".现阶段,欧美等金融监管机构正试图通过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规范信用等级评价机构、建立统一结算所等法律手段,对信用违约交换加以规制.我国可以借鉴欧美的相关立法与实践,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学校的信用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意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是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我国的信用缺失给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是重塑信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应该发挥学校教育对信用意识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机构及监管缺失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信用评级机构给予了次贷相关债券较高的信用评级,使得这些债券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市场上销售;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些债券价值大幅缩水,评级机构不得不迅速调低评级.当原本所依赖的评级被不断大幅调降,信用评级体系本身的信用也趋于崩溃.金融监管缺失也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进一步恶化.我国要积极吸取美国信用评级金融市场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用危机及其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用的前提与根据、本质与功能 ,信用危机的根源与表征 ,重建信用的方法与路径等方面 ,对信用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分析 ;在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基础上 ,试图找到一种重建信用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安排 ,其中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生活、公共理性、公共规则以及规则意识又是最为直接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我国信用失衡问题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状况下,当务之急是要从强化信用意识、加快信用立法、规范信用中介、促进征信数据市场化、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等几个方面,下力量推进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用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是促进信用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我国信用管理应在政府监管下,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两个系统,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起功能完善的信用数据库。通过加快产权制度、企业破产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最终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林 《兰州学刊》2009,(1):206-20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爆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美国的实体经济,并对世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从美国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后果入手,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美国信用制度存在的漏洞,探讨此次危机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社会信用缺失产生原理由其外在性向内在性、个体性向整体性、现实性向逻辑性的推理结果显示,我国当前最严峻的信用问题是信用制度缺失。设计信用制度,不可忽视人的自利性以及信用信息供给与信用需求双重短缺对信用体系的掣肘。并且一旦这一制度设计出来后不能自我实施,就必须附加一种额外的实施机制,以提高不守信用者的成本代价,这是整治信用危机的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维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6):196-2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当前的评价指标体系产生了企业环保信用等同于守法的悖论,不能有效度量、客观表征企业环保信用的全貌。信用管理学的信用三维度理论,为完善我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但其中以道德文化理念等主观意识为内容的诚信度指标存在度量不能的困境。作为软法规范的企业环保社会责任与诚信度之软约束相耦合、环保社会责任兼具表征诚信度之外观和涵盖诚信度之实质,表达了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表征诚信度指标的可能性。企业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造可围绕诚信度、合规度和践约度三维展开,重点是将企业环保社会责任纳入诚信度指标体系,以环境违法行为处理结果信息重组合规度指标,同时扩大践约度指标体系的张力范围。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个人信用的缺失及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 ,同时也面临着一场“信用危机” ,其中大学生的信用缺乏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加强大学生的信用教育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 ,形成良好的自律精神和他律约束机制 ,是大学生信用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维 《学术界》2003,(2):210-216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下信用状况的考察 ,指出中国的信用危机涉及方方面面 ,同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WTO倡导的是市场经济,而完善的市场经济首先是一个信用发达的经济。由于产权不明,信息制约、法治不健全、社会道德舆论监督不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信用制度缺失,信用市场缺失、信用道德缺失三位一体的信用缺失体系并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构建现代信用体系。现代信用体系应从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从力扶植和严格监督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加强信用意识教育等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营不善,一些企业通过破产、拍卖、重组、兼并、租赁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信贷资金蒙受巨额损失,造成银行不良资产急剧上升,风险加大。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扰乱了金融企业的正常运转,也严重破坏了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客观分析企业逃废债成因,区别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避免和打击企业逃废债务行为,对于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企业逃废债的成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环境不理想,信用危机严重。长期以来,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信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