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同时,语言文字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社会人生百态。从女性视角出发,以《说文解字》"女"部字和英语语言中部分词汇为例,分析汉英语言文字、词汇中所蕴含的女性文化印迹,反映出中外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创造的一种“形象语言”。它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愿望,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广泛应用。 不同阶级的人利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宣传和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藏族谚语不仅具备谚语的这些性质,而且还具有藏族历史和社会生活所赋予的特色。例如旧社会贫苦牧民和牧主头人在述说各自的身世、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时,就分别采用不同的谚语。贫苦牧民说: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不断发展,都要求语言用新的词语来充实它的词汇。因此,人们总是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  相似文献   

4.
一、“BAR”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人们在社会中的交际交流不仅仅依赖有声语言,同时还大量地使用着无声的语言,如表情、举止,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等。这种无声语言的使用(或称非语言交流)不仅仅作为有声语言的衬托和辅助,许多时候和许多场合它们都独立地、明确地表述出人们的意愿和情感。在非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使用较为频繁的是空间语言。在空间语言的使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置放一段栏杆、几节柜台或一张桌子,这些栏杆、柜台和桌子及切割出的空间便有着明确的语言和特定含义。它们清晰地表现出人们的空间关系,有力地维持着由这种空间关系产生的秩序,并把相关的人群一分为二,成为对立的双方。我们把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BAR”效应。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的视角思考双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学家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一些理论性的思考,但是对社会理论的这些探讨是基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实证性调查,而不是书斋中的逻辑推理。由于人类起源在地理分布上的多元以及各人类群体发展初期的彼此隔绝,在不同的群体中各自发展出来了很不相同的语言与文字,也发展起来了以各自语言文字为承载工具的文明及教育体系。而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需要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时候,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便成为这种交流和学习的必要条件。随着欧洲工业化和殖民主义的海外扩张,启蒙运动的思想、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学校体制也从欧洲传播到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对于外国语言的系统学习逐步成为许多国家正规学校体制的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双语教育也就成为世界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教师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教育后代的。“言传”是运用语言来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教师的语言反映他的思想和道德品质。青少年模仿力强,容易接受影响,教师的某些语言会给学生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影响。陈景润同志在中学读书时,他的数学老师沈元同志为了启发学生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中期便已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我们从《荀子》一书中就可窥见一斑。而“仁政”思想,则又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之所在。如何分析、评价“仁政”思想的性质、地位,这不仅对于如何评价孟子其人,而且对于加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  相似文献   

8.
思维、思想、图书、情报是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语言和文章中的四个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的基本概念 ,笔者在此就它们的内在联系作以下简浅的阐述。思维是大脑活动的表现 ,它并非人类所特有。人类的思维是通过人的大脑 ,借助语言在表象、概念基础上 ,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对客现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它在思想、图书、情报四个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 ,它是思想、图书、情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思想 ,不可能形成图书 ,不会产生情报 ,思维又依赖于大脑和客观环境条件 ,大脑是思维“生产”思维“产品”的机器、加工厂 ,客观…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从今年 1月 1日开始施行。其中规定普通话、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国家教委在“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普通话是一个合格教师的职业语言 ,不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教师 ,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在学校里 ,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几乎每时每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国策,促进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给推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1月中央制定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要求:在本世纪内,应该努力做到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以及不同方言区的“通用语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用语言不可能突变,“普通话的普及只能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关键在于学  相似文献   

11.
谈语言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我们都看见过这样的情景或自己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句“对不起”,常常可变“横眉怒目”为“和颜悦色”;一声“请”,往往可使“素不相识”变成“一见如故”。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美具有多么大的作用。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与人之间是同志的关系,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我们提倡讲究语言美,因为这正是同志友爱关系的要求和反映,也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语言污染”相当严重。它不仅影响着社会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这两个互为相关的统一体,一直是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谈论对象。学习外国语要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也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隐含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在交际中准确、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语言。一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指出“文化也是交流”。根据这观点,文化是人类个体之间的纽带,是人与人互相打交道的手段。“人们相处中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大量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文章提出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条路径,它们是:一、坚持“语同音”,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语言、行政交流语言、新闻传播语言、经济商贸语言,文章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阵地作用,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二、坚持“书同文”,使国家通用文字成为民族地区教材、教学、教研文字、公文文字、媒体文字、经济商贸文字。在新的时代,在逐步完成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的基础上,民族地区的“书同文”,集中体现在对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的推广普及上,这是攻坚克难之战,掌握了通用语言,就解决了“语盲”问题,但学会通用文字-规范汉字,就解决了“文盲”问题,从“听说”到“读写”,可以分阶段进行,但齐头并进,效果更佳。三、坚持“根同源”,在民族地区传播五十六个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光辉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要将推普工作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工作需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一步增强推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坚持“心同向”,在民族地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文章最后指出:民族地区的推普成果必须得到巩固,要防止各种主客观因素干扰而导致通用语言文字掌握之后又被闲置和遗忘,因此,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通过发展民族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强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文明团结进步等步骤给予保障,促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论语言单位     
1、语言是一定单位的体系§1 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总和。在总和之中,词汇是建筑材料.而语法结构是组织要素。正是在二者结合的条件下,人类思想才带上物质外壳,因而在人类社会中才有进行思想交际的可能。因此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武器。这样一来,语言中就可以分析出两类基本成  相似文献   

15.
“文化革命”期间,形而上学猖獗,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对立的事物只能互相排斥,决不互相依存。这在儒法斗争问题上表现最为明显。有人认为,在秦国,从商鞅到秦始皇,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他们与儒家思想绝然对立、互相排斥。不可否认,法家和儒家是对立的,互相斗争的,商鞅和秦始皇都曾焚烧图书,坑杀儒生,但如果把这种斗争强调到绝对的高度,那就错了。  相似文献   

16.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以语言为媒介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从语言的发展规律而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不断发展变化。建国以来,大量卓有成效的语言文字改革工作,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进入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的形势又将语言文字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势在必行,“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作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而被摆在重要位置。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全民性全社会的工作,而学校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场所,它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示范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推广普及普通话已成为高师语文教学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型教学认为课堂是在一定程度上微缩后的“小社会”,使教学中强调师生、生生交往,互相吸取经验和教训,解决问题,发展语言能力有了落脚点。学生体验和扮演社会角色,教学中小组互动等也为任务型教学中的强调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汉英语言的交际中,往往会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谈话双方互相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中西方人们的交往。本文分析了英美文化和汉文化的背景知识不同的原因。并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中国的英语教师应如何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授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以期更好地帮助人们克服不同文化的“诧异”现象,增强中西方人们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社会的依存关系是共变关系,即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制约而引起互相变化。“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发生变化。”(陈原语)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社会诸因素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社会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以及文化模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这一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的语言在各个层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语词运用,还是句式选择,以及修辞手法等,都呈现出了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与“时代精神”相共振的风格。然而,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多维组合的文化形态,在时间的流程中不免裹挟着某种沉渣而出现变化的负面.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一观察分析,以便更为全面地审视、把握改革开放时代的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神理。  相似文献   

20.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语言和思维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存在。它是人类的重要标志,为人类所特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社会以外没有语言,任何动物都没有语言。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