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的结婚规则中有早婚、姑、舅表婚的传统,而结婚仪式上又有按民族传统仪式代替婚姻登记的方式,这就为婚姻双方当事人感情破裂时的权利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更多的是当事人的权利受损。这些特殊地域的婚姻习惯法所带来的法律"盲点",为民事案件当事人权利保护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事实婚姻制度有利于保持法律秩序与人伦秩序的契合,也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实质公平正义,我国立法应有条件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并重构事实婚姻制度。除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和未办理结婚登记外,事实婚姻当事人应具有结婚合意,其认定因是否举行结婚仪式而有所区别;双方共同生活持续一定时间或在共同生活期间生育子女可作为具有婚姻实质内容的标志;只要依社会一般观念,第三人足以信赖双方当事人为婚姻配偶即可认定其具有婚姻外观,而不能将"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作为绝对标准。事实婚姻应由法院予以认定,一经认定即具有全部婚姻效力。  相似文献   

3.
“闻 之,O”在上古汉语主要典籍中可以找到诸多实例,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结构形式,它与同时期的“尝(副词) VP”一样,用于表示“经验”意义。从语法性质上看,它居于句法层面,因此,这种表达形式属于句法手段。由这种手段表示的“经验”意义属于句法或语义范畴。“闻 之,O”形式还起到了语篇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欲求绝大部分可以从市场交换中得到满足,如食品、衣物等。但也有无法从市场交换中得到满足的欲求,如“安全感”、“优美的环境”等。我们把满足前一种欲求的产品称为民间产品,而把满足后一种欲求的产品(或服务)称公共产品。我们认为,公共产品应具有如下性质:首先,从生产主体看,公共产品的生产主体应当是政府或社会集团(我们不讨论个人慈善事业)。第二,从产品的性质看,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不象民间产品那样可以分割为若干不相等的份额来供不同的消费者消费,它只能整体地提供,而且所有的消费对象从同一公共产品中得到便益是均等的。第三,从消费对象看,公共产品具有非排除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不能排除任何人享用它的便益。第四,从消费对象之间的关系看,具有非竞争性,即  相似文献   

5.
论“符号学”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符号学”的五种不同概念 “符号学”一词是多义的,看来我们可以辨别五种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有五种符号概念,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 第一,符号学可以等同于符号的语形、语义或语用性质,或者等同于以上一种、两种或三种性质或特征。而且,我们可以考虑其中一些性质,也可以考虑全部。例如,我们可以不问一个给定语句的符号学性质,而问那个句子的符号学。同样,我们可以问它的语形学(句法学)是什么,它的语义学或语用学是什么。由于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探询的都是性质,所以我们引入以下用语:“符号学p”,“语形学p”、“语义学p”、“语用学p”。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思维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思维的特征在于 :从对思维对象的把握方式上看 ,它具有实践精神性 ,以“应该”或“不应该”善恶评价的方式进行 ;从结构形式来看 ,它是一种类我思维 ;从思维内容来看 ,它是一种利益行为思维 ;从心理机制上而言 ,它是一种情理交融式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成人仪式是人类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古老的青年教育的方式,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古风遗俗,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成人仪式是一种“成人”教育;成人仪式是一种生活教育;成人仪式是一种责任教育;成人仪式是一种生命教育。它启示我们:成人仪式的形式要庄严隆重;成人仪式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成人仪式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8.
嫁女是土家婚俗的一小部分。它包括求亲、相亲、认亲(又叫“放爆竹”即订婚)、送日子(男方送结婚时间)、忙嫁、过礼、哭嫁、上头、戴花酒、背亲等。在传统的土家族婚姻中,哭嫁仪式往往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哭嫁仪式往往仅限于女性,男性在这一仪式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多的是观察者。在湖南湘西地区,随着现代化节奏的加快,年轻男女在婚嫁对象选择上变得更为自由,婚嫁圈也因此在不断地扩展,原有的村寨稳定的“婚嫁圈”结构逐渐瓦解,在这样的趋势下的“哭嫁”习俗也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9.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玉腊“苏荒怀”,傣语意为祭牛仪式或“叫牛魂”仪式,是西双版纳勐腊傣族农村的一种古老农祭习俗。它不仅产生较早,沿传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农耕为主的傣族社会生活和人的观念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弄清它的全过程和所...  相似文献   

