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市委于去年八月决定成立“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准备着手新修《南京市志》。这是南京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个行政地区的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和资料性。因此它也是地方上的一种百科全书。地方志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产生、发展过程。据《周礼》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所以一般人认为地方志萌芽于东周时期。如当时的晋《乘》、楚《梼杌》、鲁《春秋》、郑《志》等诸侯国史,对周王朝来说都是“邦国之志”,它们都是后来方志的一个源头。方志学的奠基者清人章学诚  相似文献   

2.
略谈地方志     
<正> 地方志是我们伟大祖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卷帙众多,内容丰富,材料具体,历史悠久。认真研究我国的地方志,发掘整理地方志资料,吸取前人编纂地方志的经验,对于研究我国历史,继续编写地方志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地方志的由来 我国的地方志,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全国性区域志。到西汉末,班固写成的《汉书·地理志》,所记全国的行政区划,物产、贡赋  相似文献   

3.
方志略说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修史的优良传统,且朝朝代代相接,绵而不辍。我国史书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官修的所谓“国史”,也称“正史”,如《二十四史》;一种是以行政区域为范围,分门别类综合记录该地区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史书,叫做“地方志”,如某县志、某府志、某省志等等。地方史书命名为“方志”,是用来和“国史”相区别的,其实,志和史并无根本异同。如陈寿纪三国史事,本是国史,却名为《三国志》,便是例证。 我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远在周代,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掌管记录国之大事和典册的史官。孟子所谓的“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实一也。”讲的《晋乘》、《楚梼杌》、《春秋》,以及《吴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记载某一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纵横各方面的情况和资料的一种著述体裁;是对地方情况进行综合性反映的百科全书;是撰述历史借以取材的资料宝库之一。它和史虽然体裁各异,但却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两个方面。这正如前人所说:“志者,志也。所以佐史也。”“今日信志,即可备他年信史。”(康熙《河南通志》序)地方志的起源很早。如果从战国时所写的《禹贡》这一记载江、河流域的人文地理志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汉初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当为现存最早的初期图经,不过当时还侧重在地理方面。到东汉袁康等所撰的《越绝书》,就多记及人  相似文献   

5.
<正> 由王桂云编著的《山东方志汇要》一书,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山东地方志研究的新成果和重要的资料性工具书. 地方志是某一特定行政区域的历代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风俗、人物、方言等社会大观的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综录,堪称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古人认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地方志的编纂,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其自古代的地志、地记、图经等演变至宋代综合某一地区之地理、历史、人物、文献等为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的“地方史志”在史学学科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正史”忽略了的资料,都可在地方志中去寻求,因此过去的学人和政府对编写地方志,都很重视。近代以来,国内外的史学家,更加重视搜集地方志和民间谱牒以及历史笔记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其奎 《学术界》2007,(3):92-102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六字功能”说过时了吗?地方志不是“昨日黄花”吗?地方志能成为“文化产业”吗?编修地方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安志》是安徽省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部南宋时期的地方志,体例完备,结构严谨,为南宋定型方志的典型代表。《新安志》中阐述的“同民利”主张,提高了方志经世致用的价值。罗愿在编撰方法上提出的方志是著述志书的见解和志书编纂执笔者应该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主张,为届世方志学的建立开拓了道路。另外“扬善隐恶”的著述笔法,一直影响着后世方志的撰写。后世学者对此志评价甚高,清朱彝尊赞其“简而有要”  相似文献   

10.
1月中旬 史志学会副会长时永发应河南史志学会邀请,赴郑州参加河南史志学会召开的“地方志续志篇目研讨会”。会上研讨了《大庆市志续志篇目(1986年—2000年)》,该文发表在《河南史志》第1期。...  相似文献   

