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为氏     
或以渤海王族何以氏大为询?予按;《晋书·石勒载记》上有胡部大(勹背)督,又有都督部大,盖胡人呼一部之长为部大,犹乌桓、鲜卑酋长称大人也。渤海王族之氏大,殆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晋书》原名《新晋书》,后人或称之为唐修《晋书》,是对两晋南北朝时人编纂的所谓“十八家旧晋书”而言的。全书132卷:本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是研究两晋十六国史最重要的一部史籍。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所编纂的诸正史中,以《晋书》的篇帙最长,而成书的时间最短,参预编书的人数也最多,这与《晋书》受到后人的非议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拟就此进行考述。关于《晋书》编纂的年限,有人认为是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开纂.20年成书,其依据主要是《旧唐书·房玄龄传》。房传载:“贞观十八年,与司徒长孙无忌等啚形于凌烟阁……,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留守……。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撰《晋书》……到20年书成。”按房传这一记载在时间方面谬误特  相似文献   

3.
《卷一·宋本纪上》(义熙十三年 )八月 ,扶风太守沈田之大破姚泓军于蓝田 ,王镇恶克长安 ,禽姚泓。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2 0页 )按 :刘裕军克长安、灭姚秦事 ,《宋书》之《天文志三》、《武帝纪中》、《晋书·天文志下》、《魏书·太宗明元帝纪》、《通鉴》卷一一八、《建康实录》卷一一亦皆记在今岁八月。而《晋书·安帝纪》、《北史·魏本纪》则记在今岁七月 ,与此有异。周家禄《晋书校勘记》以为应以七月为是 ,不知何据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七年 )十一月癸未 ,又克虎牢。壬辰 ,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拒魏 ,右将军到彦之…  相似文献   

4.
《晋书》取材《世说新语》之管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修《晋书》大量地采录了《世说新语》中的材料。本文对唐修《晋书》采撷《世说新语》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唐修《晋书》取材《世说新语》这一修史方法略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疏谬之处,恳请方家教正。笔者在参考何法盛《晋中兴书》、干宝《晋纪》、习凿齿《汉晋阳秋》以及臧荣绪、王隐、虞预、朱凤等人《晋书》的基础上,按《晋书》类传的次序梳理统计出其采撷《世说新语》的人数和条数若干,以期反映《晋书》取材《世说新语》之概貌。《晋书》列传七十卷,从目录上看,有传者共772人,颇多类传。类传中,《诸臣列…  相似文献   

5.
刘湘兰 《文史哲》2007,(2):153-158
唐修《晋书》由于大量取材于小说的缘故,自成书之日起就受到许多学者的诟病。其实,《晋书》采用大量的小说史料,可以使叙事风韵摇曳,人物精神生动,犹如“颊上三毫”,体现了小说史料在《晋书》修撰中的“细节”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中,《晋书》作者也艺术地运用小说史料,那些看似闲散之笔的小说史料,正是曲折隐晦地反映历史真相的珍贵细节。《晋书》对小说材料的取舍,有着深刻的意义,这或许正是《晋书》作者的“春秋笔法”。总之,《晋书》中的小说史料可以使历史叙述更圆通、更完整,正像是“肉死象之白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汉献帝延康时期(220年曹丕代汉之前),汉政府得知一小股吴军西过襄阳,马上派丞相府长史司马懿向襄阳守将曹仁传授应对方略,西来吴军必不敢为患,襄阳战略要地一定守住,曹仁竞违令焚弃二城。《晋书·宣帝纪》这段记载有误,理由是:《晋书》上这段引文错误很多严重失实;曹仁无故焚弃樊、襄阳军法不容;这也和曹仁的作战经历不符;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曹仁没有"焚弃(樊、襄阳)二城。"  相似文献   

7.
岳纯之在《烟台大学学报》2 0 0 1年第 1期撰文指出 ,重修《晋书》是唐朝官方于贞观二十年三月组织的一次大规模修史活动 ,这次修史活动的结果便是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的问世。据考证 ,在唐朝官修《晋书》以前已有数十家“晋书” ,仅《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当时尚流传于世的就有十八家之多。那么 ,在有如此众多“晋书”著述的情况下 ,唐朝政府又何以兴师动众举行这次重修活动 ?对此 ,陈寅恪认为是唐廷企图通过篡改晋史 ,“尊扬皇室 ,证明先世之渊源”。李培栋认为是“由于一系列政治事件对太宗的刺激” ,太宗要借修史为自己辩解、向…  相似文献   

8.
皇甫谧卒年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谧卒年新考徐传武《晋书·皇甫谧传》:“(谧)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关于这个记载,各种版本的《晋书》(房玄龄等撰本)未见有异文,散佚的各种旧《晋书》辑本(如臧荣绪本、王隐本、虞预本、朱凤本、谢灵运本、萧子云本、萧子显本、沈约本、...  相似文献   

9.
黄沙狱是晋武帝时设置的监狱 ,何时初置 ,对此有两种记载。一种说法是晋武帝太康五年 (2 84年 ) ,根据是《晋书》卷三《武帝纪》(太康五年 ) :“六月 ,初置黄沙狱。”《太平御览》卷六四三《刑法部》注引王隐《晋书》曰 :“太康五年夏六月 ,初置黄沙狱。”另一说法是泰始四年 (2 6 8年 ) ,根据是《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卷一二九《牢狱部汇考》记载 :武帝泰始四年初置黄沙狱。太康五年初置黄沙狱书上有两处明显记载 ,而认为泰始四年初置的只是依据《古今图书集成》的记载 ,这个问题本无争议 ,但问题就在黄沙狱治书侍御史官员设置上…  相似文献   

