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司法制度之中,强制执行是执行机关强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如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执行难"问题,防止消极执行和执行权的滥用,一直是各级人民法院不断努力解决的课题。尤其是在外部执行环境难以根本改观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执行权运行机制,实现人民法院内部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执行权的规范高效、公正廉洁运行,更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多年来,不少地方人民法院对执行权的配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各行其是、步调不一、缺乏统一规范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和明确。  相似文献   

2.
张辛  柳新 《决策探索》2013,(7):71-72
所谓司法公信力,是指民众对司法机关及其司法行为的信任程度。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整体信任度下降。人民法院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信是其生命之源、立院之本。由于客观环境、主观意识等诸多因素,司法公信力遭遇空前挑战,不仅损害了人民法院公平正义的形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履行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反腐浪潮的推进,个别本是维护一方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却成为腐败"生力军"的代表。今年以来,辽宁省有四个副厅级以上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落马,抚顺市清原县人民法院11名法官违纪违法窝案……足见政法领域反腐的迫切和必要。专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是人民法院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审判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紧扣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年"主题,围绕"抓质量、上效率、促公正"工作思路和"打造精品案件"工作目标,重抓审判管理常态化、审判权配置和司法评估拍卖的规范,细化措施,狠抓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贯彻实施"314"总体部署和建设"五大重庆"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路线图,给重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这对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服务大局也是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12日对"房叔"蔡彬作出有期徒刑11年6个月的一审判决,与此前陕西对"表哥"杨达才的审判不提及手表的来源一样,"房叔"多达21套房产的来源和处理问题也未有提  相似文献   

8.
案由的确定权只能在人民法院,而不是当事人;民事案件案由的确定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立案时就应当完成的工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导致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相应变更案件的案由。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重庆市武隆山片区的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辖区两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三个至上"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审判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10.
王宝君 《决策探索》2009,(20):78-79
王福亮是镇平县人民法院法警队队长,在法警工作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勤恳刻苦,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是一支准军事化的武装力量,是保障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强后盾。王福亮牢记司法为民宗旨,规范执法,彰显文明,体现出司法警察良好的素质和作风。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行政案件受理,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这一纸《意见》到底能否破解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江虹 《经营管理者》2009,(21):267-267
党中央把腐败问题摆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民法院作为重要的司法机关,其源头治腐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必须紧紧抓住"制权、管钱、用人"三个环节,构建源头治腐的制度、监督及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13.
“三个至上”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灵魂。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共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价值追求,共同构成了人民法院的工作指导思想。人民法院是党领导的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通过司法工作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保障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提升法院工作水平,依法全面履行法院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被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人民法院是保障司法系统有序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解决纠纷的终结点。法院错案追究制的设立就是为了确保审判质量,克服司法不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主席给司法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杜绝冤假错案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因为没有人能还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8,(4):22-22
行政诉讼法施行17年来,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了一大批行政案件,仅2003年至2007年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473837件,其中2007年首次突破10万件。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司法环境不理想,行政机关的不当干预时有发生,如果县政府成为被告,本县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于法官们来说,这样的案件要"审得硬气"很不易。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正式公布了《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于2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6.
乔新生 《决策》2006,(5):56
2006年4月初,湖南常宁市荫田镇爷塘村委会主任蒋石林以普通纳税人的身份,将市财政局告上法院,理由是"财政局超预算、超编制购买豪华轿车".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理由是"起诉人蒋石林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符合起诉条件,故法院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17.
"民告官",作为行政诉讼的通俗叫法,具体是指行政相对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不满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主体)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8.
档案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审判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基层法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提高基层法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人民法院整体工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是人民法院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审判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王言东 《经营管理者》2009,(22):272-273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是双轨制模式即"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一面,也存在许多弊端。《行政强制法(草案)》坚持了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双轨制模式,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使我国双轨制模式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