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非抢占式M/M/1排队系统为背景,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顾客异质性(单位时间等待成本不同)将顾客分为两类,针对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服务提供商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优先权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然后研究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和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研究表明:仅考虑优先权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企业应通过提高优先权定价来获得最优收益;当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时,企业仍然采取提高优先权定价的策略,若普通顾客的价值大(获取服务的基本费用大),企业应对普通顾客提供一定的折扣来消除其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增加企业收益;如果普通顾客的价值较小,企业应"有意"流失部分普通顾客,吸引更多顾客到优先权队列获取服务来获得更多收益。本文研究对于服务提供商在考虑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队列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理的服务机制以及制定完善的服务定价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服务提供商通过设计合理的服务策略可以获得最优的服务收益。在会员制排队服务中,通常会存在会员顾客和非会员顾客两类顾客,服务非会员顾客势必会增加会员顾客的排队等待时间,进而引发会员顾客等待厌恶的心理。因此,本文以会员制排队服务为研究背景,针对市场中存在的会员顾客和非会员顾客,在服务提供商对两类顾客实施差异化定价时,研究会员顾客等待厌恶心理对服务提供商服务策略和服务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会员顾客等待厌恶程度较小或适中时,服务提供商可以同时服务非会员顾客和会员顾客;当会员顾客等待厌恶程度较大时,服务提供商应该只服务会员顾客。此外,随着等待厌恶程度的增大,会员顾客的最优定价会先减小后增大,非会员顾客的最优定价会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增大。本文的研究对于会员制服务提供商服务策略和服务价格的设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Priceline的买方/卖方定价收益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著名逆向拍卖网站 Priceline 为背景,研究买方定价和卖方定价下的收益管理问题.假定顾客到达是一任意的更新过程,决策时刻为顾客到达时刻,所以决策是离散时间的.建立了两种定价方式下的马氏决策过程模型,获得了最优策略的表达式.在传统收益管理问题中,通常是卖方定价、连续时间决策、同时需要假定顾客到达是一 Poisson 过程.对于买方定价,文中证明了,卖方是否知道到达顾客的报价信息不影响他的收益;同时,随着剩余物品数的增加,卖方的期望收益递增,而边际收益递减,最优价格(或报价)递减.文中讨论两种定价方式下卖方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考虑了顾客需求是多重的情形.最后,数值分析表明文中所得的结论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顾客在排队系统获取服务时,会存在心理上的期望等待时间,该期望会影响顾客在排队系统中的行为变化和流动,从而影响企业收益。本文以传统的M/M/1排队系统为背景,基于顾客存在期望等待时间的前提下,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应基础理论和模型假设进行介绍;其次,对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情形提出三种新的策略:重新定价、通过折扣对顾客期望值进行调整、提高服务率;然后,分别对上述三种策略进行优化分析,并同现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种策略都比维持原有定价带来更大收益;当折扣力度较小时或顾客对费用感知强于时间感知时,折扣策略优于重新定价策略;当折扣力度较大或顾客对时间感知强于费用感知时,重新定价策略优于折扣策略;最后,通过对最优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对于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的服务定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顾客选择行为的多质量等级时鲜产品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不同质量等级时鲜产品销售的现象,本文研究了追求收益最大化的销售商定价策略。