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振城 《学术论坛》2005,(2):129-133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重建了一座桥梁,弥补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视觉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握和合理应用,无论对当代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对当代艺术审美教育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对我国艺术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表象是思维的一种心象手段 ,它的发展经过了原始的具象思维、古代的意象思维和成熟形态的事象思维三大发展阶段 ,首次提出事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态 ,并把它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并列为思维的三大形态。对于灵感、直觉之类 ,本文认为只是思维的功能而不是思维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概念性思维只是一种最近发生的、较为年轻的思维方式,它曾经历着漫长的"前概念"积淀过程."前概念"阶段是人类思维空间(人类小宇宙)走向独立化道路必不可少的萌芽时期,它孕育着思维往后发展的一切胚胎."前概念"思维包含行为思维、集体表象思维、原始语言思维等人类童年时期的直观思维方式,这一漫长过程的最大成果就是使得思维空间独立于行为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符号、语言、图形等思维载体,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感觉、表象、记忆等思维能力,这就为下一步的概念性思维的产生打下了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阿恩海姆等人的视觉思维理论作了探索性的阐述。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 ,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 ;视觉思维自始至终借助意象 ,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 ;视觉思维是大脑右半球的独特功能 ,其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正是大脑两半球分工合作、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而创新从哲学认识论或思维科学的角度则直接来源于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思维。思维创造性的内在驱动力则源自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价值趋向的现实性、思维结构的和谐性以及思维选择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论巅峰思维     
巅峰思维是指思维经过一定过程后所达到的顶点状态或最佳状态。巅峰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和方法,而是指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高峰期和关键期,也是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的最佳状态。巅峰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是一种超常思维、混合型思维,是一种纯化和优化思维,同时也是一种高效思维。巅峰思维伴随着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7.
论形象思维的形式与相似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思维既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活动,总有一定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断、论证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但在思维形式的运用上却是不同的,它以表象的感知记忆为基础,以意象、想像和显象等为主要的思维形式。并按照相似规律进行意象系统的分解与组合运动,进行创造性的意象系统的建构,才能获得形象思雏的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正确战略决策和战略指挥,对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又源于他战略思维特别是战略创造性思维的正确.毛泽东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战略目标、任务与实践发展相统一,战争发展的变化性与作战方法守常运用相结合,历史经验一般性与现实实践的求异性相适应等问题的正确解决上,而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蒋谦 《江汉论坛》2006,(5):25-30
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路径和整体面貌.梳理古代传统的"象论"思想、分析意象思维的层次和功能,论证"象"范畴的形而上学基础,或可提供一条解答"李约瑟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特有的思维能力 ,是创造力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加强创造性思维心理过程、心理机制的研究 ,掌握其特点、规律 ,将对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提高、创造力开发、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思维类型及其模式(一 )思维类型。哲学上通常将思维划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思维过程反映一个、一类事物的特性、本质 ,其手段主要是语言和概念 ;形象思维则是运用形象和表象、图形、音象等进行思维。心理学、思维科学将思维划分为其他一些不同类型。如 :按思维方向可分…  相似文献   

11.
神话时代的思维活动,究竟靠什么来把握世界、理解事物呢?作者认为:神话的思维形式因素主要是运用集体表象或类化意象来进行的。其主要形式特征是:1.以象表意,形象直观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不可捉摸的神秘性;2.神话的集体表象是约定俗成的,积淀有相当的社会内容;3.神话的表象和意象,是经过思维主体投射幻化的心意之象。  相似文献   

12.
隋涛 《理论界》2005,(5):116-116
一、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大体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相联系。就是说,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发生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它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特征表现为:一是思维的独立性;二是思维的发散性;三是思维结果的新颖性。3.创造性思维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创造性思维和再现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类型的不同的划分。正因为如此,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脱离于抽象思维和…  相似文献   

13.
创意运行是主体意识的创造性的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制约外 ,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生活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外部环境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创意思维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源于<易>的意象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中国式的感悟性体会与象征性表述的文化心理活动.它开启了中国诗性化思维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创造中,这种思维方式化为诗之兴象的艺术思维方式.由此思维方式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系列经典的艺术意象.艺术意象呈现了象喻性文本的审美特征,并使此种类型的文本成为一种见仁见智的文本.也使其阐释的多元性成为一种合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词义与意象     
意象在哲学上是指一种表象 ,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这就是说 ,表象分两部分 :一是由直接印象形成的、通过人的形象思维留驻在认知领域的表象 ;一是在前者基础上加主观想象、经抽象思维过滤而形成的表象。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目睹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 ,这些现象进入人的思维 ,成为人们主观认识的一部分 ,即种种意象。意象是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投影 ,人们最初正是通过意象的积累逐渐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 ,世界也正是由此进入人的主观意识。人们用形象思维进行认知形成的是形象意象 ,或者叫作感性意象。…  相似文献   

16.
直觉、灵感或顿悟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灵感或顿悟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非逻辑、非理性的直觉、灵感或顿悟的创造性功能。在创造性活动中,直觉思维有助于选择研究目标、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发现。直觉需要利用逻辑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只有将逻辑和直觉互补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揭示创造性的思维认识过程。灵感或顿悟的显现有赖于长久持续的实践活动,产生创造性的灵感或顿悟思维,可采用“两面神思维”方法、相似性思维方法和理想化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思维方法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人类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思维方法的进步是人的创新能力提高的体现.问题、目标、探究是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科学家、理论家、艺术家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型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略论网络时代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们的思维方式总是随人们实践的改变而改变。网络化思维是网络时代的实践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网络化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大系统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系统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根本 ;开放性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灵魂 ;创造性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关键所在。网络化思维推动了网络化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让学生经历非常富有感觉、富有感情,具有亲身体检的过程,以此引发学生无限创意和超乎寻常的设计思维灵感.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教学中的关键,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刘卫平 《云梦学刊》2004,25(4):104-106
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是一种依据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活动规律而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以培养思维创造能力为核心的高层次教育,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主体性、民主宽容性和超前性等特征。其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思维创新意识、开发青少年思维创造能力、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其内容包括创新思维知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活动教育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