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他科学地分析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种种新变化,立足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时期的党的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时期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形成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风云急剧变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 ,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宣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已经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历史性的责任。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会赋予他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也有着不同的内涵,革命战争年代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社…  相似文献   

5.
善于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做出决策,是邓小平做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的一个基本特征.他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做为革命武装一个方面军的指挥官,还是做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位领导人,都能从革命和建设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乃至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意义.邓小平的全局观的理论基石是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外制约机制魏小萍8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程。这一方面是因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作为统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产生的负效应所带来...  相似文献   

7.
古巴革命胜利后,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经历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古巴采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并同苏联东欧实行经济一体化;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古巴调整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古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是他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对比的分析。这一论断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体现了他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也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国家遭到攻击的时期,“东风压倒西风”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也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今天,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重温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对我们增强“四个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晶。他在最后口述的论文中曾指出:“现在已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①这是列宁逝世前对他最后找到的这条建设道路所作的评价和结论。国外从60年代起,国内学者从80年代起,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提倡并自己阅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原因在于:学习苏联经验并总结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试图纠正当时的混乱和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不论在他革命生涯的早期,还是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不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解放后的和平年代,毛泽东同志都以战略家的眼光,注重教育问题。他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增添了新的光彩。本文仅以毛泽东的教育目的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作初步探讨,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历来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取得无产阶级政权,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前途、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方面,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现做出客观评析。不仅论述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与发展方面,而且也指出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观的误解和扭曲方面;不仅肯定了他的社会主义现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指出了他的社会主义现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留下的不良理论教条。  相似文献   

13.
1987年香港股灾:从千万富翁到街边小贩我的小学老师,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相似文献   

14.
“太岳区杀敌英雄”、“特等功臣”田友义,于去岁8月走完他77年的人生历程,永远离我们而去。但他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并不因其生命的逝去而被人遗忘。 田友义于抗日烽火中的1942年在家乡沁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和平建设年代,将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战争年代,他是人民的功臣;和平年代,他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作为世纪之交的伟大思想家,在20年代其主张以思想上的尽性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为特征,这个三元结构决定了他在中国的现实选择上实行渐进的社会主义立场。在尚未掌握列宁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青年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理论;而后来由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虽然从根本上否定了梁氏的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路线,但也确实吸取了他的资产阶级“一方面为敌、另一方面为友”的合理思想。历史证明:梁启超在20年代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中承担了“当被时所否定、被历史常记起”的双重角色;正确评价梁启超是正确开辟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远离当下,回溯历史,杨显惠把深邃的目光抛向了五六十年代的右派生活.他聚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政治与自然原因在面临饥饿与死亡困境时的底层人民与知识分子所呈现的人性嬗变,进而深入反省历史,吸取教训.他通过实地采访调查,广泛收集资料,书写了纪实性小说新文体.他的行文充满着"五四"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也带着作家的良知与责任.打开历史的"褶皱",意味着揭示被蒙蔽的时代及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坚决排除“左”右倾错误的干扰,胜利地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把中国革命引向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如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他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的大地上着手建设社会主义,实质上提出了探寻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的任务;但由于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一任务并没有完成。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之后,如何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全党全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在党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在其形而上学的《新理学》中,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实际”和“真际”的逐层分析,创立了他的“共相说”。根据其共相理论,他从文化类型的角度,对中西文化的特质和差异作了较为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他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文化之争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先进文化给以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因此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共相理论及其中西文化观,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黎之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简称邓小平理论)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历史背景,也有思想渊源,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而邓小平恰恰成为这个理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也与他丰富的政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民族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民族众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处理好西北民族关系对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仲勋在西北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在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窥见他民族工作的方法、理论与实践,这为我们当今处理好民族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