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严歌苓的小说《雌性的草地》描写了在20世纪那个“红色的年代”女性知青像男人一样放牧军马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她们遭受人性摧残的悲凉人生和不幸命运。虽然女知青们都相继戏了“崇高”理想的祭品,但是在被“雄化”、“物化”过程中,她们仍旧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渴望,悲情地呼唤着“雌性”。在这些女性牛命中,人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她们身上那抹...  相似文献   

2.
知青作家在 80年代表现出“神奇土地”拟构型、“知青苦难”状写型和“远村岁月”感悟型三种精神姿态。其共同的心理基点 ,是知青时期“生命乐园”失落后的命运自悲情结。心理逻辑分别表现为“殉道”意愿及其自我维护、自命优越及其自悯自谅、自伤身世及其对乡村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的情节叙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农村女性形象:理智早熟、工于心计的女强人玉米;漂亮聪明、要强风流的小妖女玉秀;聪颖娇媚的红颜祸水柳粉香;被蹂躏却又沉默的王家庄的其他女人们。她们个性迥异,但却命运同悲——匍匐在男权阴影下艰难求生,在不如意的生存困境中奋力抗争,最终却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她们悲惨的命运折射的是那个特殊年代权利对人性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70年代末期出现的知青小说开创了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先河。但是 ,今天重新审视知青小说 ,就会发现其创作上的某些局限性 ,诸如“自己写自己”、单薄的人物形象、雷同化的结局等等。  相似文献   

5.
“时代女性”是茅盾从《蚀》开始,在几十部小说(包括长、中、短篇)中塑造的系列形象。所谓“时代女性”,是指那些置身于时代政治风云变幻之中的新女性。虽然“这些新女性的思想认识,声音笑貌,各有特点”,但是,作者总是把她们放在时代的漩涡和斗争的洪流中,着重展示她们的人生道路和个人命运,借以反映礼会问题。也就是讲,这些“时代女性”,始终是和时代联结在一起的,或跟着时代步伐的前进而前进,或随着时代潮流的消退而消退,在她们身上,有着更多的时代风涛和政治浪潮的投影。这些“时代女性”,按  相似文献   

6.
丁玲和萧红继承了新文学的传统,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多情,以及觉醒女性特有的大胆与狂热,亮出了中国妇女求自由、求解放的旗帜。她们以各自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反映了“五四”以后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女性两种典型的心理状态和人生道路,从而构成了3D年代左翼女性文学的两大主色调。  相似文献   

7.
黄蓓佳 《金陵瞭望》2008,(22):17-17
那年恢复高考前我在长江江心的一个小岛上插队劳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个长青岛上“接受冉教育”4年了,而且我早已准备再继续个4年或者40年也说不定。那时知青除了老老实实“扎根”外,还能有什么企图?没有,也不敢有。不过我算是个例外,因为我在1973年就已经写小说了——当时写小说就是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妇女,她们为美而生,为爱而生,为人类的幸福、人类的未来而生。因而,妇女形象也就成了作家、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批关注妇女命运的作家塑造出了形象鲜明的女性典型──她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各种文化的大碰撞使她们的情感、意识获得了新的“涅槃”,前所未有的复杂、丰富生活冲开了她们激情的闸门,带着崭新的时代意识和自己的独有特色,她们正进行着自己的追求和选择。俄罗斯文学也历来有塑造光采照人的妇女形象的美学传统,从普希金的达吉亚娜到屠格涅夫的叶琳娜,托尔斯泰的安娜,涅克拉索夫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相似文献   