10.
在今鄂渝湘黔交汇的土家族文化地区依然流行着一种丧葬绘画形式,土家人称为“老爷子画”,该艺术形式是士家族举行丧葬祭祀仪式中所用的一种道教神像画。它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从宗教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神鬼世界的空间,尽管这个神圣空间仅仅是世俗空间的分隔点,亦或说在时间上它是一段常规的世俗生活与另一段常规的世俗生活的联结点,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它关乎人们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模式、信仰及其支配下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往往通过“仪式”的模式保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的中国乡村有那么多大大小小、或隐或显的庙宇、祠堂、家坛神龛保存下来,有那么多的围绕上述神圣空间而举行的各种仪式的原因。本文将以贵州省岑巩县主要流传于侗族地区的傩坛仪式喜傩神为例,探讨有关仪…  相似文献   

12.
徐滔法律服务信箱: 您好! 我与丈夫贾××经自由恋爱,于1999年9月28日登记结婚,并于同年10月1日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我们感情很好,生活很美满.但两年前的一次车祸改变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3.
康德“图式”论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Schema)理论是康德哲学中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以此沟通起康德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进行这一工作之前,我们须从康德范畴的语形学思想入手。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是要建立起“概念使对象可能”的新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是依靠范畴所提供的先天法则来建构起对象,赋予经验判断以普通必然性的。范畴对经验知识在形式上的这种建构性,在康德看来就好比语法在语言现象中的规则作用。我们可以把经验看作是一种语言,它是根据范畴这种“先验语法”对自然现象加以拼写的结果。“假如我  相似文献   

14.
从蒙古民族历史上的宗教文化 ,哲学思想 ,社会生活入手 ,探析蒙古民族“招福驱邪”习俗 ,“招福”习俗有招唤福气为目的的“达拉拉嘎”和保存原有福气为目的的“贺什格”两种形式 ,“驱邪”习俗包括当事人不慎或触犯禁忌而染上邪气时的“驱邪”和当事人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被迫接触邪气时的“驱邪”习俗。  相似文献   

15.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是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 第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之说是违反形式逻辑的,它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两个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说成了属种关系。 我国哲学界几乎所有的哲学原理教科书都正确地指出:“每一个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同时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任何一项客观真理,从一种意义上、一个角度上看,它是相对真理,或具有相对性;从另一种意义、另一个角度上看,它又是绝对真理、或具有绝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并不是两种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因  相似文献   

16.
“之于”在古汉语中经常同名词或代词组成“名词(或代词) 之 于字介宾词组”的结构形式,位于句子之前。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结构中的于字介宾词组同一般用于状语或补语的于宾介宾词组不同,它的后面大多有语气词“也”字煞尾。即使没有“也”字,也是可以用逗号点断,与其后面的谓语句隔开的。这种句型,在古代典籍中是不乏其例的。请看下面各句:  相似文献   

17.
佚名 《社区》2009,(20):46-47
留学生、打工族、新移民、ABc(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等等在美国结婚的华人.都是怎样筹备和举办他们人生这个重要瞬间的仪式呢?—切从简,法官当主持来美国新泽西4年半的王鹏,是个高高大大的北方男孩,他即将博士毕业,并已经在波士顿找到工作。可没想到做事一向稳扎稳打的他。会用“匆忙”和“仓促”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的结婚仪式。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中国吹响了“开发大西部”的号角。从形式上看,开发西部是为了解决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从实质上看,它也是应付农村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反映。我们应当看到更大的一个地区差距出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随着农村社会环境的变化实现农村的“第三次革命”也提到了议事日程(第一次为50年代的农业集体化,第二次为  相似文献   

19.
箴言诗,英文名称gnomes(或称gnomic poetry),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意谓一种措词简洁、表现某个普通真理的短诗.这个定义与谚语(Proverbs)并无二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箴言诗是从谚语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样式.它的作者通常都有借用谚语的创作成果的倾向.但谚词是属于民间创作的,具有集体性的基本特征,而箴言诗虽然吸收了民间谚语的养份,却并不必然属于集体创作.形式上,谚语采取“语”的形式(有时押韵)往往只有一二句;箴言诗采取“诗”的形式,且有一定的篇幅.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如“我们一起床就做早操”,“你愿意去就去”等,一般的语法书上把类似于这样的句子叫紧缩句,而我们把这类句子归入了单句中,并称之为紧缩谓语句。紧缩谓语句是以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意义关系的一种句子。从结构上看,它只有一个主语,谓语虽然明显是两部分,可是其结合得很紧(称之为紧缩短语)且陈述句首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