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期,伴随着西方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的诞生,生态民族学理论从西方传入中国,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民族学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特征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总结我国生态民族学学科及其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反思生态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漏,以期推进生态民族学学科建设。目前,我国的生态民族学研究依然存在研究议题泛化、跨学科性关联不强、全球化视野不够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生态民族学研究还需加强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与整合研究;加强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生态民族学学科理论建设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理解为狭义民族经济学,进而将其定义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形成民族经济学和经济民族学两个学科,前者归属于经济学科,后者归属于民族学科。笔者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学科归属定位在中国经济民族学,可能具有更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更加符合国家现有学科分类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是对前辈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理论体系添砖加瓦,是为争取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学科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做出的实际工作,也是为创建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学派或创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派打造基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建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理论,为确立和完善民族学人类学在我国学科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为建立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学派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一、建设意义中国民族学学科是我国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就是说,它既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又直接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发展与国家的民族工作。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从20世纪初从国外引入我国时,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及当时需要,学科以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在步入新世纪后,我国的民族学仍应坚持对少数民族服务的方针,必须继续提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学风,并充分重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回到民族学──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到民族学──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优势黄惠焜1995年9月15日至19日,中国民族学学会在大连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术讨论会,着重研讨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口民族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现代化过...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族与民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民族与民族学宁宇在学术界,许多人都把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许多著作也把通常称之为文化人类学的学派和学者,统统冠之以民族学派和民族学家。当然,这绝非是学术界对学科界限的有意混淆,而是反映了两者在研究理论、范围与方法上的基本一致性。从学科的名称即...  相似文献   

8.
民族经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既从民族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又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民族问题,因此,它含有民族学和经济学的共同范畴,是介于民族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我国的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建立了相应的学科体系,但作为民族经济学,却很少有人问津,仍然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开展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是民族学和民族问题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少数民族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追问"。本文从"生存论"的哲学观出发,探究"少数民族哲学"的"自我理解",揭示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活动为例,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目的不仅是为了反思学科发展的成败得失,而且更为了应对学科本身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对话的需求.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研究的缘起,描述人类学、民族学传人中国及其传播、实践的过程;其次,以人类学系停办但其人类学研究在考古学和民族学掩护下仍继续进行,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情况;再次,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目前的研究特色和学科探索,介绍中国人类学的重建与兴盛;最后,提出以中山大学人类学学科发展为经验的反思,讨论作为学科的人类学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