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意识”是日本人价值观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二次大战前后“日本式经营”中“家族意识”的发展变化过程窥见现代日本人价值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崔世安出身于建筑世家,是崔氏家族在澳门崛起之后的第三代传人。相比其教育与执政经历,崔世安作为澳门“三大家族”成员的背景似乎更能吸引大众眼球。崔家与何厚铧的何家、马万祺的马家齐名,并称为“澳门三大家族”。崔世安本人是崔氏家族传人,妻子崔霍慧芬则是香港巨商霍英东的侄女,崔世安与澳门首任特首何厚铧也是世交。  相似文献   

3.
有明一代,在沐氏家族的主持下,云南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从元末的“蛮夷化外之地”.变成了“久沐圣化之邦”。如果没有沐氏家族长达二百八十二年的全力扶埴与发展.这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宰相村”的裴氏家族堪称“史上第一望族”,世代人才辈出,灿若群星不胜枚举。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有中国“宰相村”之称,这个村子的裴氏家族堪称“史上第一望族”。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年中出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倾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把价值观念的变化放到社会变革中来考察,那么它的实质和意义就会充分显示出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家族团体为本位,个体的价值取决于家族的价值。因此,“忠”、“孝”成为最高的价值尺度。在家讲“孝”,出门讲“忠”,就是以丧失自我为自我,以丧失个性为个性,在“忠”、“孝”中表现人的价值。古代儒家讲“克己复礼”,宋明理学讲存天理(仁、义、礼、智),灭人欲”,都是要求人们压抑自己的需要,绝对服从家族和国家的需要,以保持家族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是源于农村的企业,而在我国农村中最强有力的非正式组织就是家族组织。我国的乡镇企业不论其具体形式如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家族力量的强有力的渗透或影响,很多乡镇企业在一定成长阶段或时期成为家族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是一种自然选择。对家族化管理的评价总是褒不一。近几年,随着“巨人”坍塌、“希望”破裂、“飞龙”落地等事件的发生,对家族化管理口诛笔伐者就更多了。一时间,“家族化管理”似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是许多企业都急欲摆脱的管理范式。因此,对乡镇企业家族化管理的特点及功过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正确认识家族化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占廷现象”与“反宗法的非公民社会”文化类型学的研究者往往把家族本位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以之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文化”相比较,这种看法在近代中国家族兴盛和西方个性解放的背景下或许不无道理。然而搬用到历史上却远非都是适宜的。我们且不说欧洲中世纪...  相似文献   

8.
山东栖霞牟氏家族是清朝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大家族之一,从"学而优则仕"到耕读世家,牟氏家族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一个大家族的崛起和发展。牟氏家族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牟家人遵守传承下来的家训,家训既有儒家传统文化的缩影,又有家族本身的特色,家族所有人对家训的信服和遵守让这个家族的辉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初建时,多采取家族制管理。由于血缘关系节省了管理成本,促进了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随着规模的逐渐壮大和技术上的逐渐升级,家族制管理的企业组织形式越来越阻碍其发展,成为企业变革的重要障碍。家族制企业制度的发展环境“家族制企业”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一种以亲缘为纽带的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的产权属于或受控于同一家族,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主持这家公司或企业的经营管理。家族制企业作为一种有影响的企业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与文化背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中国,从帝王到百姓似乎都在坚守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在漫长的以农立国的历史中,家族就像一把安全伞,庇护着每个人由小到老的生活和生存,而对待家中的老者则强调奉养有道,“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学界,民营经济也被称作民有经济,与之相关的一些称呼还有“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等,对民营经济的划分也不统一。本文所称的民营经济,仅指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而不包括外资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可谓“一枝独秀”,它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扩大就业渠道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时至今日,民营经济中绝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如民营企业体制不健全、产权不明晰、多以家族经营为主、科技力量弱、不注重培养和吸…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文学中,葛亮是最被看好的“纯文学”作家之一.本文以他的长篇小说《朱雀》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叶毓芝、程忆楚、程因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讨论其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宿命的传递,并通过“朱雀”的特殊象征来传达葛亮宿命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13.
现代慈善事业发展蕴涵着传统慈善文化的底色,慈善事业发展程度折射出慈善文化持久的影响力。中华慈善文化以家为起点向外扩散,家由此成为了行善的逻辑起点,是爱与善最先生发的地方,也是亲亲而泛众的源头。中华慈善文化的逻辑谱系为“家在前、国在后,中间强调个人和社会”,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关怀和家国情怀,背后蕴含着个人“修齐治平”“成王成圣”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其鲜明特色表现为:以儒家“仁爱”思想为主导;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伦理基础;遵循亲疏远近与特殊信任原则;偏好直接捐赠的慈善模式;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长期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向善中有巨大价值。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着慈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中华慈善文化形塑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中国式慈善的现代化绝非是走向西方化,而是要以传统文化为支撑,理性建构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4.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北端,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的交界处,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中条山横亘东南,西有稷王山,东有紫金山,峨嵋岭位于县境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势平坦,丘陵垣地遍布县境。闻喜县历史悠久。裴氏家族盛名远播。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非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闻喜裴氏家族自秦汉,历…  相似文献   

