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帆 《兰州学刊》2007,(7):32-34
《周易》古经是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现实.而《易传》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理想.《周易》古经与《易传》在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是一种"实然"与"应然"的关系.文章侧重于文本的价值观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对进一步厘清《周易》古经与《易传》关系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1921-1922年间,孙中山领导了一场旨在推翻北洋直系军阀、谋求国家共和统一的北伐军事行动。《申报》作为当时最具影响的中文报刊之一,对北伐相当关注。一方面,《申报》报道了北伐的进程及遭遇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申报》评论文章中又显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北伐”立场。《申报》北伐报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伐遭遇的舆论困境,从中亦可窥见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其作为革命者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3.
<申报>作为局外旁观者,充分关注长沙抢米风潮之前因后果,以及事变过程中复杂的官绅关系,其相关报道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借此发挥其舆论功能,极力为宪政作舆论鼓吹.<申报>最后归结以速开国会为解决民变问题的根本主张,恰与当时立宪派发动的方兴未艾的国会请愿潮流相一致.这正是<申报>的舆论取向与宪政改革的时代精神相契合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时期的新闻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的爆发,在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中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举国瞩目、万人物议的舆论焦点。从战争前夕朝鲜局势日趋紧张,到《马关条约》签订后一段时日内社会公众利用时称“新闻纸”的报纸直抒胸臆,形成了以这场战争为主题的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这是国人爱国心和社会参与意识淋漓尽致的显现,亦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前奏。以往对甲午战争的研究虽然已极尽详细、深人,但对与甲午战争有关的新闻资料却较少涉及。本文拟从力所能见的创行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等中文报纸入手,简要勾勒甲午战争时期舆论声浪涌动的…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佛学思想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长于佛理,其对"神识"、"空"、"禅"、"涅槃"等佛教思想有着独特的阐释,这对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有重要影响。然而,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其佛教思想实际上是玄学化了的佛学思想。刘勰以儒为主、儒佛并重的人生观和亦儒亦释的价值取向,是当时文士心态的一种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6.
对"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史学工作者曾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大多从纯军事观点的角度来探讨其原因,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致败因素,那就是民初的社会心理对这次革命的制约.笔者从民初社会心理的三个方面,系统地加以分析,说明了影响"二次革命"失败的主导因素不是南北军事势力的强弱所致,而是当时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当时社会弥漫着的"破坏告终、建设伊始"和厌弃战乱、渴求安宁的社会心理最终导致了这场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1931年9月,《申报》开辟了《读者通讯》专栏,报道九一八事变后,民众纷纷就时局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批评不抵抗政策,要求一致对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吁请政治改革。《申报.读者通讯》将民众的意见公诸于世,并加以放大,从而加强了抗日舆论的力度,遂成为"人民喉舌"[。1](P191)  相似文献   

8.
在革命的准备阶段 ,《申报》对革命持非议的态度。随着革命的发展 ,流露出对革命的同情。武昌起义后 ,经过短暂的犹豫 ,《申报》转向支持革命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在其与革命同盟的背后 ,潜伏着分裂的危机。《申报》政治态度的变化受政治、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其政治倾向的演变折射出辛亥革命时期报刊舆论的变化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建斌 《学术月刊》2023,(3):197-209
晚清报刊兴起,报人广泛参与政治,舆论之肯綮为政府所关注。上海为报界的“大本营”,信息集散地,华洋杂处,报刊云集。江督端方主政时期,与报人建立广泛联系,在利用报纸与报人的同时,着手对沪上报界予以整饬。筹备组建《舆论日报》,作为政府机关报,试图引导舆论走向。对于政敌岑春煊所把控的《中外日报》,采取出资入股与打压的双重手段。沪上行销甚广的老牌报纸《申报》,亦被两江政府暗中收购独揽,操控手段极为隐秘,鲜被外界知晓。外文报刊《上海泰晤士报》得到中方资助,反而成为清末政府对外舆论的喉舌。针对革命党人于右任所办《民呼日报》《神州日报》,采取“暴力”的关闭手段,但与报人却时有联系,与既往认知大不相同。针对政治取向各异的报刊,两江政府应用灵活的策略,报人参与政治与政府管控呈现多样化的互动和调适,报刊与报人难以“脸谱化”或“标签式”的概而定性。清末政府对于舆论的管控方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3):77-87
