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域外送达是保障涉外审判程序正当的重要措施,但域外"送达难"已经成为限制涉外海事审判效率与公正的瓶颈.与传统的纸质送达相比,电子送达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其可以破解域外"送达难"的困境,但其目前还面临若干法律和操作层面的困难,为保障受送达人的知情权,宜将其暂定位为一种辅助性域外送达手段.  相似文献   

2.
域外送达是保障涉外审判程序正当的重要措施,但域外“送达难”已经成为限制涉外海事审判效率与公正的瓶颈。与传统的纸质送达相比,电子送达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其可以破解域外“送达难”的困境,但其目前还面临若干法律和操作层面的困难,为保障受送达人的知情权,宜将其暂定位为一种辅助性域外送达手段。  相似文献   

3.
司法文书送达程序是诉讼程序重要的组成部分,送达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案件审理的效率。而我国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域外送达司法文书的周期一般较长,送达效率低下。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域外送达能极大地缩短送达时间,降低司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送达难的问题。这一送达方式已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技的辐射性与渗透性影响着我国从立法、司法到执法的整个法制体系.契合诉讼理念与信息时代民事司法变革之需,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包括电子邮件送达在内的电子送达制度.该制度体现了“权利本位”的民事诉讼理念,折射出送达制度保障诉讼行为有效性的价值功能.但目前该制度的运作并无明晰的刚性规范指引,而且电子邮件的递送率尚不能达到无漏洞送达的程度.需要以法律规范之优化弥补技术规则之不足.电子邮件送达原则上应经受送达人书面同意;由书记员与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文书送达;需引入即时回复即时送达制度、阻碍送达的法律责任制度;法院对是否采取电子邮件送达享有相对决定权、应履行适度审查与风险告知等义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送达方式,电子送达突破了传统送达方式的地域局限,在保障“通知”功能的同时,提升了送达效率。虽然当前全国各地法院都在探索适用电子送达,但其仍存在排除适用规定空白、送达方式不一、适用顺位不明等困境。对此,应以电子送达的法律适用要件为基础,增设电子送达的排除适用规定,对于受送达人不同意、不具备网络操作能力、电子送达地址不明确的不应适用电子送达。以诉讼类型为区分试点,明确电子送达的适用方式,对于在线诉讼应统一适用新型电子送达平台,而线下诉讼则应以受送达人的同意模式予以类型化区分。以法院类型为基准,厘清电子送达的适用顺位。在互联网法院中应优先适用电子送达,在普通法院中除受送达人明示同意适用电子送达外,一般应遵循“传统送达方式为主、电子送达为辅”的适用顺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送达凭借高效、便捷的特点越发受到青睐,在我国的域内送达和域外送达中均得到适用。但由于技术的无限性、不稳定性与法律的有限性、稳定性之间的对立,我国的电子送达制度存在着法律规制模糊不清,域内、域外送达交叉混乱等问题,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送达主体单一性理论造成冲击,域外电子送达制度的发展更是受到司法主权理论的阻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转变理论认识、注重技术创新、构建相关制度来完善我国的域外电子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7.
