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望京楼城址是夏代东方的方国都城遗存。由于城址的年代与夏代昆吾存在的时代接近,城址所处位置与夏代中晚期昆吾的地望相符合,文化遗存又与昆吾文化面貌一致,故其应为夏代中晚期的昆吾之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史前城址群的筑城年代、建城选址、城址形制、城垣壕沟、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论述,并结合两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交流情况,从而探讨两地区史前城址的渊源问题。这对研究两地区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形制与价值蕴含,受所处生境制约影响。自然与经济生境决定了城址的选址布局与艺术物象品质;土司与朝廷、地方势力、土民等关系构成的政治生境,使城址艺术凸显强政治与据险尚武特色;土家族原生文化因子、儒家文化传布、民族民间艺术等文化生境,影响了土司的审美情趣,形塑了城址艺术的仿象特征。  相似文献   

4.
统万城的历史演变及其建筑特点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万城是大夏国都城,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对统万城城址的考辨历来众说不一,确切地说,其城址在陕西省靖边县北.统万城在中国早期筑城史上表现出许多重要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5.
古代都城的城址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优越的都城城址选择对王朝的兴衰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主要考虑了有利的自然地形因素、良好的经济环境、东汉王朝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两汉文化思潮影响等因素.定都洛阳是东汉王朝一项正确的政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聚落考古学的角度认为 ,中国史前尤其龙山时代有相当数量的城址当为中心或次中心聚落 ,集中体现着当时社会政治变革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中史前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龙山时代已逐渐形成了以筑城建国为基本特征的“王国”林立局面 ,从而为夏商周王国联盟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滚兔岭文化一词源于滚兔岭城址。滚兔岭城址位于黑龙江省集贤县福兴屯东南1495米处的滚兔岭丘陵上,安邦河以半包围的形式在城址东坡脚下由南向北流淌。  相似文献   

8.
2015年“唐崖土司城址”申遗成功以来,城址艺术价值的发掘与研究却相对滞后。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艺术价值研究》(雷宇著)弥补了这一缺撼.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成果,是系统研究“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将城址艺术概括为“选址艺术”“建筑艺术”“石雕艺术”“纹样艺术”等四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虽然没有发现象该地区东部之两湖地区和西部之成都平原地区那样的史前时代城址 ,但其考古资料透露出的与城址相关的信息 ,如文字“刻划符号”、大型聚落址群、贫富分化现象、原始战争形式、原始宗教祭祀的出现 ,等等 ,为我们考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址”意识的遗迹线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州西部山区分布着大量的春秋晚期遗址、遗迹,对新发现的灵岩春秋晚期大型城址的性质定位有十分重要的参照意义。运用聚落形态研究方法对灵岩大城址地理位置、周边古城址、古墓葬、古遗址进行分析,新发现的灵岩大城址应该就是春秋晚期吴国都城。  相似文献   

11.
辽代金州考     
头下军州是契丹民族颇具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也是辽朝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历来深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辽代究竟有多少头下(军)州,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证明辽代确实存在金州。通过对辽宁省北票市五间房镇土城西街村土城子屯的辽代城址的考证分析,认为土城村城址即是辽代的金州。  相似文献   

12.
西辽河上游地区是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早期青铜时代,主要的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由于这一地区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映敏感的生态系统过渡带,在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受到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与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具典型性的采集、渔猎、农业、畜牧并存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3.
辽代的城镇分布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研究当时的城镇分布状况,对了解辽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有很大帮助。赤峰地区辽代城址的发现为了解辽代行政建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苏州博物馆在苏州西部山区的灵岩山侧发现了大型古代城址。根据这一古城所处的地理环境,将其与吴国征战线路相联系,同时与文献记载吴大城的有关数据相对比,进行定量分析,文献记载的吴大城就是现在新发现的大型城址。  相似文献   

15.
略论商汤灭夏前所居之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汤灭夏前曾居和灭夏后复归之亳的研究是先商和早商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综合分析郑州商城始建年代和商汤灭夏前后的历史背景,可证明郑州商城应与商汤灭夏前所居和灭夏后复归之亳无关.而考古新发现的郑州大师姑夏商城址不仅是一座具有夏代和早商遗存共存的城址,而且该城在夏代二里头文化三期晚段遭到破坏,后又在商灭夏前后修筑了大型防御设施.这些考古发现与商汤灭夏前所居和灭夏后复归之亳的文献记载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6.
宋元之际四川地区的山城,是存世数量较多、保存状态尚好、文化价值很高的特殊时期的城市遗址。这些山城城址的等级类型,有制司、路、府州军监、县四级,而以府州为主;城址的地理类型,有山顶、半岛、岛洲、复合四类,其中山顶类又分为平顶、斜顶、凸顶、凹顶诸型。鉴于目前宋元四川山城城址的调研尚存在记录粗疏等问题,今后的山城城址调查应在城址基本信息记录、城址遗迹时代判别、城址构成要素考察和城址防御体系分析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7.
辉发城址即应为明代海西女真辉发部建国之扈尔奇山城,亦即海西女真辉发部之王城——辉发城。辉发部是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代东北地区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辉发城址是辉发部落王城,是辉发部落的政治经济中心,通过对辉发城址出土遗物的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辉发部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亦可以将其作为研究整个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成都城址选择的历史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是一座拥有2400余年建城史和近150年建都史(不含古蜀王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其城址经过历代蜀人的艰辛开发和探索,选择在平原广阔、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地形有利、气候温润、物产丰盈的成都平原中心,符合了中国古代城址选择的原则,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此后不断兴修的水利工程更使其锦上添花,故历经2300余年从未转移,这无论是在中国城市史还是世界城市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景观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对话的历史见证。唐崖土司城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景观空间营造不足、文化遗产景观与生活空间不断疏离、人造景观与原生景观之间紧密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通过文化遗产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因地制宜地促进文化遗产景观与特色村寨景观共生、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以及多样性的保护与综合开发,来促进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人类学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夏家店上层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青铜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物质文明和经济形态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