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析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岱舆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他的著作《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以犀利的笔触,明敏的思辨,把伊斯兰教哲学与我国儒家传统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持一家之言,独步当时思想论坛,与释、道、儒渚家互相辨难,阐释已见,使伊斯兰教学说,在我国思想界崭露头角。王岱舆的宗教哲学思想是很丰富的,值得研究的。特别是研究他的宗教伦理思想,是揭示伊斯兰教哲学与我国儒家传统哲学思想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探求伊斯兰教何以能在中国传播久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今天我国各族穆斯林建设精神文明也有着历史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真食品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瑞海 《回族研究》2004,(1):100-103
清真饮食是指按照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可食用饮食。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清真”二字的解释说:“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王岱舆:《正教真诠·正教章》)清真食品不但为回族等各民族群众在生活上提供了美味佳肴,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清真食品已发展为一种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道路。那么,清真食品有哪些特点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悠久的历史性清真饮食由来已久,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元时代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回回民族的形成。中国清真饮食的起源,应该说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  相似文献   

3.
季芳桐 《回族研究》2007,(1):109-114
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系统地批评了儒家尤其理学思想家在理(性)与气方面的思想理论,指出“理本气用”与圣贤气禀论,“理同气异”与“理异气同”之间存在矛盾或悖论,并认为,性善、性恶、性三品的界说,以及由此引发的分歧使民众在道德修养方面难以适从。经过王岱舆的质疑与批评,宋明儒学理论上的诸多矛盾暴露出来。王岱舆由于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因此能够发现儒家理论中的一些矛盾,尽管他这方面的批评和解构或有可斟酌之处,可是其与人为善的动机和研究的成果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一个宾馆的“回民餐厅”里,就餐的维吾尔、哈萨克族同志提议:将“回民餐厅”改为“清真餐厅”。因为“清真”能包括“回民”,而“回民”不等于“清真”。这是为什么呢? “清真”二字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对诗歌创作而言。在这里“清真”二字是指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北宋词人周邦彦把自己的词集题作《清真集》(即《片玉词》),而他的词追求典丽,流于雕琢,恰好与李白的主张相反。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  相似文献   

5.
王岱舆所谓"正教",即伊斯兰教.所谓"正学",就是以伊斯兰教经训为内容和对象的学问.也就是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宗教知识就是所谓"正学".明清之际的穆斯林学者从伊斯兰教立场出发,以弘扬伊斯兰教义为宗旨,在探讨"正教"与"正学"时,有时涉及对于儒释道各家思想学说的批评和议论,为我们提供了伊斯兰教关于该问题的一种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6.
马景 《回族研究》2011,(2):45-53
马君实作为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汉文译著家之一,学术界很少对其有独立的研究。一般认为他是王岱舆的弟子,直到《经学系传谱》一书出版以后,认为他是王岱舆的老师。由此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对马君实的生平和著述作一个初步的考证,以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7.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在中国伊斯兰教由衰微走向进一步发展之际,王岱舆开始著书立说,实现他以儒解经、伊儒相通,立志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使命。王岱舆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学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围绕宗教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以及慎修教育思想,对王岱舆的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W·海西希(walther Heissig)1913年12月5日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在维也纳,他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为了开扩视野,扩大知识面,一个时期,他特别热衷于阅读S·海定的早期著作,如《穿过亚洲沙漠》、《在亚洲的心脏》及《从北京到莫斯科》等。这些著作对他日后选择研究方向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清真?     
《中国民族》2015,(2):39
"清真"一词不是阿拉伯语,而是古代汉语,它的原意是作纯洁质朴解。唐宋时期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以"清真"一词入诗。唐代姚合《寄石书院僧》一诗中有"不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的诗句;李白的几首诗中有"裴子含清真""、右军本清真"、"垂衣贵清真"等诗句;宋代陆游《园中赏梅》诗中,有"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的诗句。到了明代中叶,穆斯林逐渐赋予"清真"一词新的涵义。明清之际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在解释教义时说,"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长存、无所比拟。他们以"清净哉,真主"和"真主至清至真,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到银川,在南关清真大寺门前,看到一家标有“银川市清真用品门市部”字号的小商店在销售两本非法出版物。其中一本《礼拜的基础知识》,另外一本《十二复生》,都是用5号字铅印的32开本的  相似文献   

11.
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回族思想家、“天方学人”刘智 (约 1 660—约 1 730 ) ,从伊斯兰教教义学的立场出发 ,基于在中国弘扬伊斯兰教教义思想的神圣使命感 ,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 )学养与系统的回教教义学研究 ,在吸收回族先贤王岱舆 (约 1 580— 1 660 )、马注 (1 640—约 1 71 1 )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终于构建了以“真一说”为基础、以“人论”为主要内容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本文拟对刘智在创建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 ,如何吸收和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其概念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有了回族书籍,回族古籍整理工作就从未间断,它是书籍阅读与利用并使知识不断延伸与再造的内部要求,并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具有学术规范的现实意义。现存400余种回回古籍正处于流散、损坏之中,编辑《回回古代全书》(纸本、光盘)的构想若能付诸实际,可彻底挽救这批濒临灭亡的珍贵古籍,并辑佚、复原主要著作,为深入开展回族文化研究备一份权威性的基础材料。最后,就现代书籍中有关郑和的错误记载,通过考证原著,对《航海图》的编著者、郑和朝觐等议论纷杂的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转变人们的思想作风、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工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掌握和运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介绍了经常采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引入了非智力因素,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金强  白贵 《回族研究》2020,(1):12-16
《申报》自1928年开始报道达浦生,达浦生时任上海穿心街清真寺教长,《申报》初期对达浦生所参与宗教事务处理的报道,奠定了达浦生回教代表的良好媒体形象。随着达浦生宗教事务、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增多,《申报》对他的报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尤其侧重报道其社会协调和参政议政工作。1932年北新书局侮教案,达浦生担任了重要的协调与解决角色,《申报》给与了追踪报道。1947年前后,达浦生作为参政员活动频繁,也屡被报道,其以不同身份参加当局的会议与活动,在《申报》中也形成了一次报道高峰。《申报》对达浦生的报道,与当时其他报刊对达浦生的报道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互证作用,对当时一些关涉回族重大事件的报道,形成了重要的事实补充和舆论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献甫是清代著名的壮族诗人、学者,在岭峤壮族古典诗人中,是卓然独立的大家。其纪游诗内容多样,包罗丰富,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世心史。郑献甫的行走人生标举了封建时代文人独具特色的人生范式,给予我们较为丰富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视史书文字表述的传统,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是一位自觉地提倡、发扬这一传统并身体力行的学者,他在很多论著中强调了史家要重视史书文字表述、加强文学修养的问题.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在<白寿彝史学论集>中有突出的反映,总结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当前的史学工作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人研究及调查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日本和西方的馆藏,利用方志,重新审视并考证了刘智著述的写作、原刻及版本情况。以驰名的三部著述为中心,兼及其余十一部著述。新发现了刘智的不为人注意的两部著述:《典礼本经》、《性理本经》,和一部未刊著述《千问录记》,辨析了一部他人的著述:《真功发微》;认为对其著述的注解、校补、改编或...  相似文献   

19.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学家杨怀中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学者而言,肉体的生命结束了,但学术生命没有终止,先生身前所著的学术著作、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会因后来者的阅读和传承而得以延续。文章以杨怀中先生的《回族史散论》为切入点,回顾杨先生的系列著作,梳理杨先生的学术心路、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以期在先生学术著作和为学之风的勉励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