甲午之前,《申报》作为最具影响的全国性大报,其发行管道较为多元,并从都市社会逐步向城镇社会逐步渗透。《申报》在创办之初,便关注"市肆之人"的阅读问题,注重文字的浅近和新闻的广博,尤其是通过文艺栏目与口岸文人建立较为密切的"读-写"关系。而官绅通过阅读《申报》而感知时局的变动,对新闻纸有着别于书籍的阅读体验。围绕着《申报》,处于不同时空的读者,对新闻的回应自是千差万别,但是《申报》为读者建构了新型的"阅读共同体"。甲午之前《申报》的触角已进入江浙的乡村社会,尽管乡绅的阅读比例还很低,但《申报》在士人观念世界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的领导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的领导权思想辨析蔡文杰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几成定论的观点:陈独秀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规定给了资产阶级。它不仅在诸多学者的论著中广泛出现,并且也被写进了诸如《辞海》、《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等权威性工具书。其实,这是对...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将军》与靳以的《陨》,都是关于白俄流亡者题材的小说。作家对于异域人物描写,都突破了当时的主流模式,对其给予了一定的人道主义同情。不过,《将军》更具有"国际性"的深广视角,《陨》则更着眼于本土社会批判。透过文本意蕴的反差,可以深入探求二位老朋友文学取向的分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政治文化环境的荒漠化巨变使《骆驼草》周刊问世。作为当时北京唯一一份综合性文艺期刊,《骆驼草》周刊是一份富于自由主义气息的刊物。《骆驼草》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淡化《语丝》时期的凌厉,归隐书斋,专注于草木虫鱼式的趣味闲谈,不仅实践了他们"自我性灵的自由抒写"的文学观念,还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转向提供了契机。《骆驼草》周刊远避当时文坛的政治化与商业化,以个人性情的抒写为艺术之根本,从中西文化传统中寻求新的人生价值取向,对国民大众进行常识启蒙,以实现他们的自由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08-113
光绪中后期,正值维新吏治改革渐起之时,《邸报》、《京报》、《申报》等构成的报业网络连续报道一系列言官弹劾惩贪的大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此种言路与报业相配合的模式,对晚清吏治改革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推进了全国吏治澄清的进程,顺应了当时民主变革思潮。《邸报》、《京报》等在报道中,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和选刊自由,展现了报业的近代转变,而《申报》通过报道和评论更表现出强烈的报业独立意识,开拓了报业"启民智"、"下情上达"的政治功能,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通过信息的有效流通,将影响扩大到全国。此种传播网络在近代民主进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宪法究竟是"价值中立"的,还是倾向或者指向一种主流价值观,这是宪法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是价值中立的,宪法就表现出一种多元宽容的取向,即使是仅为社会中极少数人所持有的、明显违背社会主流的伦理观和正义观的观点,仍然为宪法所保护.例如在美国,即使是鼓吹种族歧视的言论,尽管其并非"政治正确",仍然是受到保护的.在关于三K党言论的勃兰登堡案中,最高法院指出,再偏激的言论也只是言论,应该受到保护.①然而,类似的问题,在德国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判断.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宣称,《联邦德国基本法》在基本价值取向上是反纳粹的,《基本法》是"纳粹的对立方案",从而禁止纳粹言论的法律并没有违反宪法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是合宪的.这说明德国的宪法并非价值中立的,而是取向于对某种特定价值的保护,而排斥损害此种价值的言行,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这种主张与德国将"自由民主基本秩序"作为国家的价值取向以及采纳"战斗式民主"理论一脉相承.本文将从2009年11月4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作出的文西德尔裁定入手,对这一理论及其实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意义,统一认识,是申报成功的基础 《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从提升人的认识境界出发,论述了“无为”与“有为”两种价值取向都是道的体现的基本观点,认为“无为”、“有为”两种价值取向并不存在优劣的对比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有为的价值取向是主流而把这种价值观强加到对无为的价值取向的评判上来。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风骨"说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刘勰在《风骨》篇中首次提出"风骨"说,具有范畴论价值。另一方面,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风骨》篇属于创作论,刘勰认为创作出有"风骨"的作品是挽救当时浮靡文风的重要的良方。因此,《风骨》篇还侧重于教风骨之法,就如何创作出有"风骨"的作品,对整个创作过程,各个创作环节提出了要求,以图确立写作规范,"风骨"说具有创作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申报》虽因战争的因素数度停刊,但其对留学活动的报道仍能反映当时的留学概况。在抗战前期,《申报》对国民政府的留学活动报道较多,而在抗战后期,《申报》因被日军完全控制而对伪政权的留日活动报道较多。报道的内容包括留学政策、留学生的考选和派遣、留学教育统计、留学生的爱国举措、对留学生的资助和救济、对留学生及留学制度的看法等,这些内容是对抗战时期留学教育研究的一个极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作。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应当以《行政许可法》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行政以及行政法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从"国家行政"理念转向"公共行政"理念;从偏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从关注"权力"转向"权力与责任"并重;从依赖"强制"转向"强制和非强制"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