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潭王闿运评点齐一之八鸡鸣、思贤妃也、三章章四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毙。甘与子同梦林萝。曾且蹄矣。庶予子憎评、涤深款款。珠玉为心。情既缠绵。文亦玲珑剔透。还刺荒也、三章章四句  相似文献   

2.
<正>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是春秋时代齐国的诗。全诗三章章四句:“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诗序》云:“《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近代研究《诗经》者都不同意《诗序之说》。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说:“这首诗写劳苦的人民为了当官差,应徭役,早晚都不得休息。监工的人瞪目而视,一刻都不放松。”袁梅先生的《诗经译注》说:“这是周代一个小官吏,苦于差役纷繁,他没早没晚地替官府当差,使他寝食不安,满腔怨恨。这首诗反映了周代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等级制度造成的上下差别与对立。”高亨先生  相似文献   

3.
《龙图公案》及《杨家将演义》均有八贤王赵德芳。按《宋史·宗室传》德芳为太祖第四子,以太平兴国六年(981)薨,年二十三。德芳早薨初无表现,则所谓八贤王者,殆指太宗之子周恭肃王元俨也。《宋史》本传称元俨早出宫,期以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在兄弟中行第八也。元俨历事四朝,位望崇隆,极人臣之遇,薨于庆历四年正月,赠燕王,传又称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四夷。”  相似文献   

4.
<正> ①:贲bì彼伪切。■“离”下“艮”上,夫之《周易内传》曰:“贲之为卦,一阳■立,即间以一阴,至于五而又改其常度。一阴而间以一阳,妻斐以成贝锦,人为之巧毕尽;阴阳之变,至此极矣。是不是与于天地之大文,而徒为饰也。阳为性为德,阴为情为养。以阴文阳,则合乎人情而可享;以阳文阴,则虽顺人情以往、而缘饰之以不诡于道 ”。此明“贲”之饰与礼之文有异。礼之文,天道自然之秩序也;“贲”之饰,乃人为  相似文献   

5.
训词: 你们这些小姐们,只能逃回自己的窠里之后,这才想出方法来夸口;其实则胆小如芝麻(而且还是很小的芝麻),本领只在一齐逃走。为掩饰逃走起见,则云“想拿东西打人”,辄以“想”字妄加罗织,大发挥其杨家勃谿式手段。鸣呼,“老师”之“前途”,而今而后,岂不“棘矣”也哉!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明诗》篇是刘勰关于诗歌创作的专论,它比较具体地评论了从先秦到魏晋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提出了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理论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作一点探讨。一在《明诗》篇,刘勰论诗,首先提出“诗言志”的问题。他说:“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有的同志据此而得出结论说,刘勰提出“诗言志”的主张,是从儒家思想出发,和缘情一派成了对立面。清汪师韩则提出相反的看法,他在《诗学纂闻》中说:“刘彦和明诗亦曰:‘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以绮丽说诗,后之君子斥为不知理义之  相似文献   

7.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诗·邶风·燕燕》的解释历来异说纷纭,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其一是《毛传》,谓“卫庄姜送归妾”。郑玄《笺》云:“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已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于野,作诗见已志。”因《笺》所言诗之本事与《春秋经》合,此说影响颇大,朱熹《诗集传》不得不“姑从序说”许多《诗经》研究者如姚际恒、方玉润、陈子展均从此说。其二是袁梅《诗  相似文献   

9.
<正> 子张(前503—?),春秋末陈国人,姓颛孙,名师。孔子学生。以勇武激进著称。孔子曾说子张偏激,子路卤莽。他主张,读书人面临危难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生命拿出来;见到有利可图时,就要考虑应该不应该去取得。1.1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相似文献   

10.
清前四川提学使湘潭赵公卒。长沙陈继训曰。光绪甲辰。礼部试借汴闱。是科乡先生任鉴衡者三人。总裁张文达。同考官则萧编修荣爵、暨公也。湘士获贡举十二人。继训与焉卅余年。间文达先薨编修与公。复相继捐馆舍。而十二人中。亦惟余及张吏部称达厪存。然且发纤纤白矣。回忆追随诸君子。访古梁园。走马燕市。俊游邈不可再。而世乱如此。耆旧长德。率顦顇屈怫老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鸣虖。可胜慨耶。公讳启霖字芷荪。晚号瀞园。曾祖咸甯。妣氏左氏陈。祖照德。妣氏朱。考长春。妣氏蔡。  相似文献   