我们考虑两种质量等级的情形,从顾客在不同等级产品之间的选择行为出发,研究了产品数量既定情形下销售商的最优折扣定价决策。同时,我们将这种"分离"销售策略与混合销售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当潜在顾客规模较小或产品供给相对较多时,分离策略相对混合策略的收益改进是更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考虑市场上存在两个竞争的服务企业提供相同类型的服务,且均为一个M/M/1排队系统。为缓解队列中因消费者等待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服务企业会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成本,即服务等待成本,而该成本会对服务企业的竞争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针对存在服务等待成本下的双寡头竞争定价决策和收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企业的价格和收益与其自身的顾客忠诚度呈正相关;②企业的价格和收益均随着自身价格弹性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增加而增加;③企业的价格随着服务等待成本的增加而增加,而一个企业服务等待成本的增加对其自身的收益具有负面影响,但对另一个企业的收益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顾客异质性(单位时间等待成本不同),服务提供商通常对顾客采取分类服务策略,然而分类服务会引起服务系统中不同类型顾客之间等待时间和服务价值的差异性,从而给顾客带来心理上的不公平感,进而引起顾客在服务系统中的流动和转移,进一步影响企业收益和社会福利。本文针对非抢占M/M/1服务系统顾客分类情形为背景,由两种顾客之间期望等待时间的不同和公平偏好参数相结合构建普通顾客的公平心理效用模型,以垄断型服务系统为背景,分别从企业收益、社会福利与顾客效用三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服务提供商应对顾客采取可观测型的分类服务机制来获得最大收益;从社会福利视角,服务提供商应对顾客采取不可观测型的分类服务机制;从顾客效用视角,服务提供商应取消顾客分类服务,仅保留普通顾客。最后同现有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拓展研究。本文研究对服务提供商采取合理的服务机制及相应的服务定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丽繁  陈旭 《管理学报》2012,(5):729-734
研究了顾客下订单后可能取消订单的按订单生产型企业的定价策略。顾客到达后向企业询问订单报价,如果价格合适,顾客将下订单,否则选择离开。引入了顾客接受概率模型,以最大化订单期望利润为目标,得出了订单最优定价和最大期望利润。通过分析最优定价和最大期望利润对于各参数的敏感性得出:最优定价是系统积压订单数的增函数,是订单取消概率和取消订单赔偿比例的减函数;而最大期望利润是系统积压订单数的减函数,是取消订单赔偿比例的增函数。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在顾客确实可能取消订单的背景下,如果决策者在对订单进行定价时不考虑这一可能性,将会减小企业获得的最大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10.
考虑广告影响下的新产品垄断动态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垄断零售商的新产品定价问题,提出了一个新产品动态定价策略。在顾客对以往的价格和广告具有"学习"能力的条件下,提出了具有"学习"功能的需求函数。在给定各周期广告水平下,给出了零售商最优的动态定价策略,分析了零售商定价规律,发现其定价规律具有"振荡"性,并趋近于一定值。在零售商要同时决策零售价格和广告水平的条件下,给出了各周期最优的零售价格和广告水平。在一定条件下,当周期数趋近无穷大时零售价格趋近于顾客的保留价格或者单位成本。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酒店多个房间类型的客房需求存在相关性的综合定价决策问题. 首先,将所有房间类型按需求是否相关进行归类,并采用Nested Logit选择模型来刻画顾客在多房间类型多价位间的选择行为. 在考虑单天居住申请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随机动态规划模型以描述酒店管理者的动态价格决策过程,并设计了一种求解最优定价策略的算法.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各房间类型的价格决策相互影响时的情形相比,酒店多房间类型综合定价决策能获得更高的总收益和期望客房出租率,并提供更低的平均房价.  相似文献   

12.