送达是诉讼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程序正义的最终实现。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七类送达制度,但各种送达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等常用的规定与实践不契合,有必要对送达制度进行改革:细节上完善送达制度;扩大签收人范围;加强对规避送达行为的处罚,从源头上减少送达难的阻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程序性、技术性的问题,送达因其琐碎,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司法以及学术界都缺乏足够的关注。送达活动,作为诉讼程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微观意义上,有着其独立的内在价值。本文正是基于送达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我国的诉讼文书送达制度为基点,比较研究法、德、美、意、日和我国的送达制度,之后着眼于我国现行送达制度,对其现状进行一番反思与送达难的原因剖析,论证分析了我国送达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传统涉外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理论之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涉外"与"涉外法律关系"的界定和分析人手,对传统涉外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理论的若干弊端进行了剖析和修正,并对我国加入WTO后涉外经济管理法律关系的地位、涉港澳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等迫切需要重新认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送达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础性诉讼制度,贯穿于整个诉讼程序,送达制度能否有效得到实施关乎着民事程序是否能够流畅运行。审判实践中"送达难"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影响着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并制约着法院工作效率的发展。本文得益于诉前调解等工作的灵感,从诉前调解机制设立的现实意义、可行性分析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等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证,以期为和谐社会法治环境的构建、审判公正效率指标的提高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在线送达作为一种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更加快捷、经济、高效的送达方式,应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法律框架下确认其应有的法律地位,以支持和保障在线诉讼的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程序是法律的心脏",而送达是程序的骨骼.在民事诉讼中,送达制度从表面上看来只是类似于配角的辅助程序,但它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没有送达,程序不能立足;没有送达,程序无法运行.送达是程序与程序之间的桥梁;送达是程序法与实体法联接的纽带;送达是完成诉讼程序、实现实体法任务的渠道.送达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所获得的最重要角色定位即是程序保障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域外送达能否有效运行直接影响着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进程乃至国际民商事诉讼当事人实体权益的实现。我国域外送达制度遵循送达主体的单一性,体现出送达的国家主权性质,这一特征在司法实践中已然明显凸现出送达迟滞、甚或送达不能而延滯国际民事诉讼进程的弊端,并因送达的主权性质和送达主体的限制而导致我国法院判决难以获致外国法院承认与执行的现实困境。从送达制度的本位出发,应该将送达性质正确定位为一种信息通知的诉讼制度,去除送达的国家性质,允许当事人送达文书,促进国际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14.
送达是诉讼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程序正义的最终实现.但是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在实际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送达在实践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我国送达制度的完善提管窥之见:首先,应从立法方面对送达制度进行一个彻底的改革;其次,积极探索新型送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代,中国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立法工作随之加强,涉外司法文书送达体制、委托调查取证体制、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和外国仲裁裁决的制度日臻完善。同时,中国也积极缔结或参加了有关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国际条约,并在互惠和条约的基础上,广泛与有关国家开展了民商事领域的司法协助,大大促进了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立法的简略,致使我国民事诉讼送达方式上具有诸多现实缺陷.可以"随时随地送达",法院专递,缩短公告送达期限,特殊案子实行当庭或者定期宣判,增加电话、电传、手机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等达达方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侵权法律适用规则在互联网环境下正面临着巨大挑战。2011年《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对涉外网络侵权案件法律适用有了些许规定,然目前仍存在如法律规定不统一法律适用不一致;有关法律术语的含义不明确;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侵权法律适用上缺位等问题,网络技术不断更新、侵权案件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些传统规则和对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新规定作出新的思考。因此,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原则应调整定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6条和第50条也应给予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涉及海峡两岸纠纷不断增加。当前两岸司法文书送达存在机制缺乏协调性、方式缺乏灵活性、送达周期长等不足,制约了两岸互涉案件快速、高效的审结。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两岸直邮的法院专递系统;充分采用电子邮件、传真等数据电文方式送达;各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台湾地区法院可以建立文书送达委托制度;改革公告送达方式等,进一步完善两岸司法文书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19.
将诉讼文书送交给案件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 ,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责之一。通过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五种送达方式的分析 ,指出了现行送达方式所存在的不足 ,并就如何改进送达方式 ,提高送达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上公告送达是法院采用公告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特殊送达方式。这一送达方式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公告送达紧密融合起来,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率,有利于充分保障受送达人的程序利益,也契合了网络时代的需要。目前,网上公告送达尚未得到现行法律的明确认可,司法实践也仅将其作为传统公告送达的辅助手段。基于此,有必要明确认可网上公告送达的法律效力,并严格限定网上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合理确定网上公告送达的方式和生效时间,从而构建完善的网上公告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