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接上期) 生殖崇拜的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婚俗和生育习俗中,是后来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生殖崇拜的演化。生殖崇拜在婚俗中的演化极为普遍,流传也最广泛。例如,洞房里、新床上,红枣、花生、栗子是最常见的物件。这些物件意味着“早立子”、“花搭生”。这种象征的手法一方面表示男家对人丁兴旺的祈求:另一方面也表示新娘为此应做的回报。中国新娘的一袭红妆和西方新娘的洁白婚纱形成了新明的对比。中国人喜庆时都用红色,这被许多西方人士所不理解。实际上,中国是对生殖最为崇拜的国度之一。在这里,红色是象征生命存在的鲜血。在中国,婚姻的目的是生殖,红色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婚礼和庆典等喜庆日子的基础色调。红色象征着喜庆、热烈和吉祥,但红色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中国民众对生殖的崇拜、对新生命的憧憬。  相似文献   

2.
在晋中民俗展览中,保留着颇具地域风情的祝寿场景。“寿”和“孝”是紧密相关的。按当地说法,人到六十才算寿辰,这也意味着步入了更需要晚辈们尽孝的年龄段。这寿堂上除高悬的“鹤龄”、“百福捧寿”等贺寿的词句外,最多的就是象征着多子、多福、多寿的这些石榴、佛手和寿桃的图案了,可见在祝寿的礼仪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仍然是强调”多子”才能“多福”,而“子”,自然也是专指男性后代而言。  相似文献   

3.
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可归结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相似律”,就是同类相生,人们仅仅通过模仿就可实现任何想做的事。在一些寺庙中(例如河北承德),为了使人们戒色欲同时崇拜生殖,专门立有为人们触摸的生殖器。第二类是“接触律”,也就是通过接触,一个物体的特性会传染到另一物体上。“麒麟送子”以及孕妇被鼓励吞噬娘娘庙里泥娃娃的“小鸡儿”,以求生男孩,都体现了巫术的“接触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部分学者的人口思想李卫东︵中共黄山市屯溪区委党校︶一、人口快速增长,会造成贫困、饥荒的思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韩非(前280—前233年)就在《五蠢》中写到:“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这种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会使“货财寡”、...  相似文献   

5.
山洞被广泛认为是女性生殖器的形象而受到崇拜。民间常有“得儿洞”之说。更有让妇女穿越山洞来祈求子嗣的风俗。湖泊、水井、水池、水缸、树洞等自然事物,也都因其中空或凹陷而被求子者视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6.
“孩子们,洪灾并不可怕,我们风雨同舟、一路同行,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安徽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孙爱民面对着颍上县黄桥镇灾民安置点上40多位灾区女童十分动情地说。孩子们那曾因洪水肆虐而倍受惊恐的脸上便绽露出灿烂的笑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娶无子的问题是极其严重的。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而孔子早就说过:“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章》)。在法律上,历朝对“不孝”行为均予严惩不贷。特别是唐朝以后,“不孝”定为“十恶”之一,罪名成立得处绞刑,宋、元、明、清历朝律典相袭不绝。一、把“不娶无子”释义为不道德行为,由社会舆论加以谴责。孔子认为,所谓孝,就是不违背礼的准则;就是: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照礼的准则来孝敬他们,父母死后按照礼的准则进行安葬,按照礼的准则进行祭把。(见《论…  相似文献   

8.
上坪村是湖南省资兴县波水乡最偏远、最贫困的自然村,居住着250多户、780多位村民。全村男女老少永远忘不了那个19年来,不论冬冷夏热奔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为他们终日忙碌的计生专干、妇女主任弱小的身影,忘不了她为村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所做的点点滴滴,忘不了她对群众至高无上的关爱和忘我奉献的高尚品德。他们对她最后的记忆永远定格在那个暴雨、洪水肆虐的漆黑深夜,那个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冲进雨瀑中,挨家挨户唤醒乡亲们逃离洪水危险而她自己却消失在被无情的洪水狂流冲垮的房屋下的场景。大爱无言,乡亲们提起她的“好”总是泣不成声,她是乡亲们的“大好人”、“贴心人”、“大恩人”……,她,就是资兴市第八、九届党代表,波水乡第五、六、八、九届党代表,上坪村计生专干、协会秘书长、妇女主任陈爱模,一个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优秀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普通妇女,一个以光辉的生命践行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口计生工作者。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陈爱模的高大形象却是“君心如日月,人生如壮歌”。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由男性与女性组成的,男女两1生的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人。所以,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特别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始终作为一种“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而存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甚至在丈夫死后也不能再嫁,妇女的一生都在依附别人,毫无独立人格可言。这种状况,代代相传,涉及到后代,连女孩也都深深地打上了“男尊女卑”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人口(身体)素质状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多地被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本文仅就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一)全国残疾人的数量。据1987年中国首次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69448户中,有  相似文献   

