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数量激增,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的形势愈发严峻,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做进一步的评估研究,可以有效衡量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次舆情的引导状况,对明确未来引导干预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的影响要素,从信息发布效果、网络谣言控制效果、事件处置效果、网民引导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舆情引导干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效果评估及科学引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应急机制和网络舆情管理存在对突发事件应对重视不够,大众疑问回应不及时,整体舆论环境不透明,持续性公共舆论监督不足等问题。提高政府网络平台的舆情应对能力,要敢于正面应对大众对事实真相的追问,切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舆情传播理论水平,运用议题设置等传播手法,主动设置议题,动员官方网媒资源参与,对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和处理,建立完善有效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和公众舆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涉腐舆情是大众政治参与的体现。网络涉腐舆情作为一种网络舆情具有一般特征,又具有其多线互动性、内容敏感性和爆发核反应性的特点。从网络技术发展、政治民主化和传统利益表达渠道谈网络涉腐舆情的现实性。并从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强化网络涉腐舆情疏导队伍建设和完善个人直接向权力部门申述的保障机制的日常应对与处置策略以及建立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强化公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机制以及兴廉政文化的内化机制的长效应对与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4.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我国新闻发言人常常因为发布词组织的结构、词语的选用、表情体态语等方面的低级错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遭受质疑。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新闻发言人举行发布会时如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选取“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部长王勇平通报事故进展情况的主发布词作为研究案例,进行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艳 《南方论刊》2012,(11):34-37
我国政府新闻发布重现场轻效果,重发布轻反馈。通过对2010年广东省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九场亚运系列新闻发布会进行传播效果评估,发现以下问题:一、新闻发言人准备不充分、套话多;二、新闻发布稿官样化、专业化、篇幅不定、主题不明。有关部门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新闻发言人的话语表达要形象化、事例化;新闻发言人应该有备而来,在发布会前做好资料储备,提前记者进行沟通并准备问答口径;新闻发布稿的写作要尊重新闻发布的规律、及时切入主题、尽量避免内容术语过多,根据发布会的内容把握发布稿的时长。只有这样,政府新闻发布才能够收到满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因为其所具有的公信力、凝聚力以及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公民广泛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双向对等沟通,提高公务员的德性及素质,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江淮论坛》2003,54(6):19-23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渠道,是政府公关的重要形式。它是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行这一在现代社会广泛通行的制度,对于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信息透明,规范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民众的知情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有着积极的国内、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烨  孟天广 《社会科学》2022,(12):95-108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回应性政府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在地方治理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既有研究多是对政府回应性的“社会中心论”解释,亟需进一步从国家中心论视角考察政府内部纵向权力关系如何影响政府回应性。从“诉求—回应”政民互动过程的“输出端”入手,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海量政民互动数据,考察纵向权力关系的回应性生产机制,可以发现下级政府在回应上级政府转交的诉求时回应质量更优,上级权威、回访、考核、激励等制度因素是纵向权力关系促进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静 《理论界》2009,(9):9-11
当前,互联网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互联网这个舆论场里,网民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和即时通讯群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营造舆论、形成舆情;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日益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在善治视域中,公民必须具有足够的政治权力来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论证加强网络舆情研究以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实现政府善治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边际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新闻发布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性、高关注性和非常规性等特征,具有其它新闻事件新闻发布达不到的强大社会影响力.新闻发言人在危机传播管理中及时、准确、全面、权威地发布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真相,避免相信传言和谣言,进而拥护、支持和配合政府处置危机;有益于媒体在危机事件和公众间发挥正确的桥梁作用,避免恶意炒作,进而站在政府和危机真相的一边引导舆论;有利于政府驾驭舆论,稳定局势,避免危机事件还没有妥善处置,又冒出新的“传播危机”,进而迅速、妥善地处置危机.本文从功能、原则、策略、步骤四个维度,对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新闻发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对高校舆情的规范化管理,将新媒体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开展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从即时性、速度性、广泛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网络传播特点。同时探讨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科学化机制,来创新舆情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完善网络监控队伍,提高网络舆论管理的专业性与覆盖范围;增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卫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落实网络行为规范化教育;以正视问题的心态对舆情予以辟谣,及时纠正学生在网络中的错误性言行,加强校园舆情正向引导;搭建一个新颖、多元的互动交流平台,以积极的反应与真诚的沟通,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增强高校发布信息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王烨  孟天广 《学术月刊》2024,(2):103-114
进入数字时代,网络问政成为政民互动的新生渠道,为回应性政府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在政民互动过程中,政府对于公众诉求的回应绩效既涉及部门间差异,也涉及部门间协同。政府内部横向权力结构约束着政府回应能力,构成政府回应绩效差异的制度成因。研究发现,部门分职塑造了政府回应绩效的部门间差异,而跨部门协同显著提升政府回应质量,尤其是权威性更强的议事协同的回应性生产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的转型期。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挑战。网络舆情的突发性、非理性、去个性化以及多元互动性,对舆情监管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表明,完善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建立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将会有力提升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能力,对构建和谐网络舆情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运行常引发舆情聚变,新媒体崛起加大相关问题处理难度的背景下,亟待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方面通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理论建构,对理念、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等系统要素加以明确。另一方面,推进相关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创新,做到预警系统建设、汇集分析评估、应急处置引导三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运行常引发舆情聚变,新媒体崛起加大相关问题处理难度的背景下,亟待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方面通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理论建构,对理念、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等系统要素加以明确。另一方面,推进相关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创新,做到预警系统建设、汇集分析评估、应急处置引导三统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颁布.《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条例》实施五年来,省级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指数、组织机构建设、制度规范与平台建设、信息公开绩效情况和政民互动情况.相应的对策建议:深化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及重点信息公开工作;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工作机制;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标准与流程.  相似文献   

17.
政府新闻发布是积极公共关系实践的基本形式。本研究从公共关系和新闻发布的历史渊源出发,以积极公共关系连续体和太极模式为理论基础,对广东省69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中,新闻发布理念越倾向于以公众为中心,发布方式越倾向于对话,发布内容越倾向于情感性信息;对话的发布方式与发布内容中的情感性信息正相关;发言人的信息分享意愿可能是影响公众关注度的正向因子。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积极公共关系实践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发布理念;建立常态化多元对话的沟通机制;提升新闻发布内容的叙事共情力;增进新闻发布队伍的积极人格和文化共享性;构建跨媒介多层级的新闻发布生态。本研究既是对现有新闻发布机制的检视和反思,也是对积极公共关系太极模型的检验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中,互联网信息传播及治理是危机处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政府危机公关成败的关键。从研究河南省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现状入手,结合传统马克思新闻理论与西方传播、媒介理论,建构了符合河南省网络舆情的传播框架,并以目前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体系为基础,提出了充分体现政府主导性、媒体客观性、公众理性参与性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三方互动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舆情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治理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网络舆情一旦演变成群体性危机,使群体性危机呈现"互联网+"特点,并且网络舆情催生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加剧潜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发生。因此,政府需要积极探索对网络舆情信息与危机的分析和研判,创新收集网络舆情信息的方法,遵循有效性、连续性和详尽性的原则,不断创新和完善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为政府收集网络舆情信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性规则,来指导政府出台与执行网络舆情治理的政策,这些原则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导向,依法治理与情感治理相结合,疏导为主、疏导与预防并重,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融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推进。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然产物,在各省公安机关已得到全面落实。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和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条件还需我们很好地认识和把握,该制度的实施范围、形式、机构设置等方面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