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内,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讲政治。他说:“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要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这一点对高级干部尤为重要。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不警惕不斗争行吗?”①这段话告诉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就必须坚持反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战略。“西化”、“分化’”战略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继续。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曾对以渗…  相似文献   

2.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尖锐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党的十四大报告引用了这句话,以告诫全党。五年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里,江泽民同志重申了这句话,再次向全党敲响警钟。十五大闭幕近一年了,回首近一年来围绕改革开放的纷纷争争,环顾时下的社会思潮和理论风云,我们仍然不能不大声疾呼:“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思潮始终是存在的。它表现为自由化或“西化”,即在经济上反对公有制为主体,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主张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十五大后,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3.
1.亚里士多德说:“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不假借他物)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贯彻西方哲学达两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唯一的。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而意见之路却通往“非存在”。真理之路是指: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意见之路”反是。高尔吉亚认为,呒物存瓠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以被说出。然而.高尔吉亚并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这个命题。他并不将此奉为真理或圭臬。他这样说,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或者激发哲学去思考存在的问题。西方后来出现上帝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命题。本体论证明说的是上帝的概念蕴含上帝的存在。这难以为东方人理解。说“上帝不存在”,这句话不可思议。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海德格尔认为亲在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他问李宗仁对胡适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这位胡适的弟子也同样认为“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胡适本人在1922年曾反诘道:“有人说我们‘爱惜羽毛’……我们若不爱惜羽毛。今天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在时隔二十年的1947年.他在日记里明确写下了“我不是爱惜羽毛的人”。  相似文献   

5.
(一) 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文中说:“恩格斯只是沿用了黑格尔早已赋予‘形而上学’的涵义(即反辩证法的同义词)。恩格斯对‘形而上学’并没有提出过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新涵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是无可争辩的了”。我们的再讨论就从这个所谓“无可争辩”的问题谈起。《辞海》关于“形而上学”条目的释文认为:“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笔者在前文中正是针对这一点指出,这种说法不对,是一种误解。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从来不是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何以见得?在前文中已经引证过一些材料,这里再提出一些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一) 我们提出这一任务时,曾有过一段长期而认真的思索。首先是,是否有必要建立一门现代自然哲学?因为恩格斯说过:“今天当人们对自然研究的结果只是辩证地即从它们自身的联系进行考察,就可以制成一个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令人满意的‘自然体系’的时候,当这样联系的辩证性质,甚至迫使自然哲学家的受过形而上学训练的头脑违背他们  相似文献   

7.
看了《学术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上何新同志的《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本来涵义及其演变》一文,觉得有些问题需要商榷。现在仅就其中有关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向何新同志请教。一、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究竟是从谁开始的? “形而上学”一词,由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名字转为哲学名词,本来指的是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从黑格尔开始,在这一涵义之外,又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这是哲学史上的常识。但是何新同志说:“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黑格尔从来没有‘把形而上学看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何以见得?他举出了黑格尔的两句话,认为其中的“形而上学”指的是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其实,这样的话何止两句?还可以举出许多  相似文献   

8.
柯阳同志在《光明日报》七月三日发表的《关于“一分为二”的对话》一文中说:“把一个统一的事物分为两个对立面,这种方法就是分析,就是‘一分为二’。而辯证法的综合就是‘合二为一’。……所以‘合二为一’,即是综合。”“综合就是把两个对立面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认识”。“这样一种认识方法可以概括为‘合二为一’,因为这是结合两个对立面成一个统一体来认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在《语言论》("Language")一本书中曾经说过:“……我们没有一种准确的方法来给象‘爱’或‘恨’这样一些词下定义,这样一些词涉及好些还没有准确地加以分类的环境——而这些难以确定意义的词在词汇里占了绝大多数。”我们称这些“难以确定意义”的词语所表示的没有确切界限的语义为模糊语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命运 ,有人认为 :只有迷信、神话和神学目的论才会相信命运和命中注定 ,才会谈论命运 ;讲命运要么是天命论 ,要么是宿命论 ;马克思主义是不承认有什么命运的 ,例如斯大林就曾说 :“马克思主义者是不相信‘命运’的 ,命运这个概念 ,即‘希尔查尔’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偏见 ,就是胡说 ,就是古希腊人的神话这一类东西的残余 ,古希腊人认为命运之神支配着人们的命运。”1 的确 ,命运这个概念曾经包含着神秘性 ,是与神联系在一起的。在命运问题上存在着唯心主义的偏见和胡说 ,是形而上学 ,但是完全否定命运和命运的概念则是以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去…  相似文献   

