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戏剧史上,郭沫若同志是最喜欢运用历史题材进行创作的一个作家。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其中十八个是用历史题材写成的。他的历史剧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他的历史剧在处理史与戏的关系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编撰幕表剧本《仇大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曾参预创建南开学校新剧团(以下简称南开新剧团),该团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最早从欧美直接引进西方戏剧艺术形式,在我国话剧诞生期演出过一批大型多幕话剧。这些剧目在南开上演后,流传华北的京津一带,以至东北的沈阳、吉林和华东的南京等城市,影响广泛。周恩来是南开新剧团的主要骨干,对戏剧理论和演作都曾作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他在剧团中除担任布景部副部长外,还是主要演员之一,参领了许多剧目的演出活动和许多剧本的创作。南开新剧团的早期剧本,均以团体署名,所以至今许多剧…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满怀崇敬的心情隆重纪念20世纪中国剧坛的一面光辉旗帜──田汉同志诞辰100周年。田汉是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话剧运动的奠基人,戏剧改革的先驱者以及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他自幼酷爱戏剧,早在少年时代就立志做一个戏剧家,曾自诩为一位中国未来的易卜生。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的三十年间,他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他写作剧本、组织剧社、创办戏剧教育、领导戏剧运动、介绍、翻译外国的戏剧作品和理论,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戏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少人…  相似文献   

4.
19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香港话剧创作,以"大专戏剧节"和校协戏剧社为主体的校园戏剧占据主流。当代香港话剧终于直面现实,翻开了创作剧的新的一页;这些话剧在写实基础上揉合现代主义,在戏剧艺术上又有了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浩然的创作经历是非常独特的:“文革”前,他写出了不少好的或比较好的小说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读者;“文革”中,在绝大多数作家都不能写或不想写的情况下,唯有他,写出了不少迎合那个特殊时代的作品,致使他的创作误入了歧途;“文革”后,他重新认识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又写出了大量的为读者喜爱的小说佳  相似文献   

6.
<正> 在成仿吾的早期文学活动中,一共创作有四部独篇小说和一部独幕话剧剧本,即1920年初作于日本的《一个流浪人的新年》,1922年1月作于长沙的《深林的月夜》,和1922年10月与1923年间作于上海的《灰色的鸟》、《牧夫》和《欢迎会》(独幕剧)。成仿吾的早期小说和戏剧创作,虽然历时并不长久,作品数量也不算多,然而,却表现出三方面的明显转变和发展,显示出自己的艺术特  相似文献   

7.
<正> 萧伯纳(1856—1950)是莎士比亚以后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是英国十八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散文作家,现代最优秀的戏剧评论家和音乐评论家,也是政治、经济、社会学方面一位杰出的演说家和论文作家。他是现代世界文学上最有影响的文豪之一。在六十多年的著作生涯中,他除了写出五部长篇小说、大量评论文章和书信之外,一共创作了五十三个剧本。他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今年是这位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经写过几十篇回忆录。在这方面至今没有引起我国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过去有不少同志对他的小说和戏剧进行了研究,写出了大量学术论文。可是大家却忽略了他的回忆录这颗璀灿的明珠。其实他所写的一系列卓越的回忆录,不仅在他个人创作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过去许多人所写的回忆录不少只具有资料和传记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那察尔斯基曾经指出:“当我们考察戏剧创作时,就会看出,它比任何其他艺术部门具有更多的辩证的性质”,“剧本可以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但是它必须具有辩证性——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发展”。(《论文学》第65页) 曹禺是一位极懂戏剧特性的剧作家。他为我们提供的戏剧创作经验,处处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从辩证法的角度去研究这些经验,更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戏剧艺术的  相似文献   

10.
抗敌演剧队是为宣传抗战而组建的话剧团体,这个团体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将话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和广袤蔽塞的乡村,为抗战动员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敌演剧队组建初期,由于演出条件简陋,民众文化程度偏低,以及观众群体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导致已有的剧本无法达到演出的宣传要求,出现严重的"剧本荒",他们通过自创剧本、即兴表演或改编已有剧本,克服了无剧可演的困境;在演出过程中,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又普遍出现了"过火表演"的状况。尽管如此,抗敌演剧队仍然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有一定艺术质量、宣传效果极佳的作品,这些作品激越嘹亮的高亢音调,成为民族抗战动员的最强声音。在国难当头之际,抗敌演剧队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宣传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之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戏剧史 ,在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戏曲与话剧之间关系的变动史。过去 ,由于研究话剧者不研究戏曲 ,研究戏曲者不研究话剧 ,因而 ,学术界至今不能从新、旧剧关系的变动上来把握这一世纪的戏剧史及戏曲理论史。有鉴于此 ,本文旨在从戏曲与话剧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的角度 ,来勾勒 2 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发展的逻辑进程。一  世纪之初 ,在改良主义思潮的推动下 ,时事新戏的兴起成为一股新流。汪笑侬是这场戏曲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从昆曲、传奇和一些地方戏中移植了许多剧本 ,整理修改了许多京剧老本 ,新创作了一些历史剧 ,另一…  相似文献   

