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石达开被俘问题,史学界存在着原则性分歧.弄清楚石达开被俘问题真相,对于正确评价石达开和揭示太平天国后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有一种说法,叫作“受骗中计”说,大意是:石达开部在紫打地被围后,进退两难,急需寻找出路.清将杨应刚等利用这种情况,去石营游说,以谈判出路为饵,诱骗石达开到清营;石达开因而当了俘虏.根据主要是《越嶲厅全志》.此书能够证明石达开是“受骗中计”么?否.因为事实真相是: 第一,石达开部“进退战守俱穷,颇有降心”.  相似文献   

2.
再论石达开的出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受到洪秀全的猜疑及诸王的排挤,愤然率部出走。石达开出走后始终坚持革命斗争,没有脱离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和原则的指导。石达开的出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从侧面证明了由于农民小生产者分散、狭隘等特点,使革命团体缺乏统一的意志和远见,其失败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起义军中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本文从他的出身、参加起义的经过、在起义军中的作用和地位出发,论述了他与太平天国最高领袖洪秀全的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对石达开“出走”的原因、责任以及对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并对学术界加于石达开身上的不公之词,进行了辩驳。  相似文献   

4.
石达开等题壁诗在今广西宜山县(原庆远)北山白龙洞。诗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序文,接着是“翼王题”的落款与和诗,以及元宰张遂谋、地台右宰辅石蔡亲、户部大中丞肖寿鐄、礼部大中丞周竹歧、兵部大中丞李遇隆、吏部尚书孔之昭、户部尚书李岚谷、礼部尚书陈宝森诸大员的和章;第二部分江右李岚谷古风一篇;第三部分工部大中丞吕玉衡和精忠大柱国朱衣点的和章及附录楚南刘云青原韵。石达开所题原诗:“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白龙洞诗刻是研究太平天国后期石达开思想、活动的珍贵史料。诗刻序文的落款明确地刻上“翼王题”三字。翼王是洪秀全在1851年永安封王时给石达开的封号。石达开承认这一封号也就是仍然承认洪秀全的领袖地位。另从诗刻仍用太平天国正朔、遵天国礼制等,说明石达开仍打太平天国旗号,坚持反清斗争,大节无亏。在石达开的诗中还重申了“毁佛崇天帝(即天父上帝),移民复古风”的主张,这是无可非议的。但  相似文献   

5.
石达开从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为这次农民战争的准备与金田起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后南征北战成为太平天国的先锋主将,被清军称为“石敢当”,被天王号为“翼王”,为太平天国建都金陵和达到鼎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整体看,石达开被忌负气出走对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釜底抽薪”的损失。危害了农民革命的整体利益,是农民阶级属性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所造成的。史实证明,石达开所走的道路是完全错误的。在残酷的斗争中,任何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和幻想都会给统一的农民运动带来巨大的损失。总的看石达开既不像我们想象的农民英雄那样完美无暇,也不像有些人所评论的那样,为个人利益而卑鄙无耻。在石达开的一生中既有光彩照人的业绩,又有使人称道的性格。但时代环境和农民阶级的属性,使石达开的结局造成我们不甚满意的结果。这都是历史的必然,因此石达开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叙述了太平天国时期,湘军与石达开部对峙时,湘军运用各种途径搜集石达开部活动的情报,为镇压大平天国起义奠定了基础,从而说明搜集情报在战争中胜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起义著名领袖石达开的评价,虽然褒贬不一,但历来都把他在天京事变后率军远征是否“独树一帜”视作其是非功过的标准。本丈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作者认为,石达开在远征过程中未能另树旗号,“自立一国”,是在政治、军事、思想等方面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研讨太平天国军事史,研讨石达开戎马倥偬的一生,掩卷之余每每生出许多的疑问:石达开有那么高的军政才能,不足20岁即成为天父第七子,进入拜上帝会领导核心,21岁受封翼王,在天京事变前,屡打胜仗,深浮众望,以“犷悍多谋”、“骁果能战”①知名,以“宅心仁厚…...  相似文献   

9.
广西宜州市北山白龙洞外左壁刊刻的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及其部属题诗,是石达开现存诗文的唯一真迹:石达开白龙洞诗会诗文中透露出政治、军事信息;石达开太平军在广西庆远府毁庙灭佛的真实原由是"焚刹"征粮以解决军需燃眉之急;离开庆远后很快分崩离析的原因则是由于其回师广西实行的错误政策造成"民情恶",和始终遥尊洪秀全为真主而不愿自树旗帜,不能满足其部下攀龙附凤的愿望,加上艰苦的斗争环境促使原籍三江两湖的将士思乡之情日迫.  相似文献   

