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甲骨文中的"(禾要)"字进行了补释,认为该字就是《说文·禾部》义为"禾危穗"的"(禾勺)"字本字,并结合文献及方言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俞欣 《殷都学刊》2001,(4):103-104
"万"字与"(犭)"形体不一致,也不是"丐"字初形."万"字简体起源于人形.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的北方风名之字当释为"卷",读为"寒".<花东>卜辞的从"(采廾)"从"豕"之字当释为"豢",是指圈养起来的猪;从"(采廾)"从"兕"之字,亦当读为"豢",是指圈养起来的兕.甲骨刻辞中作为人名、地名或族名的"(采廾)",当即<说文>的"(阝卷)",地在山西安邑境内,今山西夏县一带.作动词的"(采廾)"字,可读为"遮阑"之"阑".  相似文献   

4.
金文中有从页从川的"顺"字,荣簋之"(顺)",与濒事鬲之" (濒)"、(豁)簋之"(源)"同字,一般释为"濒";效尊、卣之 (海)、(涉),一般释"涉".从形、音、义三方面考察,这两种字形均从川得声,读为"顺".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的<孔子诗论>部分三处出现"(鬯辶)"字.第11简"鹊巢之归,则(鬯辶)者……"和第13简的"鹊巢出以百两,不亦又(鬯辶)乎?"关系密切.由于第11简残缺,所以对于这个字的隶定和解释都存在着分歧.马承源先生以为此字当释"疐",指匹配义.现代学者们多把此字隶定为"(离辶)","(离辶)"的字形和竹简上的字形有不合之处."(鬯辶)"字郭店和包山简均不见.古文字中只有"鬯"的古文形体和"辵"里面的形体是最为相似的.将这一形体隶定为从辵鬯声的形声字较为合适.何琳仪先生即持此说,但就"(鬯辶)"释为"荡"未作进一步论述.[1](P248)  相似文献   

6.
花园庄出土商代甲骨文中的"(△)"字,实即"吉"字上半部,亦即商周时代古戈头形状的写照.仑是象形字,"戛"是会意字,而殷墟卜辞中上(△)下口的"吉"也是以(△)作声符的,说明(△)古音同"戛"也同"吉",其本义是"戈头"或"戈首",在花园庄甲骨卜辞中作名词,是指玉戈头或玉戈首.从考古资料看,此"(△)"字释为"圭"是不对的.玉戈头与玉圭皆见于殷墟发掘出土的资料中,也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但二者的形制是截然不同的.玉戈头的"(△)"下部有枘部分,明显是用来纳入凿孔或缚绑在戈柄之上的;而玉圭无枘,是呈长方形状.玉戈比玉圭在殷礼中使用更为频繁,而周礼中玉戈逐渐消失独留玉圭,这大概是学者不敢把花园庄甲骨文中"(△)"直接释读为玉戈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古"(卤)"是楷书,起源于汉末,魏晋通行,乾隆年间,已不通用,而考据学盛行时期厚古薄今,用些不通用的字标谤自已"顺潮流"、"识时务",以求时人注目赞赏.  相似文献   

8.
睡虎地秦简文字抄写于战国末期至秦代,字体属篆隶,是难得的秦国文字手抄文献.文章根据异写字和异构字的理论,对睡虎地秦简中的异构字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共分析异构字67个(组),异构字的类型5种.睡虎地秦简异构字的探讨,无论对读通简帛文献,还是对汉字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字不应当棘定为"■"谈起,论述了异构字的三种棘定情况,认为异构字棣定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王宏 《殷都学刊》2010,31(2):21-24
本文拟在参考《(旡可)簋铭文与西周史事新证》一文的基础上,将(旡可)簋和其他相关铜器以及铭文相比照,在确定(旡可)簋为成王时期标准器的前提下对(旡可)簋与(旡可)尊器主的关系作以尝试性探讨。最后附带说明学术界对于"(旡可)"、"(旡可)"二字的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将殷墟甲骨文、晚商铜器铭文中的"(族)"与殷墟出土的两座"(族)"铭铜器进行综合研究,可知"(族)"在商代是一个较重要的族氏,生活于武丁至帝辛时期.该族氏的族长或重要人物,世代出任武职,在殷王朝的对外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殷墟甲骨卜辞中的"入山"含义明确,但它是一种经济行为还是一种军事行为,还不明确。通过排谱整理,可知残辞"令?以众入山求"与"令(辰止)以射从(單斤山)求方,我"及"令辰以新射于(單斤)"等卜辞时间、人名、地名密切相关,推知"入山"是商王征战活动中搜求敌方的一个环节。过去学术界曾把"(單犬)彡"二字理解为并列的祭祀动词,经过对包含此二字的系列卜辞进行排列对比之后,得知其实"(單犬)彡"指的是狩于肜日,"彡(單犬)"则是在肜日出狩,"(單犬)彡"二字连用乃省刻介词"于"所致。  相似文献   

