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坊始设于唐代,对唐代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宗设立教坊的直接目的在于安置原藩邸的乐工与宦官;唐代第一任教坊使为范安及,教坊使的职能是管理乐人与音乐,他们与音乐才华没有必然的联系;青楼与教坊关系密切,盛唐时它是教坊选拔乐人之重镇,中晚唐以后教坊加强了对青楼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之后的中晚唐,江南因北方动乱吸引了大量士人避乱隐居.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文化原因,一方面是唐代江南经济繁荣富庶,社会相对安定,山水优美;另一方面是江南具有悠久深厚的隐逸文化传统.江南隐逸生活激发了唐代诗人的创作灵感,促进了山水诗的兴盛,同时又使清丽圆熟的诗风在中晚唐流行.  相似文献   

3.
中晚唐时期,南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北方,长安逐渐以江南为根本。历史上的“江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较确切的江南概念到唐代才最终形成。唐代中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狭义的“江南”,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富庶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生存粮仓,“军国费用,取资江淮”;美丽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避难港湾,“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文化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人才摇篮,“当时东南多才子”,即所谓“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  相似文献   

4.
出现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唐传奇,是传统男权文化语境下的产物,也是由男性作家写作并以男性为想象读者的作品。然而,“女胜于男”现象基本上成为小说主流,直接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对女性的理性认识、推崇与褒扬,从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抒写透射出中晚唐男权主导社会下男性地位、能力的不济。这种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及女性思想解放完善诠释,对于后代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创新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音乐发达,乐工作为宫廷音乐组织、编排、演奏的主体,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小说中的乐工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艺术修养,而且表现了高尚的艺德和人格品质。在中晚唐战乱频仍、山河日下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流落各地,穷困潦倒,往往与一些同样失意的诗人邂逅,共同出现在小说视野中。此时乐工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意义,与失意诗人及其诗作一起生成作品文本的情感特质知音情结和黍离之痛。  相似文献   

