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丽 《理论界》2010,(8):166-167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些不便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话。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使人尴尬,惹人不快,遭人讨厌或令人害怕。如直接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粗俗,轻浮,无礼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创造了委婉语。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本文主要介绍委婉语的特点及使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委婉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语(euphemism)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各语种均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社团、不同的社会层次都有某些特定的语言手段进行委婉表达。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它不直接明白,而是含蓄曲折地把人们通常不愿接触、令人不快、厌恶、害怕的东西或一些令人尴尬...  相似文献   

3.
英语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对委婉语的了解,可以减少语言交际中的困惑或尴尬。而且,通过使用更文雅或适当的英语委婉语,可以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本文旨在用具体实例论述交际中的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发展、构成、分类及其语用功能,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委婉语的作用和用法,达到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国宁 《理论界》2006,(7):276-277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以不直接表达出自己要说的话,这种采取以间接、动听、柔和、含蓄的语言表达或暗示难听的或不便直接提到的对象来避免尴尬的修辞格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委婉语(euphemism)。此词来源于希腊语“说动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讲话”。委婉语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采用的。虽然所用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不同,但委婉语无论在书面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具有普遍性。作者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及日常英语学习和积累,用大量例子进行归类、分析、总结,认为英语委婉语作为语言现象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润滑剂作用。因此,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恰当使用委婉语不仅反映说话者的思想修养和语言修养,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方便与好处。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语言社团、不同的社会层次都有一些特定手段来进行委婉表达。委婉语是突破传统狭义词汇层次的广义委婉语。英汉委婉语在构造手段以及所揭示的文化意义方面都是不同的。英汉两种语言中各有独具特色的委婉语构成手段 ;同时 ,不同的历史、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在英汉委婉语中也有不同的反映。这一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汉英两种语言特色以及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欧阳旭 《云梦学刊》2006,27(5):139-141
"委婉"是一种可以脱离人的自然语言而独立存在的、人类普遍认为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委婉话语的特点包括礼貌原则在委婉言语交际中的首要或重要地位;委婉语掩盖和篡改某种基本真实,违反了质准则;委婉语源于权利强加于事物的暴力,它的产生、变更和发展体现着社会权利的意志.  相似文献   

7.
一、委婉语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委婉语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 ,力图替代、掩饰、衰减婉指语的禁忌、直接和粗鄙 ,它是在一定的言语共同体内 ,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 ,为避免不便明说的意义或意图 ,采取婉转间接的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符号。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在各种语言中是共存的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经常耳闻目睹。英语委婉语常用迂回、借代、缩略 (用禁忌语的首个字母合成新词或将较长的词语截短 )、同义或近义词替换等手法表达一些令人难堪、不快、…  相似文献   

8.
汉语"死亡"委婉语因蕴含丰富汉文化信息给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带来交际障碍,文章以此为着眼点解析了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来源、文化成因、认知表达方式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战争辞令"中,委婉语体现的是一种交际策略, 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纵观"战争辞令"中运用的委婉词语,使用者的动机不同, 委婉语也就体现出或掩饰或礼貌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波 《南方论刊》2007,(3):100-101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雅语。它的基本特征是用一种令人愉快、尊敬有礼的既不能明言,又得拐弯抹角,得体婉转的表达方法来代替令人不快,粗俗无礼,听起来刺耳的说法。英语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个社会只要有禁忌现象存在,语言中就有相应的委婉语,英语委婉语也是英语修辞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广泛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贺芸 《学术探索》2002,(2):146-14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类探讨汉英语言禁忌 ,分析了语言禁忌的社会心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关系、守禁与违禁的目的及后果和语言禁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英“死亡”委婉表达的异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委婉语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共存的现象。它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从宗教文化、民族情感和社会地位三个角度对中英“死亡”委婉表达方式异同的探讨分析,揭示了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孙向华 《兰州学刊》2011,(10):211-213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汉语委婉语体现"礼"、"和"的文化特征以及谦逊、含蓄的文化心理。同时也是宗法观念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探讨和分析一直方兴未艾。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之上的关联一顺应模式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根据此模式,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过程是依据交际语境,寻求最佳关联,顺应关联假设,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过程。该模式有效地剖析了交际中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出动态语境对交际双方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属于同一基本范畴中的典型成员(即“原型”)和非典型成员(即“边缘成员”)。禁忌语具有该类范畴的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在概念上更具凸显性,更易引发人们较高的认同率,使人们产生较为敏感、激烈的认知心理反映;与其对应的委婉说法则具有较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且其边缘属性易与临近范畴属性相交叉,人们对此产生的认同率较低,引起人们的认知反映较模糊,产生的不快也较少。而且,人们使用委婉语时,会凸显不同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带有个体差异的认知心理意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已成为中国翻译界热点。然而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现状仍不乐观。通过利用大量调研结果、具体实例,归结出当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几大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公示语的不同功能及"三贴近原则"及译者主体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尝试运用Langacker(1993,1995,1999)的认知参照点(CRP)理论对《红楼梦》中的称呼语系统进行解读。称呼语常用的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代词及零形代词等三类名词表达式(NP)。文章依据认知参照点理论先后以对称和自称两种视角分别对《红楼梦》中以上三种语言形式的称呼语进行了意义识解。在进一步的讨论后,文章强调了参照点在称呼语意义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是人类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大体上可分为传统委婉语和风格委婉语。具有避讳、礼貌和言外行为的功能,同时委婉语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9.
陆礼春 《阴山学刊》2007,20(3):60-64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替代禁忌语的修辞形式,也是进行策略表达的语言形式。从社会语用学角度看,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维系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委婉语具有间接性、模糊性、可变性的语用特征,委婉语具有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美化功能。要根据语境来正确、合理、得体地使用英语委婉语。  相似文献   

20.
汉语委婉语的语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它具有间接性的表义特征。从语义学的 角 度看,委婉语可分为语义的扬升和语义的减弱两大类。汉语中有不少能用作委婉语的多义词 ,往往是因它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或打比方产生了一个新的委婉义。对于言语中的委 婉语来说,尽管它是语言中的偶发现象,但它在构成上仍然有一定的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