9.
淘汰上世纪70年代的老土,现在是80后女生占据半壁江山了。她们新锐张扬、特立独行,她们性格大胆、思维开阔。那些办公室叱咤风云的精英,身份证上的年龄多显示198x;那些家庭内参“一把手”,也多为敢作敢当的“八婆”。甚至她们连床第之欢都自己做主,抛弃矜持,生猛登场。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是新旧势易的社会转型期,催生了为探索更大活动和发展空间而走出国门的“新女性”。其产生及发展是阶段性的,体现出中国留学女性群体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并逐渐增强主动性的动态过程。早期不甚完备的留学活动,使得女性留学生们在东西文化交织中所遇冲突颇多,她们在思想、学业、生活上都处于“非中非西”的两难境地,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人生道路和人格塑造。一直以来,世人对早期留学女性持有“超时代”的定位,以及“趋新求变”的形象认同,然而她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更多的是艰难挣扎与妥协。对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及社会性别,应有多层次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以个体化的叙述视角、伦理化的叙事结构,在悲喜相间的艺术张力中,反思与再现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生活与人生命运,缅怀那无法忘却的在知青年代谱写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2.
《日夜书》和《修改过程》通过对知青的生活史叙述,审视了知青一代的命运与思想。韩少功以复杂的文本和叙述回应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生存现实,他自觉远离80年代以来知青叙述的叙述成规,表现对已成定势的80年代历史记忆的重审和批判,从而将思考延伸进当下纷繁复杂的时代命题中,体现出犹豫不决和一言难尽的姿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的前三十年,始终处于政治的高压之下,在意识形态的允许之下艰难地生存.中国知青文学的表现可以作为案例来说明.文革后期,中国知青运动因为“株洲现象”的出现有了新的景观,知青文学也因此有了新的面目.《迎风展翅》报告文学集因其作为政治的推手而获得关注,但也因此失去文学性的存在.它扭曲转了中国知青文学的表现,成为政治的传声筒和工具,却因另类表现而在知青主流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的女知青形象陷入一种"误识模式"塑造之中,她们常常从误认自身的单一形象发展到发现自身的差异性,根据对当代变化的反思和阿尔都塞的"误识理论",伤痕文学中的女性活在想象的关系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会对她们"正确"的行为作出解释并让主体自觉地去接受它,她们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份的想象形成明显的"误识特征",并且她们的觉醒需要外部的刺激.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与伴侣》2011,(12):8-11
“轻熟女”一出现就获得了年轻职业女性的青睐,这本是某时尚品牌开发出的新名词,泛指25~35岁之间、新兴的都会精英女性。“轻”,指的是外貌年轻;“熟”,指的是内心成熟,装扮得体,谈吐优雅,独具品位。岁月不但在她们的脸上也在她们的心里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她们在最初的疼痛中体悟了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因而,她们开始学会将感性与理性适当调配。她们合理地克制自己的欲望,辨得出正确的人生方向。她们坚决不做“月光”,也从来不需要担心经济状况。她们有足够的阅历,可以令自己举止得当,遇到所有的问题都会淡定自若、沉着冷静。她们细致而周到,会顾及他人的想法。她们享受流行而不盲从流行。  相似文献   

16.
记者:马教授,听说这两年您在做一部电视专题片叫作《中国老三届》,您是怎度想起搞这部片子的呢?马小军(中共中央革校教授,以下简称马):我对“知青”(知识青年的简称)题材一直比较关心,从1979年开始的“知青”热大概经过了几个浪潮,我一直都很关注,因为自己是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那些年的经历对于自己的影影不管怎样,至少它给每个个体留下的东西一定是终身难忘的。你想把它忘却,想把伤疤抹平、淡忘都是不可能的。我从1978年开始一直讯书、教书,在文化知识圈子里,对有关“知青”的文学活动、社会活动都比较关注。…  相似文献   

17.
创化衍变、历久弥新的知青文学创作●黄曼君我爱读当代、尤其是新时期文学作品。其中,知青题材是我很感兴趣的一种。记得在“文革”中读过小说《征途》、长诗《金训华之歌》,激动过,也留下了遗憾。80年代中期,以反思心理读《今夜有暴风雪》,流着泪读《桑树坪纪事》...  相似文献   

18.
在铁凝盼作品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多姿多彩,她们的命运也坎坷曲折,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在对自己内心深处的花园的前进的过程中,有的人迷失了方向比如司绮纹,有的人在这条路上走的步履艰难比如白大省,有的人走向了幸福的歧路比如唐菲,有的人真正的找到了幸福的归宿比如尹小跳,作为女性的铁凝用她对女性心理深刻了解,怀着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女性同胞的爱,用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出不同年代不同性格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不同心理及最后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知青文学是我国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主体是知青小说。大多数的知青小说家多采取或哭诉、或讥讽、或咒骂的方式来展示“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境遇,而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却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所特有的真诚与“英雄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0.
《女人世界》2005,(10):24-27
她们经济独立,拥有一份能够保证自己的生计并借此追求精致生活的薪水。 她们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别人安排的生活,她们离开父母独居.也不搬进男友的公寓。 她们不是二八少女.当然.也早已经不是处女。当男人在网上热火朝天地讨论处女情结的时候,她们鄙夷地用鼠标快速翻页:“女人跟男人一样。有追求快乐的权利。” 她们看最新的影碟。去最酷的酒吧;她们必定有一款Dior的POISON珍藏;她们或者穿不起CHANEL,但是会在书架上放上一本CHANEL的传记。她们身上有时尚的标签,却痛恨别人称自己时尚女郎.因为“时尚是肤浅的。只有经典才能永恒”。 于是.当美国新近上映的《全职浪女》(Fish without a bicycle)的女主角在走马灯的约会中试探爱情的温度,在女人是否真的需要男人的想法间徘徊时。她们看了之后会“余也心有戚戚焉”。 于是,我们给她们一个新词——“全职辣女”,“全职”.是因为她们有自己职业的一方天空;“辣”,是因为她们独立自由畅快淋漓的生活方式。 不过眼下,她们遇到一点困扰。就是一贯自由放任的她们,遇到了Mr.Right。身在东方的她们,还是多少会受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的诱惑。但是男人们却说:你是最好的情人,不是最好的妻子。 她们开始有一点点怀疑:“辣”之后.是否还应该考虑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