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越南的经济改革一直是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取向的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越南已初步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千疮百孔、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并正在以腾腾欲飞之势直追东南亚诸小龙。越南理论界认为,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方面,越南是步伐最快、最坚决、走得最远也最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越南的经济改革在许多方面借鉴,吸取了中国的经验,而我们也可以从越南市场取向改革的发展轨迹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十多年历程,虽然曲折甚多,道路坎坷,然而毕竟沿着市场经济取向获得了巨大的进展。对1979年以来的经济改革,无论我们怎样评价也不为过。目前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正在以更新的姿态和更大的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迅速推进。实践启迪理论,深化改革更需要理论的指导。深刻地反思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改革的实践仍然停留在浅层问题的解决上,深层的问题尚未触及。改革的理论研究也还停留在对策层次上,深层的理论支点研究被遗漏了。这是目前改革深化的重大障碍。本文试对经济改革作深层的理论反思,以期推动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有计划的市场机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这种以市场取向为目标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一些深刻的矛盾和选择,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一、市场机制结构与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发达的市场机制是一个由灵活的价格、高效的企业、完善的市场、健全的法规和有效的宏观控制组成的有机整体,这既反映了市场机制的内在结构和本质,同时也决定了深化改革的具体方向。从建立市场机制的整体改革要求来看,当前经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最重要的矛盾和问题是:作为市场机制最表层的商品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而发达市场所要求的资金和劳动市场却只具有萌芽的形态,与商品市场运行相联系的价格体制改革已获得巨大进展,而作为市场机制深层基础的企业制度和要素市场的改革却相对滞后难以获得实质进展,因而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4.
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经济.如何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关于市场和政府相结合这一错综复杂问题的争论,在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学术理论界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假定前提,即在我国现阶段.市场机制不仅是完善的而且政府职能界定是合理的.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为此,仔细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状况和政府状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已走过20年的历程。这20年大体上说只是国有企业体制外的改革。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攻坚战。在企业产权改革问题上,人们已不存在思想禁区和政策障碍,关键是肯介入的非国有产权主体非常稀缺而必须解决非国有产权主体生成机制的问题。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和我国实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把这种机制概括为“多元路径选择机制”。具体包括:募股融资、售股变现、兼并收购、债权股权转换、合资、职工持股、经理持股。  相似文献   

6.
市场取向与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这是我们考虑一切有关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商品经济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取向的改革。所谓改革的市场取向是指,以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建立能发展市场调节激励作用的机制,建立与市场规律、市场运行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为目标的改革。以市场为取向,意味着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基础上。重新塑造经济活动的主体。重新调整社会各部门、企业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主体首先必须是市场主体,这里的关系亦首先必须是市场关系。可能出现的责难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是否意味着放弃计划?是否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一) 计划与市场作为一对范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被人为地夸大,以至于视作如冰炭不可同炉。实际上,在经济、社会乃至自然界,具有矛盾性而安然并存、相互作用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20年。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是经历了一些曲折过程的。对某种改革的思路或模式做一些探讨式的评析,谈一点个人的见解,也许不是多余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市场取向改革。所谓市场取向,就是逐步缩小乃至最后取消原有的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并逐步扩大和加强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模式,经历了不断探索的曲折的前进过程。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到计划与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滞后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资本结构理论,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深入探讨阻滞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性根源,并就强化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历史境域的现行制度安排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深层机理研究暴露出问题本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创造条件、把握时机,将进一步促成我国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问题研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我国法学界关于经济法根本价值取向问题研究诸观点,从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经济法的本质属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看,我国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都应该是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保障我国经济法根本价值取向的实现,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责,共同调节或调控好经济;以人为本,力促民生,保证实质公平;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的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文化研究向深层拓展,企业文化,这一以前鲜为人知的文化样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企业文化是国外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理论,它是西方企业界和理论界在对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文化学理论的综合探索与研究中提出的。它的出现,不但在管理学界引起了一场理论上的革命,也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大论战 随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的决定》的发表,在社会主义是不是商品经济这个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的看法基本上走向一致,但在理解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中人们公认的是计划取向论与市场取向论之争。  相似文献   

12.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管理"有余而"浮动"不足的缺陷.要在后危机时代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必须进一步推进我国汇率机制改革.一要提升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向要素市场扩展的转变;二要克服非理性的"浮动恐惧症",促进外部失衡向均衡的转变;三要化解汇率稳定与币值稳定的冲突,促进内部失衡向均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20年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我国的改革事业,整整走过了20年光辉而艰难曲折的历程。20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取向,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历史性课题。从最初的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再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一目标模式,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朝着市场化这个方向前进。改革过程中困难、矛盾、问题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4.
十年改革,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当前,在清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新情况卞,我们更现实地面临着是确立市场取向还是政府取向的改革目标,是建立怎样的计划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源流和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经济学是创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源泉  马克思所创建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理论层次丰富、理论预见深刻、理论框架完整的科学体系 ,其中蕴藏着鲜明的人文精神和批判倾向。马克思所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全然不同的理论参照系 ,通过这个参照系使我们能够看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另一方面 ,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方向 ,从而使我们既坚定市场取向的改革 ,又能在市场化改革中避免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严重的社会动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相似文献   

16.
市场就业简论蒋学毛(湖南益阳市劳动局)近两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得到迅速培育和发展,就业的市场化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这种市场取向改革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市场就业在我国行不行得通?这一...  相似文献   

17.
儒家义利观与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田秀云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的经商热情空前高涨,纷纷下海经商,从而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活跃了市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当前经商大潮中.还存在着更为深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这...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是合乎我国当前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律的必然状态,是从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向另一个经济发展阶段过渡的转换期。追求质量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增长,而是要在速度换挡过程中构建起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为新一轮增长创造条件,进而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和动力重塑、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下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等,实现路径在于改革,改革过程中应该坚持质量效益价值取向、市场配置资源取向、创新驱动取向、生态取向、民生取向和包容性取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改革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两种改革必须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成败得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小平同志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以市场为取向,不仅经济体制改革不能成功,而且不能推动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同样,政治体制改革不以民主为取向,也不仅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成功,而且不能促进甚至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四川农业市场化程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是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端倪,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四川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开始最早的两个地区之一,经过20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其农业的市场化进行到何种程度呢?本文从理论上对市场化程度给予了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测定农业市场程度的指标,对四川农业市场化程度给出了测算结果,并对其结果做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