11.
论海德格尔“建构生成”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般认为 ,海德格尔的贡献在于唤起了被西方形而上学遗忘了两千多年的“存在”之思。这固然不错 ,但不能止步于此 ,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 ,为什么西方形而上学如此长久地遗忘了“存在” ?为什么海德格尔能够重新唤起“存在”之思 ?要回答这些问题 ,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的现象乃至事实层面 ,而应进一步深入到隐藏于其后并对之起决定性作用的思维方式层面。一、实体性思维方式———存在遗忘之源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扉页上引用了柏拉图的那句名言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 ,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上 ,中国和西方分别具有儒家人本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而上学传统。这两种形而上学传统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其形成对中西方文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中国和西方在现代会出现强烈反对各自的形而上学传统、重新肯定其非形而上学传统从而使中西互相接近的思想倾向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 ,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乃至世界新文化的产生。一、中西形而上学形成的宗教背景历史上 ,形而上学的形成与宗教思想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形而上学是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而产生的 ,是…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事物是“合二而一”还是“一分为二”的讨论,反映了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一分为二”,准确、生动而又通俗地表达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辯证法的世界观;杨献珍等同志提出的“合二而一”思想,它不仅不能表达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是和对立统一规律根本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杨献珍同志说: “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所以在观察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在话本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开头叙述正文之前,往往先讲一个“引子”,以引起在文,俗称之为“入话”。这类“入话”,在留存的话本里样式繁多,或以一诗一词,或以“闲话”,或以与正文相同和相反的故事“引起”。如果追溯这“入话”的由来。当是始于说话人的实际效用的需要。郑振铎先生曾做过这样的推想:“……‘话本’既是说书先生的‘底本’,我们就说书先生的实际情形一观看便知他不能不预备好那末一套或短或长的‘入话’,以为‘开场之用’。一来是,借此以迁延正文开讲的时间,免得后至的听众,从中途听起,摸不着头脑;再者,‘入话’多用诗词,也许实际上便是用来‘弹唱’以静肃场面,  相似文献   

15.
<正> 巴金最初是怎样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在五十年代,有人认为巴金是从其“独特的生活道路的‘基点’上接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人民文学》1957年7月号);有人则认为巴金是从“用抽象的‘绝对自由’、‘绝对民主’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对抗,来否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这一‘基本点’来接受无政府主义的”(《巴金创作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四人帮”倒台后,巴金思想研究较前有了很大的进展和开拓,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却依然存在着分歧。有的说:“巴金是在寻觅新路时,基于民主主义的革命要求,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文  相似文献   

16.
一、美本质研究现状 1903年、西方美学家威廉、奈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美的本质问题经常被作为一个理论上无法解答的问题被放弃了。”这句话,1984年由朱狄连同西方其他否定美本质问题的观点在《当代西方美学》一书中介绍过来后,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争论就渐渐变得沉默了。而且,一些比较年轻的学者也开始认为,美本质问题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假命题。还有人认为,艺术不一定表现美,所以讨论艺术,不一定要先讨论美。  相似文献   

17.
杨献珍同志说: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  相似文献   

18.
<正> 对老舍先生的为人,以群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常常有人拿‘面面俱到,不得罪人’来说明他的特点,这只道出了老舍先生性格的一面……他的‘面面俱到’却有个限度的。他的朋友们,纵然有时免不了一些他所不悦的卤莽或幼稚的行动,但只要是出于善意,他都能谅解;反之,如果是出于一种卑鄙的私图或不光明的动机,纵然善于花言巧语,他也必正言厉色,给对方一个‘下不去’……如果说老舍先生为人‘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我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他的文艺思想,特别是他后期的文艺思想,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鲁迅的思想是和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思想相通的。毛主席生前号召我们: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错误思想。”“金  相似文献   

20.
一、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所作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与会议决议的形成1979年8月,党中央为张闻天平反举行了追悼会,邓小平在致悼词中说道: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作了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起草了会议的决议……”.又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调查,这两句话是胡乔木亲自听毛泽东讲的,所以在修改悼词草稿时,特意加上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当事人毛泽东、周恩来曾说过,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作了“反报告”.遵义会议参加者杨尚昆也回忆说:“我清楚地记得,遵义会议上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通称‘反报告’是闻天同志作的.他作报告时手里有一个提纲,基本上是照着提纲讲的”.同时,有关文献中也记载:“扩大会中恩来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十多年来,从众多党史资料中可以看到,红军自通道——黎平改变战略进军方向后,在向黔北地域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加紧了到遵义开会的酝酿准备工作.此过程中,将不仅是口头交换思想,提高认识,还会在取得共识后由张闻天起草一份全面、系统总结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失败教训的文字提纲,揭露博古、李德的严重错误,以期提高党和红军高级干部的认识.而这个文字提纲即杨尚昆所说张闻天遵义会议上作报告时用的提纲.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