15.
石薇 《现代交际》2011,(5):82-83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以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为背景,反映了萨德本家族由兴盛走向灭亡的悲剧历程。本文试图从“种族主义”观点出发,分析造成萨德本家族悲剧的原因,揭示了种族主义的罪恶导致了萨德本家族的衰落。  相似文献   

16.
“大话家族”以一种扭曲的“再讲述”,达成一种戏谑的美学效果。其间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与大时代风云变幻的隐秘互动,如同一个微妙到让人惊喜的谜语。  相似文献   

17.
“基友”“老铁”“宝”脱胎于传统青年男性间的亲密称呼,但区别于家族导向的“兄弟”、国家导向的“同志”和市场导向的“帅哥”,呈现出强烈的“个体化”意味。“基友”“老铁”“宝”在语言特征、使用方式和社会意义上都存在诸多差异。从“基友”到“老铁”再到“宝”的变化,体现了青年男性同性交往实践呈现出以透明化、弹性化、平等化为表征的亲密化趋势,背后的动因是青年男性社会性别认同机制的变迁,具体包括性别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对多元男性气质的积极探索以及网络亚文化新部族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18.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05,(5):57-57
血脂高,“眼袋”现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脂肪易堆积在下眼睑,加之下眼睑肌肉张力减弱,皮肤松弛和缺乏弹性而下垂形成“眼袋”。研究发现,眼袋”是人体脂肪代谢障碍的表现。“眼袋”显著的人大多患有家族性高脂血症,其中51%的人同时存在动脉硬化症。因此,凡有“眼袋”的人,最  相似文献   

19.
和田通 《老年世界》2014,(13):18-18
经济高度增长以后,传统的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似乎都在渐行渐远。现在的日本早已不是“一亿中流”,而是往“下流社会”走了现在日本有一个流行词——“无缘社会”,指日本人现在跟家族、朋友、社会缺乏联络,感觉“外界跟我没什么关系”的状态。很多住在日本的中国人跟我说,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完善,希望退休以后住在日本。确实,跟中国比起来,日本有运行多年的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制度,但中国人也应该知道,这个制度并非运行完美,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单有养老金并不能保证晚年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CPMIEC)赢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土耳其防空系统大订单——这一消息在9月26日出现在众多国外媒体的报道之中。外媒报道称,参与此次土耳其竞标的包括美国的“爱国者”、欧洲的“紫苑”、俄罗斯的S-400以及中国的“红旗-9“防空导弹,不过最终“红旗-9”一举中标。(据环球网报道记者仲伟东)环球网的这一消息迅速被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也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防空导弹——红旗导弹家族。中国的红旗导弹家族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红旗1号导弹。从红旗1号到今天的红旗9号及其红旗家族其他的型号导弹,中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仿制、改进和自主创新交织在一起,凝集了—代又—代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陈敬熊院士,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红旗1号研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2013年5月在接受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人员的访谈中,他讲述了亲身参与红旗1号制导站的技术攻关过程,这项技术攻关的成功当时一举突破了苏联制导站原有的设计缺陷,超越了苏联同型号制导天线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