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以扬雄为例,描述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方法,并由此论述了这一方法在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中被众多学者忽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华撷英蔚为大观──简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李范文,陈通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何全面准确地展示这一历史过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在打破了历史观和方...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梁启超曾经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发达。”①的确,中国史学,尤其是古代史学极其发达,那层出不穷的历史学家,灿若星河的史学著作,种类繁多的史书体裁,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都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可企及的。那么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究竟起源于何时,遂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无论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抑或对把握中国史学发展演变的规律都多有神益。关于中国史学的起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史学课题。说名古老,是因为早在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政党制度。由于它深深扎根于我国的土壤中,且深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而具有坚定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研究这一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搞清楚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认识,并推动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1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主观选择固然起一定作用,但归根到底起作用的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正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国人民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批判“两个凡是”错误的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这一提法,旨在强调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别国经验、照搬别国模式,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是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梁启超、马克思都十分重视这一方法。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介绍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概念、意义、条件、适用范围和目的,并辅导学生撰写历史比较研究的论文,总结和认识了许多历史规律,加强了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通史的大体系中,所谓“近代”一般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间的历史。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实践,这一分期已为广大史学工作者所接受,形成共识。但值得注意的一种研究倾向是,在认同上述分期后,我们的近代史研究却从此躲进这百余年的时间范围内,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局限于这一短时段,对古代中国步入近代的历史过渡时期缺乏深入的逆纵向考察。翻开现行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虽然各种教科书均设“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节,但观其内容,都是作为近代史的背景加以介绍的,字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理论吴楚克邓小平同志及时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更高的历史发展角度和中国自身历史发展规律上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目前的中国在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20世纪世界历史上传奇般的人物,他的名字与中国的现代历史终始联系在一起,至今他的影响仍然十分强劲。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与他的人格力量分不开。他的人格力量的主线是奋斗,围绕这一主线,毛泽东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也有综合全面的发展,而这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健康人格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0.
以史为鉴,既可以知兴衰,也可以知成败。这是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社会的各类矛盾。在中国,实际上写一部现代中国历史是相当困难的;那么,如果写一部“文化大革命”历史,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1.
“如梭的岁月把中华民族一段沉重而荡气回肠的历史带到了遥远的过去。可是,一位爱国志士步履维艰而又光照史册的人生历程却每每在今天的历史中显现,引导着无数中华儿女重新追寻100多年前中国人民的那场抗争和奋起。这是百年来亿万炎黄子孙传颂至今的丰碑。”这是我手中这本《千年走闽越》一书中《民族英雄林则徐》里的一段解说。在读《千年走闽越》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类似的一段段解说带进历史,于是我走进了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仿佛走过一片浸染着爱国情怀的历史的丰碑。我从《戚继光入闽抗倭》、《爱国将领俞大猷》、《收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发展生产力,它作为历史理性隐潜在社会主义运动的背后,并最终制约着这一运动的成败。因此,能否抓住这一历史理性,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邓小平理论紧紧地攥住这历史理性,并把它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理性统一起来,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把发展生产力与巩固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发展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内容,而这一内容的实质正是历史理性和现实理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文化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发展中大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但一个立足于农业文明的社会,一个相对于世界显得封闭而又自成系统的社会,其本身的文明越是得到高度发展,社会越是显得成熟,其历史包袱也就越重。因为这决不仅仅是一...  相似文献   

14.
儒道与医道     
儒道与医道谢华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于春秋战国的儒家学派凭借这一历史机遇,一举而雄踞中国思想领域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形成中国社会历史深厚的思想文化背景,仿佛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上的一层底色,若隐若现于各个角落。中国医学的历史,虽然可以...  相似文献   

15.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就海洋与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就正于方家同仁。一、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百余年里,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一步亦趋地论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在此历史过程中虽不断抗争,但更多的则是历尽劫难,饱尝屈辱。回顾这一段不幸的民族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  相似文献   

16.
张楠  桂奕菲 《江汉论坛》2023,(11):121-128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并不是一条既成的道路,而是一条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几经曲折、艰辛探索出来的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几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对自身发展作出深刻反思,形成三个历史决议。从这三个历史决议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在于党具有在各个时期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毅力,根本原因在于党具有始终坚持反思和自我净化的政治觉悟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周期率的发生特点、发生形式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揭示了这一周期率发生的本质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助于社会主义中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读《民国山东史》魏宏运近年来,史学界关于地方史的研究,百花齐放,势头喜人,各种论文、著作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容。山东大学吕伟俊教授主编的《民国山东史》就是这一研究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一部佳作。山东的近代史历程复杂而曲折,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再认识张安弟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它是决定这个时代发展方向的历史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弄清楚这一“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人格观念初探王兴国一、中国人格观念的起源及其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persona、personality)这个词。中文里的“人格”是到了近代才假道日本而来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在中国古代没有人格的观念。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