11.
风诗新解(十三)晏方蜉蝣若欲明了此诗之旨,必须与《有狐》诗参伍比较。《有狐》诗云“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此诗云“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同是心忧。《有狐》诗之心忧是因为“之子无裳”,此诗的心忧是什么缘故呢?“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衣裳采采”...  相似文献   

12.
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目前学术界的意见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在明未,有的确指为崇祯年间,有的大致划定在崇祯到康熙年间,有的则确指为康熙年间。这个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鲁迅在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给钱玄同的信中曾说:“若就其板本而论之,则窃尝见其二种矣。……若夫明板,则吾闻其语矣,而未见其书也。”这里  相似文献   

13.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篇有这样一段记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光武帝纪》:“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刻石文辞多,不载。”余按:“寸三分玺”当作“寸二分玺”。《续汉书.祭祀志》:“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封之。”又据本志前“议封禅所施用”,“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则作“寸二分玺”明矣。《通鉴》卷四四也作“寸二分玺”。《后汉书.光武帝纪》:“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余按:《通鉴》卷四四同,然《…  相似文献   

15.
邶一之三柏舟言仁而不遇也五章章六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评悲深无际○下必明点方与起相衬托。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评连用三我字如緐弦急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评正词转应乐府词云就我诏我结我已深相交矣。忽然不惜红罗裂小有一惊。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相似文献   

16.
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归芮,芮妻之,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钅肙,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其将梅钅肙功多,封十万户,为列侯。项籍死,上以钅肙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薨,子哀王回嗣。薨,子共王右嗣。薨,子靖王至孝惠、高后时,封芮蔗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绝。赞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茶、卢绾…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大雅.皇矣》所揭示的周初历史真相,则古代典籍中所惯用的“文王之德”,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才德,而主要是指包含“武功征伐”在内的政治方略。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诗·卫风·木瓜》是一首优美的古代民间情歌,全文如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对于“木瓜”一词,《毛传》解释道:“木瓜,?木也,可食之木。”《尔雅·释木》说:“?,木瓜。”郭璞注:“实如小瓜,酢可食。”陆玑也说:“?,叶似柰叶,实如小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投我以木瓜”下)以上都只解释了“木瓜”一词,而未训?“木桃”、“木李”。  相似文献   

19.
莱国姓氏与地望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一) 关于莱国的姓氏问题,历代史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路史·国名纪》谓莱为商后之国;郑氏《通志·氏族略》说莱为“不得姓之国”;马氏《文献通考》云“莱姓未详”;而而顾氏《春秋大事表》则列莱为“姜姓”。近人多宗姜姓说,其主要理由是以《左传》襄公二年“夏,齐姜薨……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偪之”这条材料为依据,认为“莱亦姜姓,故使与诸姜、宗妇送葬。”①然孔颖达疏云:“《世族谱》不知莱国之姓。齐侯召莱子者,不为其姓姜也。以其比邻小国,意陵蔑之,故召之,欲使从送葬诸姜、宗妇来向鲁耳。莱子以其轻侮,故不肯会。”孔氏所见是正确的。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齐之灭莱,已是蓄谋已久,齐侯召莱子送葬,与其姜姓与否并不相干,而完  相似文献   

20.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自三十年代末,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里提出怀疑后,近年来文史界也有附会此见者。提出怀疑的人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而是明中叶以后人的伪作。对于这些意见,已有人提出商榷,然各持己见,未能相服。今提几点新证。 认为这首词是明中叶以后人伪作的人,最有力的证据是认为“至《满江红》词,则(弘治时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实始付刻,其字为(赵)宽所书,非(岳)飞之亲笔。然宽不言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来历不明,深为可疑。”“其词莫知所从来,……吾何为不可疑之哉?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听其流行可矣。至其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未有,突出于明之中叶,则学者不可不知也。”(余嘉锡语)这首词出现的时间问题,是一个硬证,这个问题解决了,别的证据,或非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