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古斯丁研究的拓荒之作——读《神圣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凡研究西方哲学 ,非了解基督教不可 ;而要了解基督教 ,又非了解奥古斯丁不可。据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记载 ,耶稣曾给自己的门徒讲过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 :一个浪子从父亲那里索要了自己应得的产业 ,出外挥霍一空。在穷困潦倒之际 ,他幡然悔悟 ,回到父亲身边 ,受到父亲的欢迎。中国人也有句格言 ,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奥古斯丁正是基督教的一位“金不换”的“浪子”。这位出生于北非塔加斯特城的纨子弟 ,青少年时代偷鸡摸狗、拈花惹草。若说他无恶不作 ,恐怕也并不为过。然而 ,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熏陶下 ,奥古斯丁却始终怀着一颗执着地…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的自由之思显现为对善本体的辩护。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的选择与意愿行为的讨论,虽然已经达到了古希腊自由观的一个新高度,但未达到将自由视为哲学至上原则的地步。奥古斯丁对基督教原罪论的哲学阐释,使肇始于自发、自愿意义上的选择与意志的自由决断发生本源关联,终结了古希腊的内在自由之思,完成了将内在自由外化为绝对命令的中世纪转向。  相似文献   

3.
对于基督教价值与西方启蒙价值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偏重于双方的“截然对立说”。本文力图立足于历史的“实然”角度阐明,基督教的社会文化价值目标——追求“至善”:实现此岸德性与彼岸幸福的配称一致,一方面是对晚期希腊罗马哲学的启蒙价值向度的否定性继承,另一方面又是过渡到近代启蒙价值的必经环节,以此澄清双方参差驳杂的学脉联系  相似文献   

4.
黄明举  吕佳 《天府新论》2005,(Z1):148-149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占有统治地位,法律哲学也为教会及其教义所支配,成为神学的一个科目.早期基督教著作家中最重要的首推奥古斯丁,他建立了以神权政治论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和哲学在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体系是基督教圣经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种巧妙结合.阿奎那将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但仍然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正义观.这些法律思想对现代西方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些见解,有其启示作用,不可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5.
以奥古斯丁和卢梭为例论述一种"积极的政治观",这种政治观是指政治生活和国家目的是追求终极的善.持这种政治观的人通常相信人的理性是万能的,他们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抱有绝对的信心,相信通过人不断地努力,可以使世界趋于至善.凡是恶的东西,无论这种恶来自于社会还是来自于个人,都应该将其铲除干净.这种政治现经常是政权更替"已开始又未完成"时期的产物,具有标志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伦特认为哲学家出于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偏爱而几乎一致地怀疑和否认意志。意志作为一种内心经验并不为古希腊罗马人察觉,随着城邦政治的衰落和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取代古代的循环时间观,意志才开始被发现。我能与我愿意之间的冲突的发现使自由从一个政治的概念变成了内心的意志自由概念。  相似文献   

7.
普罗提诺宗教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灵魂如何走向上帝以达到灵魂与太一、人与上帝的合一.这一颇具神秘主义特征的宗教思想在三位一体、上帝观、神正论、时间学说和神秘主义等方面对基督教神学产生了双重影响,既被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正统神学所接纳,又为阿里鸟斯派和艾克哈特等基督教异端提供了理论来源,并通过他们对基督教神学乃至近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弥足深远的影响.普罗提诺搭建了一座思想之桥,连通了柏拉图与奥古斯丁、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古代世界与近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8.
胡万年 《理论界》2009,(12):94-96
“自由意志”是奥古斯丁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人们一般以善恶的选择来理解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并得出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具有内在矛盾的结论。其实,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本质内涵不是‘选择”,而是“自愿”。自愿是理解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德性观念的变革反映着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欧洲中世纪基督徒的德性观念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它们分别由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倡立。近代公民观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传统,而以古罗马法律公民观为基础。近代公民的德性是无根基的,这种无德性的公民组成的现代政治社会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奥古斯丁是为基督教进行哲学辩护的第一人,在他的基督教观念或思想中存在一些积极的理性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启示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奥古斯丁的幸福就是拥有上帝这一命题为导引,阐明基督教对社会所起的正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施萍 《中州学刊》2002,(4):94-99
林语堂是一个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 ,同时又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因此他小说创作中的人性观具有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他抛弃了传统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说 ,肯定了人作为独立精神个体的价值。他相信人能够通过自救而获得精神的完善 ,完美的人性是合乎自然的。他确立了信仰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林语堂的人性观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的承继 ,也是对西方人的东方想象的顺应。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传统,即奥古斯丁主义和托马斯主义。 前者源于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代表着一种神秘主义的倾向,强调基督教信仰中的“奥秘”成分, 对理性采取一种贬抑态度;后者源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着一种理性神学的方向,力图借助形式逻辑对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进行论证,用理性来充实基督教信仰。这两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 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出场导源于他对摩尼教"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它是奥古斯丁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自由意志理论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自然理性向度,二是神学恩典向度。神学恩典向度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前提。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奥古斯丁由于着力解决"恶的来源"问题而忽略了对神学恩典的细致阐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神学恩典向度的存在,恰恰相反,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正是基于神学恩典向度。为了纠正其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对神学恩典向度的忽略,在《恩典与自由》中,奥古斯丁理论上将神学恩典从"隐"之状态中凸显出来,并彻底与贝拉基派划清界限。从《论自由意志》到《恩典与自由》,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神学恩典向度具有前后一贯性。  相似文献   

