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彩"、"墨"语言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语言中的"彩"、"墨"运用的变迁进行分析,寻找造成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色彩缺失面貌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打破单一封闭系统、融合中西语言、重新建构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全面发展的形象."彩墨现象"在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领域的出现及"彩墨画"概念的提出就是这一探求的缩影.从"水墨"意笔到"彩墨"意笔,是对传统写意人物画由绘画本体向"非绘画性"的偏离中所呈现出的片面发展模式的突破,是绘画本体向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趋向.色彩的进入使中国写意人物画更具有"当代性",是与时代、民族、国家的状态相呼应的,也是时代进步所应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
秦汉漆器纹饰形式表现多样并有鲜明的特色,在纹样的组合形式,表现手法和色彩多方面。对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各门艺术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代表。笔墨、色彩与布局是构成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大千的泼墨画法以"泼"的形式打破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固有风格,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新画风。阮荣春、胡光华所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书提出:"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艺术思想在中国的兴起,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时代。"表明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泼墨画法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泼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泼墨山水画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王洽,近代可追寻到晚清民国时期,张大千在其作品《高岩古寺》题记中提到:"自王洽创为泼墨,米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视域下中国绘画批评的现代探寻之路。以中西比较的视角,结合个案考察,在对"中西融合""传统演进"两条路径展开详细探究的基础上对中西绘画美学思想的差异性进行论证。在"中西融合"这条路径的论述中主要以融西方写实表现手法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徐悲鸿、将西方现代表现手法与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相结合的林风眠等为例;在"传统演进"的论述中则主要考察了提高传统画地位的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画家的实践及其绘画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舞台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甚至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各门类艺术因子,脸谱这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美术创造就是中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王晓玲 《学术探索》2012,(9):160-162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通俗的心理特征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为现代设计理念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理念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势必将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激发现代艺术设计的灵感,深化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底蕴,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理念,从而切实推进现代艺术设计具民族化特征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7.
试论辽、金和西夏的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和平 《中州学刊》2002,(3):107-110
尽管辽、金和西夏的文化并不发达,但绘画艺术却一枝独秀,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绘画的题材、表达的思想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百,与传统的绘画艺术相比却表现出某些不同之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些民族自身的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陈国华 《中州学刊》2007,(2):218-221
曹禺的《雷雨》时时显现出神秘的命运色彩。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悲剧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影响最大;西方戏剧思潮对其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表现手法上,但是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往往与附着在其上的思想内容是共生的,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思想内涵而独立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对《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陆蕾 《兰州学刊》2011,(8):193-195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我们古老民族创造精神和审美本源特性,它是中国民俗文化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在哲学、考古学、历史学、关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借鉴与弘扬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精髓,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将对倡导“以人为本”,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设计艺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对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族传统绘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较强民族地域特点的宗教艺术,但是传统审美价值观已然不能满足时代审美需求,建国以来的许多中国画家有感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藏地传统绘画艺术与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接轨,实现藏画从传统型体格向现代型体格的转化,正不断地在丰厚藏地文化的基础上,尝试着以各种绘画手段、语言、理念介入变革的可能性。本文试就建国以来藏区绘画艺术发展中这些颇具代表意义的变革迹象作了相应论述,并提虹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与中国的古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文化向日本的传播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绘画历史 ,对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他所建立的美学体系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美学思想虽以诗歌审美意象为中心,但诗画一律,其蕴含了古典诗歌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所共同追求的审美旨趣。论析王夫之诗论思想中关于"天人合一"、"神理论"与"象外说"等艺术观点与古代画学之道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其诗学理论的意蕴,也对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为构建现代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牛乐 《兰州学刊》2005,(1):257-258
绘画的一切表现因素,无论笔法、色彩、还是形式和构图,都可以纳入绘画语言的范畴.绘画语言对于绘画艺术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先行,绘画语言的思辩价值先于绘画的过程而存在.对于绘画语言的领悟和运用,应当成为绘画艺术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林风眠是中国画革新的一代宗师。他穷其一生探索与实践通过借鉴现代艺术的理念和风格革新中国画,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现代革新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戏曲人物是林风眠中后期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戏曲人物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形象,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采用多元化的现代造型观念和立体主义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中国戏曲画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砖雕的审美意蕴——以天津老城砖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雕是中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天津老城砖雕作为中国传统砖雕艺术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其传统艺术表现与外来建筑风格在文化上的相互渗透,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并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首次转型.这些砖雕艺术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不仅反映了我国晚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发展成就,同时还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必须发掘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处于中国中部的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它是在南方的楚文化与北方的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精华而产生的艺术奇葩.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在装饰色彩、纹样、图案、题材、风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知识贡献,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基础.基于地域传统艺术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和“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面是点的密集,又可视为线的运动痕迹,或线所图成的图形,故面在绘画造型上具有决定意义.在现代平面构图艺术中,强调空间、运动、光、质感等形态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的.可是,这些要素却在原始的岩画艺术中可以看到,这正是岩画面的构成的特殊性体现.岩画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其造型乃以博大而生动的大地背景显现开放性;岩画是在大自然中创作,画面必然要受到自然光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岩画以各种岩面为材料,不但有色彩的不同,而且还会有不同的质感.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之间的差别,人们已经谈论了不少,但这至今仍是一个颇为诱人且大有用武之地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绘画是视觉性的,中国绘画则从心灵性的。当然,任何绘画都是视觉艺术,任何绘画都离不开心灵的渗透与参与。因而,是严格的美学意义上讲,应该说中西绘画既是视觉性又是心灵性的,都是视觉和心灵这两种主体力量互相沟通、共同合作的产物。即便如此,我们仍感到,若着眼于中西绘画的历史走向、整体风貌及审美趣尚、造型特征……这些宏观方面的差异,还是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西方绘画突出发展了绘画艺术的视觉性素质,中国绘画则突出发展了绘画艺术的心灵性素质。  相似文献   

19.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11,32(1):113-115
传统中国画是由原生态的中国绘画在中国黄土地上演变、发展并融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蕴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特别是中国诗歌的渗入,融万境于其画中,更使中国画日臻完善,意蕴十足。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许多相似的艺术特性和相通的艺术境界,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陈晓伟 《中州学刊》2006,(2):241-244
绘画与电影之间所存在的深刻关联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已成为共识。中西方古典绘画在美学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古典绘画一直专注于写实传统,这种传统成为西方古典绘画与电影的契合点,因此可以说电影与西方古典绘画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了写意的传统,这种传统造成了中国古典绘画与电影本体的抵牾。但中国电影创作者在不断的挖掘和探索中,采用镜语转换、空间转换、意境表现等多种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古典绘画在中国电影中的转换,创造出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电影视觉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