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论坛》2004,(2):7-7
少数民族酒文化的曙光是从果酒中升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果酒的酒香飘逸不绝;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酒类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水酒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而在少数民族酒文化史上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是少数民族酒文化中是绚丽的乐章;元明以后,烧酒(白酒)渐渐踏上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舞台……酒香飘逸不绝的果酒葡萄酒我国最早的葡萄酒,是现新疆地区酿制的。《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内地汉族地区虽然在周代就已有人工栽培葡萄的记载,但这些原生葡萄品种果小味酸…  相似文献   

2.
一、汉文古籍与民族史料概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古代通史或断代史等综合性的史学著作中,记载着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历史发展概貌及各民族间的关系。从纵的描述看,我国史书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为少数民族立传。《史记》为边疆少数民族立传开了历史先河。《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便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传记。并且将记载和研究会为一体,自此成为史书传统,后来的史学著作多摄此例。从专题文献检索角度考察,整部《廿四史》除了《陈书》、《北齐书》外,都有记载少数民族的专项传记,尤其是辽、金、元三史对有关民族记载不…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每个民族也必然会产生具有本民族风格的乐器。建国以来,在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出土和收集了大量古代錞于,显然,这应是古代越族的乐器。 史书对于錞于的记载甚少,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周礼·地官·鼓人》说:“以金錞和鼓”。郑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先秦称铜为金,所谓“金錞”,就是錞以铜为之。其次,《国语·晋语》卷十一载:“赵宣子  相似文献   

4.
我国傈僳族古代史的研究,因汉文献记载甚少,建国以来,多以间接取证探索。由于研究困难,涉足以此的学人不多。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傈僳族志》、《中国少数民族·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傈僳语简志》;以及事涉傈僳族古代史考校专著《云南志校释》等,七八种国家级的有关傈僳族史志方面的重要著作,均将唐代傈僳族称谓“粟栗”倒误讹夺为后世之“栗  相似文献   

5.
民族历史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问题王玉哲 《南开学报》(哲社)第2期第59页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范文澜(遗著) 《历史研究》第1期第3页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 —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 孙柞民 《历史研究》第5期第37页关于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点看法布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l期第80页关于研究民族源流的标准问题孙进已 《辽宁大学学报》第5期第72页关于我国古代民族的形成问题王松龄 《四平师院学报》(哲社)第3期第9页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的贡献 邱树森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第210页汉…  相似文献   

6.
汉语"民族"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汉语“民族”一词的起源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从日文中借引过来的。梁氏 1 899年所著之《东籍月旦》中 ,出现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民族竞争”等术语 ,这是汉语“民族”一词的最早来源。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 ,中国古代虽有“族类”、“邦族”、“国族”、“部族”、“种族”等词语 ,但汉语“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 1 882年王韬所著之《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 ,汉语“民族”一词的出现时间为 1 9世纪后半叶 ,而其普遍使用是 1 90 3年梁启超将瑞…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在10月31日《解放军报》第一版《各民族学员互帮互学紧密团结》一文中,见到有“■族”之称,我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查对了《我国少数民族简表》中所列的55个少数民族,都没有找到“■族”的名称。是不是象“阿细”、“撒尼”属于彝族支系一样,“■族”也是南方某个民族  相似文献   

8.
史籍在记述南方古代民族之种类时,曾多提到俚人。《北史》卷九十五“论曰”:“南蛮”种类非一,其流曰蜒,曰獽、曰俚、曰僚,曰(?)。《隋书·南蛮传》重叙上述种人之后,指出其古“先”所谓百越是也。这一记载反映,俚人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中的重要部分,她曾经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对我国南方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六朝以来岭南俚人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教于各位同志。一、关于“里”、“俚”、“黎”称称岭南古代少数民族曰俚,始于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其载曰:“广州南有‘贼’  相似文献   

9.
知识荟萃     
胡笳,最早流行于我国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中原地区称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胡”,称其人为“胡人”;而“笳”,是指一种吹奏乐器。胡笳,也就是胡人吹奏的乐器。元代成吉思汗率部征战疆场,战事纷繁,胡人常在马上“鸣笳思乡”。经查阅《元史·礼乐志》、《清会典》、《承德避暑山庄清代宫庭、寺庙音乐》、《赤峰雅乐》等历史资料,参考赤峰市元  相似文献   

10.
二胡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胡的前身叫奚琴、胡琴、嵇琴。根据宋朝《乐书》中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可以看出,奚琴是奚族人非常喜爱的乐器。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对奚琴的记载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据《辞海》(简缩本595页)上说,元代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氏)”《民族词典》上也说他是“回回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讲:“元明以来,回回中涌现出象诗人萨都剌……等人,为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见184页),通过上述大型工具书来看,萨都剌是回族人。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冶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的总称。《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一种一册,71万字,该书是一部专门介绍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著作,综合叙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现状,阐述了党的民族政策,介绍了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57种57册,约660万字。该套丛书分别介绍了各少数民族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记述了各个民族的族源、族称、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形态、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上与周边诸民族的关系、各个民族的革命斗争以及对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丛书把民族史的研…  相似文献   

14.
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是神鸟的崇拜者,所以“傩文化”也就是“鸾(luan)文化”;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所以“傩文化”也就是“糯文化”。由于原始人的语言简单,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往往是用一个相同的音加上声调变化来表达,有了文字之后,就用象形、会意、记音等方式来…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民委信息中心、新闻办公室主办,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报社、民族画报社、《中国民族信息年鉴》编委会、国家民委网站共同协办的“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于2005年12月27日在京举行。中央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学术研究单位的有关专家、国家民委有关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读者代表等参加了评选。“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是:一、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二、我国首次编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规划;三、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四、国…  相似文献   

16.
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蕃”字有众多词义,本文仅涉及民族族称的部分。“蕃”通“藩”,具有屏障之意。例如《诗·大雅·崧高》曰:“四国于蕃。”蕃字又是古代汉族对外族的称呼,例如:《周礼·秋官·大行人》曰:“九州之外,谓蕃国”。因此,“蕃”最早应是古代中原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泛称,而不是仅指西部民旅。唐代,由于藏族先民在青藏高原建立以“吐蕃”为称号的地方奴隶制政权,人们用吐蕃来专称藏族。但唐宋以下,史籍  相似文献   

17.
由国务委员、原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题词,国家民委副主任文精作序,中南民族学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系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该《丛书》由《血浓于水》、《保家卫国》、《救亡图存》、《沧海桑田》和《文明奇葩》五个分册组成,共计115万多字。《丛书》以翔实的史料,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参加爱国救亡运动,维护民族团结,开发边疆和内地,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所反映出的我国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和血…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里,“蛮”作为现已消失了的古代民族,是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的。如果追溯到有正确纪年的《左传》所记载的公元前611年“庸人帅群蛮以叛楚”开始,“蛮”在我国历史上活动的时间就有2000余年之久,其纵横骋驰的区域则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南部中国。然而,对这样一个曾经长期活动在广宽地域上的古代民  相似文献   

19.
冯建勇 《民族研究》2022,(1):133-142+146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传统,尤其是民间文学,很早就引起各民族文人学士的注意。一些民族很早就出现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书面抄本并流传后世,一些杰出的古代少数民族作家有作品乃至文集传世。例如,汉代刘向《说苑·善说》所载的《越人歌》就是公元前500余年时的古越人(南方少数民族)所创作的民歌。又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的《白狼王歌》则是汉代一个氐羌人部落所作。可见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收集记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作为一项有意识推动的事业,则是在1949年之后。20世纪50年代,在大陆开展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