11.
在地方志研究领域,区域方志史的研究极为薄弱。迄今为止,已见的研究性著作大多是区域内志书目录和“考略”之类,以“史”命名的区域方志史著作,宫为之著《皖志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尚属第一本。笔者统览“史稿”,总体印象是特色鲜明,资料丰富,基础扎实,颇多卓识,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值得推荐的力作。“史稿”从志书体例演变和发展过程着手,探讨安徽方志史,第一章导论之后,依次列皖志雏型、志体定型、体例的统一、体例的高度成熟、体例微变等5章,“往往打破朝代界限,顺体例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如果从战国时期的《禹贡》算起,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编修地方志的传统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地方志达九千余种。此外,国外还大量收藏了我国的地方志。如日本收藏中国的地方志有2847种,美国仅国会东方部收藏中国地方志有2939种,如果把其它几处收藏量加在一起(其中有些相同的版本),与我国现存地方志数量可等量齐观。地方志源远如此流长,种类这样繁多,这不仅在中国是件值得骄傲庆幸的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有它一套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研究,又推动着这门学科向前发展。在地方志二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进程中,同样,方志理论的研究与方志的发展相伴随。宋末元初之际,地方志开始定型并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此之前,对于方志理论的探讨,除有的文人学者在个别史论文章和当时编修的志书“序”“跋”,以及有的方志目录学家、辑佚家的考坪中做些涉及之外,几乎没有开展。明、清以后,编修地方志日趋发展,盛况空前。特别是清代,成了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代。方志理论研究随之被人们所重视。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首开方志学研究之端。他提出方志要“去华求实”,“经世致用”。他利用地方志资料撰著的《天下郡  相似文献   

13.
中共甘肃省委二月决定成立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关系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动员和团结一切有志于修志事业的同志在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兢兢业业地把修志工作做好。一、编修地方志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传统有人认为:最古的历史书,其实就是方志。早在周代已有掌管“邦国之志”的“小史”,又有掌管“四方之志”的“外史”,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当时诸候国的历史。据《孟子》、《庄子》、《墨子》等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看到了“百二十国宝书”,这些列国宝书,或者叫“百国宝书”,就是地方史书,也就是地方志。《孟子·  相似文献   

14.
方志,是地方志之简称,即地方之史。其名称始见于《周礼》所记:“外史掌四方之志”,“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小史掌邦国之志”。最古的史书称为坟、丘、典、书。周而后有《孟子》载的“晋乘,楚梼杌,鲁春秋”;《墨子》载的“周之春秋,宋之春秋,燕之春秋”;《庄子》载的“百二十国宝书”。后世又有典、录、略、考、说、记、纪、书、图经、图志等,志包括在史书之中。我国方志之撰著,由来已久。三代时舆地学已很发达。战国时撰著的《山海经》,对山川、形势、物怪、古迹,物产之大概,记载都较详备。  相似文献   

15.
清学部颁《乡土志例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土志是地方志书的一种。光绪三十一年清学部在办新学的同时,通令各地纂修乡土志,作为初等小学堂课本,并颁布了《乡土志例目》,这是我国方志史上又一件大事。去年,在上海我有机会借到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一阅。在第六册一七二七页《铜梁县乡土志》提要中发现该志首载有清学部所颁例目。它是继永乐十年例  相似文献   

16.
一、地方志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江泽民同志说:“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记载一个地区上至天文,下  相似文献   

17.
《长溪琐语》撰辑者谢肇淛,字在杭,本省长乐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政绩颇著.他是为明代著名藏书家,富藏书,亦“好读书,于学无所不窥”.“为学不尚空谈,而取诸目验,所以有创见独到之处”.长于文学,诗文集有《文海披沙》、《小草斋集》等.笔记特造孤诣,尤为精到,代表作《五杂俎》,内容广泛、材料丰富,谨慎且有识见,是记述各地“天、地、人、物、事”五种内容的“杂俎”,“谈明代社会风俗的书籍”当“首推”此书谢肇淛的地方志著述甚丰:《太姥山志》,《鼓山志》、《支提寺志》、《方广岩志》等是颇有特色的山水志;《北河记略》是相当出  相似文献   

18.
一、《山东年鉴》的基本情况 《山东年鉴》创刊于1987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负责编纂。在体制方面,有两个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三”。第一个“三”是年鉴工作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编纂《山东年鉴》;二是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及《山东省年鉴编纂业务管理办法》(由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制定)对全省各级各类年鉴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相似文献   

19.
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上倡议:全国各地要修地方志,时隔35年,1993年3月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旁革命博物馆内,举行了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这次展览共展出80年代以来新编省志、市志、地区志、县志及各种专业志、年鉴等达2000余种,约计1亿字之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合以及几十家省市报纸、电视台报导了这一盛况。  相似文献   

20.
凝聚着广东省社科工作者心血、社会各界翘 首以盼的广东首部社会科学志书———《广东省志 ·社会科学志》正式出版发行。2004年9月24 日,由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广东省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广东省志·社会科 学志》首发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省社科 联副主席李恒瑞主持,中共广东省委老同志张汉 青、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健宏、省地方史志办公 室副主任侯月祥、《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编 纂委员会主编张磊、省社科联主席颜泽贤,以及 社科界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了座谈会。 《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是在广东省委和 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