6.
唐女侠传奇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文言小说的成熟期,豪侠小说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女侠传奇的大量出现.唐代社会崇尚游侠的风气,北方民族文化交融,文学题材的历史传承,唐代小说作家自觉的创作意识,以及唐传奇求新求异的体裁特点,都是唐代女侠传奇出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文学发展丰富而复杂的生态环境。中晚唐时期颇盛的杨氏家族,与文学发展的政治背景、社会因缘、地域环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加以该家族成员文学名家甚多,集中体现了对文学发展颇有影响的多方面因素。以杨氏家族为切入点,以文学发展为指归,关涉地缘、党争、科举、婚姻等诸多方面而考察中晚唐文学的生态环境,是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中侠女的命运模式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侠女题材的作品可谓是唐代小说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侠女题材的作品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侠女们的身份是各异的 ,或商女 ,或婢女 ,或将女 ,但她们却有着相似的打抱不平、惩恶扬善之行以及或为尼 ,或为道士 ,或不知其终的大致相同的归宿。这些侠女们的经历艺术化地再现了唐传奇与时政、社会、经济、思想等关系的现状 ,也适时地提出了女性的地位与才艺、女性的德操与自主意识等不朽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唐代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它全面继承了唐代以前多种音乐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融汇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历史上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统治者对音乐的爱好与提倡。但音乐教育对唐代音乐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因为较完善的音乐形式与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二是高度繁荣的音乐文化是音乐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的标志和最好的说明。因此,音乐教育为唐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不仅推动唐代的音乐繁荣,并对以后的音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唐代的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太常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来实施和展开。唐代音乐的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音乐文化尤为繁盛 ,帝王和艺术家都在努力营构这一音乐文化氛围 ,置身其中的杜甫必然受到这一音乐文化的浸染 ,从而刺激和触发他的艺术创作。同时 ,服膺儒学的杜甫治世理想又与唐代的音乐文化是相契合的 ,这就促使诗人自觉地表现这一音乐文化 ,形成杜甫诗文的音乐世界。在杜甫的诗文中 ,反复浮现诗人理想中的音乐意象 ,反复描写诗人对唐代乐舞的感受 ,反复出现的对开元盛世的音乐文化的追忆 ,加之诗人历经五十余年的兴衰治乱 ,因而使杜甫的诗文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唐前乐舞诗最多的是梁朝,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但与唐朝尤其是中唐乐舞诗相较,梁朝乐舞诗在描写对象、功能和写作目的三个方面与唐代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从梁朝乐舞诗的单纯描摹舞姿舞容的咏舞女变为唐朝的注重乐舞效果的赞舞艺,从梁朝的审美娱乐功能发展为唐朝的陶情、悟道、政治教化等多重功能,从描摹外物到抒情言志。实际上表现了两者一为娱乐一为礼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晚唐咏史诗的创作是中国古代咏史诗发展的一个顶峰,对于其兴盛的原因,学界多将之与晚唐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士子的悲剧心理相联系,从思想层面上探讨得反而不够。实际上,晚唐科举考试中儒学内容的增强,尤重史学,以及中唐文儒观念的流变及影响,是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儒学背景。明乎此,我们也更能理解晚唐咏史诗中强烈的现实旨趣,甚至于其“空言明道”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从阐释学的角度对南宋中后期"去意尚味"的诗学取向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对北宋尚意阐释学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振拨。"去意尚味"的诗学阐释滥觞于南北朝,而又与南宋中后期诗歌创作取法晚唐"韵味"的倾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钓鱼,本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庄子的《渔父》和屈原的《渔父》,乃文学史上最早以垂钓为题材的作品。唐代,佛学发达,中唐以后禅宗大行于世,钓鱼又带上了佛禅的文化意味,致使这一时期的钓鱼诗词具有了不同于初盛唐同类诗歌的创作旨趣。初盛唐的钓鱼诗大多比较质实,主要描写垂钓的环境和垂钓者怡然自得的情致,以及由垂钓而触发的人生感慨,从而形成一种轻快明净的调子。而中晚唐的钓鱼诗词却不同于此,禅宗不执著、随缘旷放的生命哲学,与道家自然无为、自由逍遥的人生智慧不谋而合,促成了中晚唐士人颓唐、放达的人生态度,诗酒留恋,渔歌畅情,成为士大夫风雅生活的内容之一。佛与渔的相通之处,被发挥到极致。这一时期的钓鱼诗词具有浓厚的佛禅意趣,具体表现为:任运随缘的人生态度;不加外求的佛学禅理;大钓不钓的开悟境界。而从文学映现生活的意义上来说,这些作品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心理期许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5.
唐代音乐发达,音乐文化是唐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音乐诗创作颇为兴盛.首先,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有对乐器的描写,有对音乐之声的描写,有对歌舞样式的描写等;其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以声拟声、以形写声、侧面烘托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觉"的意义和"睡觉"成词的年代等问题,众说纷纭.据我们大量考察,"觉"的动量用法在中唐已大量出现,"睡觉"成词至晚唐才有少量用例."睡觉"一词并非偏义复词,而是由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觉"至迟在唐代已从睡醒义引申出睡眠义.  相似文献   

17.
唐代声乐艺术发展水平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新建 《南都学坛》2006,26(6):33-36
唐代音乐的发展对歌唱技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曲子音乐在唐代得到蓬勃发展;隋唐燕乐又有新的发展;立部乐与坐部乐的划分;出现了歌舞戏、说唱音乐。音乐文化的繁荣为声乐艺术提供了发展机遇,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歌手,产生了划时代的声乐技术理论。唐代是我国声乐技艺由远古的蒙昧时期向中古的开发时期转化的关键时期,唐代声乐艺术的发展为宋以后歌唱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唐代乐舞文化与乐舞诗综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成风。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9.
中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列锦辞格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中唐踵继初唐与盛唐,在列锦模式上又有了四种新的变化。列锦辞格在中唐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它对诗歌作品意境与画面感的营造,对诗歌韵律美的营造,都有很大作用。不过,中唐诗歌中虽然列锦辞格的运用相当普遍,但也有许多形式上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种情况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中的"变形"故事,大体可分为"化兽"与"化人"两大类。这些传奇故事又常因不同的社会性别主体而显示出不同的意旨及故事形态。由此可见,由于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这些故事表达了摇摆在自然与文化间不同的价值与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