12.
论曹禺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贡献──纪念曹禺戏剧创作60周年胡授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决于作家的艺术贡献,而对作家艺术贡献的评估,应是取决于其作品的艺术生命。戏剧作品的艺术生命,用曹禹的话来讲,就"在于演出"。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相似文献   

13.
沈虹光喜爱和欣赏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她的戏剧创作深受契诃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创作题材上,着重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并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日常叙事与心灵开掘相交织,昭示出心理现实主义祈向;在表现方式上,着意于对人生遭际和心灵冲突的喜剧性观照,使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交融,以激发丰富复杂的审美感受;在艺术追求上,着眼于从平淡生活中发掘潜在的诗意,使诗情与哲理相融合,昭示出诗化现实主义意向。沈虹光剧作中这种内在化开掘、喜剧化观照和诗意化表达,具有较强的心理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有效提升了我国当代话剧创作的水平,有力促进了戏剧现实主义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1,(1)
代表我国戏剧创作最高水平的曹禺戏剧文学奖今天在西安揭晓。姚远等 13名作者的 10部作品获得剧本奖 ,贾璐等 11名作者的 10部作品获得剧本奖提名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领导为获奖者颁奖。获得 2 0 0 0年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的 5部话剧作品是 :《“厄尔尼诺”报告》(姚远、邓海南、蒋晓勤 )、《生死场》(田沁鑫 )、《父亲》(李宝群 )、《绿荫里的红塑料桶》(孟冰 )、《岁月风景》(唐栋 )。 5部戏曲作品是 :《乡里警察》(冯之 )、《金子》(隆学义 )、《徽州女人》(陈薪伊、刘云程 )、《迟开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为研讨我省有成就、有影响的剧作家的创作特色和成才之路,总结艺术创作经验,以推动我省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于8月21—22日在广州文化假日酒店举办剧作家林骥作品研讨会.我省戏剧界、学术界、新闻界有关作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我省第一次为剧作家举办的作品研讨会.林骥的剧作《特区人》、《十字街三重奏》在全国戏剧界及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他还有十多个高质量的作品在省市获奖.与会同志围绕着林骥的戏剧创作,对戏剧创作与作家的使命感、戏剧危机与现实主义传统、戏剧创作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广东剧作与广东地域文化以及林骥作品的主题、风格、人物及其艺术审美价值与社会效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林骥剧作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善于捕捉时代精神,深刻地把握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错综复杂性,富于时代感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谈及中国现代话剧的创作实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曹禹、夏衍、田汉等人的剧作,很少有人知道诗人兼小说家的王统照“五四”时期也曾在戏剧园地里进行过笔耕。事实上,早在1921年王统照便发表了论文《剧本创作的商榷》,稍后又于1922年发表了七幕话剧《死后之胜利》。他在话剧理论倡导与剧本创作方面不仅时间早(《死后之胜利》与陈大悲的《爱国贼》、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同年发表),且剧本为多幕剧。在此之前,除陈大悲等少数人的剧本之外,一般以独幕剧居多。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文章具有鲜明的现代美学观念和剧本独创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正> 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四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最突出的成就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众多的富有时代光彩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给我国戏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这些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上;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广度上,还是从艺术的创新上,在我国当代甚至现代的戏剧史上,都有新的突破,表现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水平。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戏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着重探讨一下如何塑造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质量,我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1915——)是当代犹太裔美国剧作家,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呼吁剧作家要写赋有时代特点的悲剧,他自己也创作了一批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成为当代西方戏剧界里一位遐迩闻名的悲剧作家。从四十年代末期起,阿瑟·密勒接连撰文,闸述自己对悲剧的看法。他的悲剧观点跟传统观念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密勒主张悲剧要写普通人,要让小人物登上悲剧历  相似文献   

19.
“迈进毋畏路途艰”,这是我父亲在桂林时为改革桂剧所题的诗句。的确,父亲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除了1938年秋到1939年秋在香港开展话剧活动外,其余时间都在广西渡过。他在广西一直在为开展桂剧改革和话剧运动,与当时的黑暗统治斗争,与艰苦的环境斗争,不畏艰难,勇敢向前。这一诗句可以说是他这一段生活和工作的写照。日寇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而抗日战争又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上海沦陷,孤岛沉入黑暗和恐怖之中,深夜里静安寺路出现过被害者的人头;我父亲当时在上海从事戏剧、电影工作,他也收到了血淋淋的恐吓信。日寇汉奸威胁父亲说,如果不给他们写剧本,就要使我们全家流血。1938年舂,父亲和杨帆同志商量后,接受他的劝告离开上海去香港,同年夏天他到了桂林。  相似文献   

20.
<正> 英国现代伟大戏剧家萧伯纳(1856-1950)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上半期,1950年11月2日逝世,享年九十四岁。1980年是他逝世三十周年。萧伯纳在六十多年的著作生涯中,除了写出五部长篇小说和关于音乐、戏剧、政治、经济的大量评论文章、小册子和书信之外,一共创作了五十三个剧本。这些戏剧虽然题材各不相同,但总的说来表现了他的两种主要思想:一种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进行揭露和批判,宣传他所主张的费边主义的点滴改良的方法来实现社会主义;另一种思想是关心人类的前途,认为必须以渐进的演变来纠正人类喜欢使用暴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