13.
从鼓字论及相关地名和国族彭邦炯一、鼓与从的相关字殷墟卜辞中多见诸形之字,其左边即鼓的象形①,右边虽有多种形体,然均多以手(又)持物击鼓状,以手执物击之状的等形,古文字多无别②,故上举诸形,实乃同一字的异构,自罗振玉释作鼓字后③,已为学者所公认。《说文...  相似文献   

14.
1."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中大夫。"(《周书》卷三二《唐瑾传》,第565页)"纳言中大夫",《北史》卷六七、《通志》卷一五八《唐瑾传》作"纳言、内史中大夫"。按:《周书》本传系后人据《北史》所补,此当脱"内史"二字。2."天和中,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周书》卷三二《唐瑾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565页)"天和中",《北史》卷六七《唐瑾传》作"天和初"。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中古全浊上声字在大部分方言中多数已变为去声,在少部分方言中多数仍保留上声,在个别方言中多数归入阴平、阳平,在极个别方言中归入去声与其它调类的数量基本相当.根据全浊上声字的变化比例或变化方式,可将归入同一调类的方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1)"浊上变去"是一条强大的语音演变规律;(2)调型调值相似是全浊上声归入其他调类的重要原因;(3)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并不均衡;(4)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尚不稳定;(5)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受地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吕敏  邓章应 《殷都学刊》2023,(2):95-100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字符具有整体性、特异性。字词不对应的根源在于字与字符不等同,即同字异字符、同字符异字现象的存在。同一字符有不同的书写变体,主要表现在笔形和笔画差异、笔画增省、笔画混合变异、构件拆分重组等情况;不同字符则表现在构件数量、构件类型、构件位置互换、构件拆分重组或笔画变异引起构件混同等情况。利用字符同一性判定理论,异写字是同字符的不同书写变体;异构字是不同字符。构件增省和构件位置互换是不同字符,都属于同字异字符。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汉字的时候有人往往将同根字与同源字混为一谈,其实同根字与同源字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概念.为了更科学地认识汉字,我们有必要澄清同根字与同源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妻"字的构形理据,古文字学界争议颇多。透过金文"妻"的异构,结合婚姻形态的演进,从形声字声符示源、古籍记载、中外婚俗、语言民俗学等多方面可探讨甲骨文"妻"字的构形理据。事实上,甲骨文"妻"字的构形根植的文化背景是在从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过程中盛行一时的抢婚习俗。由于最初的娶妻方式是在日落西山后去抢夺,因此,甲骨文"妻"字在字形上写作"(?)",像有人用手去抓一女子的头发以表抢夺,而字音上则和西同音,以表示"日落西山后抢来的女人"就是妻。  相似文献   

19.
论古今字     
汉语的一个词,开始用某个字来表示,后来改用另一个字表示,而后来的这个字又是专门为表示这个词而造的,这两个字合称古今字。通假字则不然,它是“本有其字,同音代替”,用来代替的字和本字并存。古今字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0.
袁莹 《理论界》2012,(1):135-136
"所"字有人认为是代词,有人认为是助词,持代词说的人,往往搞不清楚所字具有什么样的指代作用,而又不重视所字的特殊作用;持助词说的人,往往忽略了所字的指代作用。本文认为所字是一个兼有指代作用和提示作用的代词。对所字结构,诸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本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