11.
跨入新世纪的最大挑战:中国进入高失业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入高失业价段,形成大规模的持续性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开登记的失业率只有3.1%,与实际情况差异甚大。本文利用大量数据逐一分析了登记失业人员、调查失业人员、下岗人员、下岗未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失业人员的情况,估计1998年中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规模达1540~1600万人,真实失业率为8%左右,同年乡镇企业实际失业人员约1700万人。为此中国应当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目标,就业政策应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2.
“夏季宜温水洗澡,冷水澡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关闭、导致散热受阻,无法洗净毛孔中汗渍。”四川籍外来“二女户”许淑春收到信息后高兴地说:“我还以为要夏冷冬温呢,原来有这么多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梁颖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3):12-15,28,29
在中国,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分别被称为“80后”、“90后”。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追求个性张扬,但却缺乏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被惯坏”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美国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合作,在中国这片占老的土地上,面对广大青少年,拉开了“青春健康教育”的序幕…… 开场的主角,竟是决策者与学校老师、孩子家长等“守门人” 尽管孔子早巳明言“食、色,性也”,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正规教育中,涉及性话题依旧十分敏感。大凡反对青春性教育或对之持有疑义的,多是成年人。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代际关系模式研究中,数据往往来自家庭中父母或子女一方的报告,然而仅凭借“一面之词”对代际关系进行测量真的准确吗?这一问题的背后透视出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双向报告视角的缺失。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及多层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当前中国老年人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双向报告状况、代际关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老年父母的代际关系报告平均得分要略低于成年子女的报告平均得分,但两者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代际利益假说未获支持。其次,基于双向报告的聚类结果,可将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具体划分为结构维度上的“亲子一致型”、“亲近子疏型”、“亲疏子近型”模式与水平维度上的“亲子和睦型”、“亲子有隙型”、“亲子疏离型”模式。最后,从代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因素来看,代际结构、老年父母特征及成年子女特征均会在结构维度与水平维度上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特征仅在水平维度上产生显著影响。简言之,两代人的年龄差距越大、父母年龄越小、子女年龄越大,越可能形成评价一致的代际关系;两代人的年龄差距越大、两代人的性别一致、父母年龄越小、父母获得子女支持以及在城镇家庭中,越可...  相似文献   

16.
自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延安会议”以来,福建省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宣传访视为主要载体的“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欢迎。各级计生 委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不仅宣传计生政策和 “生男生女都一样”等新婚育观念,还适应科教兴国的新形势,增加了宣传的科技含量,满 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种种需求。通过“以人为本,满足需求,依托村组,双向互动,强化科普 ,立足服务”的宣传访视,改变了过去说教多、服务少,要求多、给予少,被动接受多,主 动参与少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初期中国的生育率确实达到了更替水平以下,这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的结果。由于90年代初期较多的妇女推迟了婚、育,90年代中、后期的生育水平将有些回升;只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生育率还会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目前低生育水平的基础还很不稳固,且在婚、育“空档”之后潜伏着“堆积”的危险,因此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翟振武 《南方人口》2008,23(2):9-14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性因素。计划生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发达、社会保障还不完善、农民还占绝大多数、平均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同时还有几千年封建传统影响的大国里推行计划生育,其难度是前所未有的。计划生育既是涉及面广泛的政府行为,又是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道路,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自身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直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重大课题。 广东省顺应形势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以为本、坚持和谐计生的理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践证明,“广东模式”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人口发展规律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本刊特别邀请了三位专家对“广东模式”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象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毫无疑问,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最重要的图腾。逢年过节时,汉族民间要舞龙来庆贺;久旱无雨时,家家户户更少不了为龙供祭品以祈求龙王普降祥雨。龙进入文化领域的时间较晚,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不论是“蛇龙”,还是“马龙”,其图形均作了变形夸张,而不是实物的再现。龙的虚拟、怪诞形象给我们唤起了神秘的情感。龙到底象征什么?可以肯定地说,龙的原形不是作为食物而受到初民的重视,它是作为意识形态的象征被创造出来的。另外还可以肯定的是,龙有美须为雄性,而且历代帝王也都以自己为龙,龙象征皇帝,代表权力。龙的形态能大能小、能长能短。龙是主宰下雨的天神,有降雨功能。如果把龙与男性生殖器及崇拜联系起来的话,龙会给人以无限的想像余地。龙,体现了中华伟大文明的发展,但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深沉、含蓄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将三段式年龄结构表示为三角图中的点,则其时序轨迹可以表达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过程。通过分类梳理世界各国(地区)及中国各省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模式,并预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长期均衡位置,发现人口年龄结构演化具有充分的“各态历经性”,可称为“年龄结构转变”,其基本路径是:从多子化的年轻型人口出发,经历少子红利化、转折和负债老龄化3个阶段到达少子-高龄型人口的长期均衡位置。发达国家(地区)已处于第三阶段中期,发展中国家(地区)多处于第一阶段中后期,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地区)还处于转变初期,甚至还在起点徘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于2010年经过红利拐点进入第三阶段,加速赶上发达国家(地区)的转变进程。预测结果显示,2100年中国人口的均衡年龄结构为少儿占15%、劳动力占55%、老年人占30%,世界各国(地区)也会向这一方位聚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