10.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导核心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多年来,在评价石达开的问题上,一直存着较大的、甚至全然相反的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从一八五七年五月以后就已经叛变了革命。有的说:石达开在大渡河“早就同敌人进行一桩黑暗交易,按官授职。”有的又说:“一八六三年五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顺场)陷入清军重围,抱着真心投诚,或可侥幸免死的可耻目的,向敌人投降。”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之一,对他的评价史学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来不同意见的讨论对于提高学术水平是有益处的,但“四人帮”搞的影射史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则是根据他们的政治需要出发,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或全盘肯定,美化为白玉无瑕;或一笔抹煞,丑化得一无是处。他们对石达开的评价也是如此,不作具体分析,全盘予以否定。为了拨乱反正,我们对石达开的评价,必须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加以分析。特别是关于石达开的出走和被俘问题,是评价石达开的关键,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于一八五七年五月底六月初“将合朝文武将兵带去”,远征不归。至一八六三年六月在四川大渡河全军复灭止,途经十余省,迂回数万里,历对七载之久。广西,是石达开远征中最重要的阶段,石部于一八五九年秋从湖南进军广西,在桂活动两年又三个月。在此期间,石达开坚持流寇式的作战方式,不知道战争,特别是一场长期的战争,不只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还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的全面较量。因  相似文献   

13.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 0年第2期发表了何长凤撰写的《石达开部“假道黔省,以入蜀疆”史略》(全文约6000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文论述了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石达开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巩固曾作了很大的贡献。1856年  相似文献   

14.
1853—1854年间,石达开奉命到安庆“抚民”,所谓“易制”一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有过争论。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石达开安庆“易制”篡改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改变了革命的性质,是一种倒退行为。近年来不少同志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的代表性看法是,石达开安庆“易制”改变了“东贼苛制”,所谓“东贼苛制”,“实际上就是指《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石达开安庆“易制”,“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最初提出者和实行者;“易制”不仅不是倒退,而是推进农民革命事业的行之有效的积极行动。①我基本同意第二种意见,但对其中的某些提法持保留态度。我认为,石达开在安庆“易制”,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而是部分地实行、部分地变更,因时制宜,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是一次农民革命战争,土地问题必然是它始终注意的问题之一。一八五三年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开始建立起革命根据地,是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①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八五四年夏秋之际,又由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共同上奏天王,提出  相似文献   

16.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胜利通过彝民区,来到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安顺场是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所率大军覆没之地。蒋介石妄想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把红军歼灭于大渡河畔。为了粉碎蒋介石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5月25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团2连17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乘一条小船驶向对岸,敌人以密集火力阻挡勇士们前进。在红军的火力掩护中,神炮手赵章成以仅有的4发炮弹准确地打入敌阵,掩护勇士们强渡成功。接着红四团日夜兼程急行军240里,于5月29日晨先敌赶到泸定桥头。随后该团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  相似文献   

17.
1856底,洪秀全在杀掉韦昌辉和处死秦日纲后,迎接石达开回天京。在众人拥护之下,洪秀全因时就势,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由"翼王"变成"义王",但是,洪秀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任用石达开,为掣肘石达开,洪秀全同时封自己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而安、福二王心胸狭窄,眼光短浅,无能却又固执。石达开对安、福二王理政表现的昏庸深为不满,对天王的猜疑更为不安,逐渐与洪秀全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了,石达开最后被迫再次出走天京,全军覆没于四川大渡河畔。  相似文献   

18.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中的著名人物,历来对他的评论有褒有贬,这种在学术问题上的争论,完全是正常的现象,它有助于推动历史科学的研究。但在“四人帮”猖獗时期,霸占在史学阵地上的南霸天、北霸天一伙把历史科学糟塌得不成样子,一切历史研究都必须纳入“古为帮用”的轨道,否则棍子、帽子一齐飞来。他们把石达开定为“可耻的叛徒”,这种粗暴的态度,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是不利于对一个历史人物作出最终的正确结论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三年间,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在四川进行过英勇的战斗,表现了“革命军队的高度坚轫性。”这支太平军虽然最终在大渡河南岸一败涂地,惨遭覆灭,但是,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和地方封建势力,扩大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鼓舞了川、滇、黔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其英雄事绩,至今仍在四川人民中间传诵。太平军在四川的悲壮历程,是太平天国史事中重要的一部分,曾经引起许多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的注意。但在迄今为止的有关著述中,对于这段史实都是语焉不详的。为了对这一段史实作一些补充,本文主要根据四川的地方志书,参考清朝官书和奏稿,以及实地调查得来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石达开评价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原则分歧。其主要分歧点是,如何对待一八五七年石达开的出走和一八六三年在大渡河的晚节问题。有人提出,石达开在一八五七年大搞分裂主义,企图“拥众自雄”;一八六三年于大渡河向敌人“乞降变节”,因此,石达开是一个“确有变节思想和行动”的人。本文仅就上述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