电子市场中时间价格敏感需求下的交货期定价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市场中,如何通过交货期报价来增大需求、提高收益,对于网络营销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假定在一个包含网络营销企业与其客户的运作系统中,需求同时对价格与时间都敏感的条件下,以最优化自身收益为目标、以满足必须达到规定的服务水平为主要约束条件,构建了交货期定价决策模型.通过数值算例,探讨了在电子市场中消费者为价格敏感或交货期敏感时,网络营销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上述结论可以为网络营销企业在电子市场中的定价决策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线产品定价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研究领域,两阶段混合预售是线上销售的一种主流模式。顾客在线上购买过程中,支付方式和预售模式对消费者行为和产品定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两阶段混合预售模式,本文考虑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建立相应的产品定价模型,得到了在线产品的最优预售价格、最优销量和最优利润,分析了支付痛苦钝化对消费者行为和在线产品最优定价的影响机制。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两阶段混合预售策略更有利于卖方收益最大化;受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影响,折扣预售并非一定是产品最优选择策略,痛苦钝化因子是影响产品预售策略的重要因素。本文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平台经济下的顾客行为和产品定价研究,为平台企业和商家制定预售和产品定价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销售期短和残值很低,季节性产品普遍采用正常销售和季末降价结合的动态定价模式.一部分顾客会预期零售商季末降价,可能等待到季末购买以获得更大的净效用,顾客的这种策略行为减少了零售商的收益.本文假设市场中同时存在策略性和短视性顾客,分析了零售商考虑策略性顾客的动态定价,以及差价返还机制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策略性顾客延迟购买影响了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并使得收益减少,而差价返还机制可以消除策略性顾客的延迟购买行为,提高零售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受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很多企业开始撤离中国,本研究欲探究代工厂向销售国家转移的趋势与价格竞争的关系。研究基于不同采购费付款方式下以价格竞争为主企业的最优采购源和定价策略。基于订货量或到货量的付款方式一直以来是企业采购的两种主要支付方式。同时,以往的相关研究一直基于数量竞争,但现实中,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也不少,因此考虑价格竞争的采购源决策与定价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考虑采购费与订货量或到货量相关两种情况,基于价格竞争模型,研究了企业最优的采购源策略,即国内源、国外源、双源以及每种策略下最优的定价。研究发现:(1)无论在哪种采购费支付方式下,企业在价格竞争下最优的采购源策略均是采用对市场反应快的国内源。(2)在采购费与订货量相关时,企业的市场定价更高。(3)两种采购费支付方式下企业的期望利润却一样多。(4)在价格竞争下,企业更青睐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国内源,不同于数量竞争下的双源。本研究将为企业在价格竞争下采购源决策与定价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中考虑下游转运的订货和定价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供应提前期相对较长而且对未来需求难以进行准确预测的时候,转运策略便成为实现需求与供给匹配的强有力的协调策略。本文以医药供应链为背景,考虑由一个制造企业和两个批发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研究了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使用转运补货机制后,批发企业的最优订货决策和制造企业的最优定价决策问题,并通过数值试验考察了各成员决策行为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零售商的订货与定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有零售商订货与定价问题的研究大都忽略了零售商的初始资金,本文在考虑零售商初始资金的情况下,研究零售商面对初始资金不足时,如何借助外部的融资政策做出最优的订货与定价决策.因此,本文分别讨论了零售商在无融资服务,供应链中核心制造商担保下的外部融资服务及核心制造商提供商业信用的内部融资服务下的订货与定价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  相似文献   

18.
考虑供应商存在产能限制时,研究因库存不足或不精确产生的两种市场搜索模式——顾客搜索模式和零售商搜索模式下零售商联合订购和定价决策,并同已有文献中未考虑产能及库存不确定因素的结论进行比较,得出当产能随机因素变化区间足够大时,零售商的定价决策不变,而将增加订购量; 反之,则将降低零售价格. 此外,顾客搜索模式下的最优均衡安全库存和零售价格均高于零售商搜索模式下的最优值. 通过对搜索强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在顾客搜索模式下,随着搜索强度的增加最优均衡安全库存、零售价格和销量将同时增加; 而在零售商搜索模式下,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时上述结论才成立. 最后在模型中引入缺货惩罚成本及运输成本,以扩展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博弈理论在混合回收的情形下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首先,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了取得各自最优利润,如何确定自己的批发价、零售价、废旧品的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以及分析了混合回收所带来的竞争和冲突对节点企业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然后,以集中化定价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作为基准,指出分散化定价决策将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最后,为弥补效率损失,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两部定价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渠道冲突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定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销售渠道和回收渠道均存在冲突的情形下建立了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首先,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了取得各自最优利润,如何确定自己的批发价、零售价、废旧品的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以及分析了销售渠道冲突和回收渠道冲突对节点企业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然后,以集中化定价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作为基准,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两部定价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以弥补分散化决策的效率损失.最后,运用算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渠道冲突对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收益比,以及闭环供应链渠道运作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