10.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晋纪》“孝武帝太元九年”载:“慕容农之奔列人也,止于乌桓鲁利家,利为之置馔,农笑而不食。利谓其妻曰:“恶奴,郎贵人。家贫无以馔之,奈何?”胡三省于“恶奴”后加注云:“句绝。恶奴,盖詈其妻之语。”今按恶奴乃慕容农之字。《晋书人名索引》303页中载“慕容农(恶奴、辽西王)”。查《晋书》卷九《孝武帝纪》:太元十九年“冬十月,慕容垂遣其子恶奴寇廪丘,东平太守韦简及垂将尹国战于平陆,简死之。”此事《资治通鉴》卷一百八《晋纪》“孝武帝大元十九年”载为:“燕主垂东巡  相似文献   

11.
沈元林先生的《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文学遗产》1992年第六期)一文,否认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对此,我先是感到新颖,继而感到诧异,终于产生了怀疑。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云:“(嵇康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我相信《晋书》的记载是真实的。刘知几说:“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有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通史·古今正史》)可见《晋书:)是参考了十八家音史及其他著作编成的,保存了丰富的晋代史料。所以王鸣盛说:“《晋书》唐人修改,请家尽废。…  相似文献   

12.
唐修《晋书》是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第三次设馆而修的官修史书。当时,可供参考的史料很多。一是前人所修《晋书》唐时尚存。从晋代到南北朝时期,私人修撰的晋朝史书大约有20多种,唐初犹存于世的尚有10多种,一般被称为“十八家晋书”。二是晋代起居注唐初尚存一部分。据《隋书·经籍志》载,自晋武帝至隋开皇,起居注存44部,1178卷,这是有关晋代最为原始的史料。此外,还有史料杂著、野史杂史共17部,245卷,五胡十六国的国书30家及《十六国春秋》等。唐人重修《晋书》可借鉴的史料如此广泛,而《晋书》的编撰者却大量…  相似文献   

13.
石勒评价商榷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三期,发表了李智文同志《我国历史上的羯人爱国者——石勒》一文(以下简称李文),读后很受启发。石勒作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有必要对他作出全面的正确评价。但笔者认为,李文的评价似有失于片面之处。本文拟作商榷三题,求教于李智文同志。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15.
六朝时期自孙权称帝至隋平陈恰好三百六十年,除去西晋灭吴至东晋始建的三十余年则近三百三十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长江中下游以南有如此久远连续而公开的分立现象,不唯空前抑且绝后,实在值得注意。我在研读《晋书》时,曾提出《晋书》对十六国历史的记载反映一种“统一的思想与分裂的实际”的矛盾,实际虽极分裂而思想则皆主张一统,所有分裂政权皆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为天经地义的应有常态,而分裂割据无论多久多乱,却只能是暂时的、非常的表现,这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但是,同时我也在《宋书》、《齐书》中发现自东晋以来至于南朝,在南方政权中曾出现过试图放弃大一统观念而满足于分立的政治意识,偏离了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见《<晋书>研究》,载《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2—3期)。唯因当时论题限于《晋书》,未及深入;今再就此一问题延伸及于六朝加以探讨,着重考察六朝国策之异同,亦即六朝对于统一之政治认识及其表现为基本国策之演变与比较。  相似文献   

16.
《十二真君传》是初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所撰的一部关于晋代道士许逊及其弟子的传记。其中的《许真君》作为一篇仙传性质的作品 ,已基本上摆脱了六朝仙传叙事模式的制约 :说教与辅道的色彩开始淡化 ,想象力、描述性和情节性大大增强 ;在素材选择与处理上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大量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来化用其他文献中的材料 ,以集中强化自己的创作意图 ,这与后世小说通过虚构以升华主题的手法十分相似。《吴真君》篇则在素材方面完全以正史《晋书》和志怪作品集《搜神记》为渊源 ,而《吴真君》和《兰公》两篇之撰述风格与意图又共同受到《晋书》中某些篇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父亲是王旷。王旷是王览的孙子,王正的儿子,他和王览另外几个孙子王导(其父王裁)、王含、王敦(其父王基)、王舒(其父王会)是堂兄弟。其亲兄弟有二人:王(广异)、王彬。以上诸人,除王含的事附见于《王敦传》外,其余的人,《晋书》都为之立传,比较起来,王旷不仅未蒙立传,他的事迹,旧史(包括《晋书》及其它著作)的记载出奇地少且简单。下面列举所能见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6,19(2):54-57
《晋书.宣帝纪》所载孟达反魏事件,有两处失误:1、孟达反魏诸葛亮欲促其事;2、把孟达反魏地点新城说成西城、上庸。  相似文献   

19.
《晋书》所载苻坚将有“朱彤”及“朱肜”,实为一人。作“朱彤”的见中华书局标点本2897、2896、2911、2934等页;作“朱肜”的见1584、2876页。《晋书人名索引》195页只提及“朱彤”,不提“朱肜”。  相似文献   

20.
一、阮籍的性格阮籍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他的行为往往出人意外。史书上关于阮籍的记载是:“籍容貌瓖杰,志气宏放,傲然独特,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杲日不出,或登临山水,终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见《晋书》)阮籍“宏达不羁,不拘礼节”。(《世说新语》)“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见王隐《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