14.
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中世纪教父时期美学思想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把上帝当作美的本体,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其关于上帝的美、精神美和物质美的思想为解决古希腊罗马美学中具体的、可变的、有限的美与普遍的、永恒的、无限的美之间的对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美与丑的对立统一、和谐、映衬”的观念引入美学中,给予丑一定的美学地位,从而丰富了西方美学史范畴的内涵。奥古斯丁论述审美经验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其美学思想一个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重要之处,在许多方面决定了西方中世纪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强调艺术应该具有形而上的价值,其使命在于歌颂上帝和为宗教神学服务,从而为西方中世纪美学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经历了基督教神学视野下的道德观、理性主义道德观、人本唯物主义道德观的思想转变之后,最终形成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道德观.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由“个人完美和人类幸福相统一”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价值目标转换.研究这一问题,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并以其为指导搞好我国现时期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的自由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释、道自由观均重视人的自由问题,但在出发点与时效性方面存在差别。儒家是以“人学”为核心内容的学说;佛教是从修心的角度出发的,追求来世精神自由;道教是追求得道成仙,向往无拘无束的活神仙境界。这三者的自由观均有糟粕之处,应给予扬弃。  相似文献   

17.
从“文章”到“美文”一脉相承的是“深于取象”的艺术思维、“藻饰”“美言”的审美观念、发愤抒情和通脱适己的创作心态与美学风格、“随物赋形”的艺术追求。现代人把中国现代散文界定为“美文” ,形成文学散文、个性艺术和自由文体的观念 ,是对传统文学观的继承、突破和发展 ,体现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8.
阿奎那认为,自由适用于发自理智和意志(即理性能力)的行为,阿奎那称其为人性行为。人性行为即伦理行为。人的伦理善之完成(道德实践)同时仰赖理智与意志两者的相互配合,而人的行动由潜能到实现的过程端赖自由意志的促动。追求伦理之善即追求人性的成全与自足。意志自由因包含“对已之爱”指向现世人生,又以终极之善为最终的超越指向,并遵循自然法或本性之律之规定,由此而在伦理之善的神圣与世俗间构架起通桥。  相似文献   

19.
任芳 《兰州学刊》2009,(Z1):1-3
马克思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由就是真,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对规律的把握,对本质的探求;自由就是善,就是好的行为规范,所追求的就是和谐;自由就是美,就是追求美的一种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活动就是创造,创造就是对现实的超越,人在创造中实现自身,发现自我。自由与真善美统一于人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美学的渊源,一般认为一是出于圣巴西尔(St.Basil)为首的希腊教会所体现的希腊传统,一是源自以圣奥古斯丁为首的拉丁教会所象征的罗马传统。但这一看法忽略了至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另一源流——《圣经》的传统。鉴于此,本文将主要就《旧约》中有迹可循的美学思想作一粗疏的考查,其中包括未获新教认肯而仍被天主教奉为正典的《经外书》(Apocrypha)。最后,也谈一谈《新约》给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