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本文从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后果归宿四个方面对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比较,从而说明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既符合我国实际又适合世界潮流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通向21世纪关于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江蓝生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4):1-3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在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是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而制定的指导今后经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首先对环境伦理及其转变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在环境伦理观念转变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关系的论述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指出西部开发中环境伦理观念转变具有内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最后提出了环境伦理观念转变的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时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时空的角度,考察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时空特性,认为它是对自在自然界时空扬弃的社会时空;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时空;是指向未来实践活动的、具有未来意识的社会时空;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双向性反思的社会时空。 相似文献
6.
7.
环境问题和由此引发的生存困境是人类面临的时代问题,环境伦理是以深层文化的现实性去关切人类的存在,规范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不但体现了人类为自身的存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本,而且表达了人类期望伦理或道德能够成为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现实力量的理论设想.作为一种生存关切,环境伦理是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形上关怀;是实现人之为人的理论域义,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路向.其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并不是由某种逻辑规定性确定的,而是由一种更为直接和感性的生存论承担起来的,并内涵于由环境伦理所启发的生活实践和人类自身的精神建构中.环境伦理理论品格的当代彰显必将对人类协调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潜在的和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碳生活:日常生活的环境伦理建构——以日常生活批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环境伦理的理论建构具有启示意义.在环境伦理视阈中,当前中国日常生活模式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及人自身的异化等现象.低碳生活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具有伦理意义的"碳联系"的伦理生活,是在日常生活世界建构环境伦理的"阿基米德点".只有塑造具有环境美德的人才能消除日常生活世界的异化,实现日常生活世界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9.
物质主义者对物质生产的偏见影响了对城市及其经济问题的思索。事实上,城市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中心,而且还是进行知识与精神方面交换的中心。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种交换的多重维度,就会导致新的商业主义的复苏,制造商因此会享有特殊的权力,而财富的分配也会更加不平等。亨利·乔治的哲学为避免商业主义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重新系统阐述基本原则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发展观歪曲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主体、客体两极中偏向客体一极,忽视对人的幸福的真正关注。而新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实现人的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构成要素,也存在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技术预见就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观,这种全新的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后受到广泛关注。技术预见通过强调需求导向、强调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强调预见结果的决策支持作用、强调对预见结果的跟踪和监控等来实现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通信资源运作与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科学的发展观,信息通信产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信息通信产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目标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信息通信资源运作的技术目标是要以绿色科技目标为取向,管理目标以绿色科技手段为取向,市场目标以绿色科技价值为取向;信息通信产业需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合理引导有效配置资源,构建信息通信资源可持续运作的绿色通道;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注重同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同改善增长方式相结合,同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相结合,也要同信息通信服务的社会普及性相结合,最终实现信息通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和扬弃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提出的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久、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实施"八大经济区"战略,努力促进黑龙江农业和农村、林业和林区、矿区城市、老工业基地、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合作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15.
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但他没有找到理性的合法化依据,并笼统地谈理性,因而其观念自身包含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自康德以降的一代代思想家们在不断地对启蒙观念进行批判反思,对其修正、丰富和发展。霍克海默将启蒙观念泛化,指出启蒙具有自我否定和自我摧毁的特性,以此提出了他的启蒙辩证法,具有一定的建设性的意义,但他过于强调否定的方面,带有了自我消解的特征;福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来谈启蒙问题,虽然他有将启蒙和现代性割裂开来的倾向,但他强调启蒙与历史当下性的必然联系,并把启蒙归结为一种哲学气质,即它的批判性。从康德到霍克海默到福柯,启蒙观念辩证发展代表着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21世纪重要的发展战略,探寻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法治化路径能够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范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秩序持续化保障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普及化。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的立法、高效的执法、公正的司法以及广泛的环保宣传教育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发展要求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广东能源发展存在常规能源供求矛盾,节能技术、工业结构与能源效率的矛盾,能源消费结构与保护的矛盾等。为此,要制订和实施节能专项规划和标准,建立节能专项基金,对外合作、对内储备,保障能源供给的稳定,加快天然气、核电的生产与消费,调整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观念中的传统辩证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处理天人关系的基本思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家各派对"天人合一"观念有不同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学术界对"天人合一"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现代意义研究较多,对"天人合一"观念的思维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思维模式上,揭示"天人合一"观念所蕴涵的"合-分-合"的传统辩证思维."天人合一"观念从"天"与"人"混元之一的"合"的状态出发,承认"天"与"人"的区别和对立,但没有走向对立、分离,却走向了"合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土地开发,使老城市中原有的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面临结构性改造,或是被拆除。城市开发与城市的特色、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许多城市正面临着新的选择和挑战。对此,应保护传统城镇特色,结合中国传统自然观中的社会伦理、重自然的思想,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当中的误区,寻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包括对城市化进程中人文关怀、保护历史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地理特貌等各个景观类别,研究当代人与社会环境、社会资源配置及城市开发的思想定位等。 相似文献
20.
政府权威是静态权力与动态能力相结合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资源,政府权威的可持续发展是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及政府自身发展的保证。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政府权威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政府主导型、公民主导型和外部压力型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政府走政府主导型政府权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此,中国政府需要处理好权威结构层次的合理性及结构层次比例的科学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政治文化的背景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