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周饮食方式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周是中国古代文明大厦创建的时期,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成部分便是在这一时期奠基的。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的简略,迄今为止,商周文明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确认[1],其中如饮食方式问题便是如此。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夏礼吾能言之,把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2]‘孔子去古未远,又在秦始皇焚书之前,并且生活在保存商周典章礼仪制度极多的鲁国,但是,他在谈到先秦礼俗时,尚且感到文献不足,我们今天如果仅依靠文献资料来研究商周饮食方式,那就更为困难了。所以,必须努力借助当代考古资料,以补充文献训沽考证之不足,文献与考古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08,24(2):77-81
多都制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滥觞源自夏代.夏代的文献记载特别简单又比较混乱,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及对考古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从都城迁徙的角度不能有效复原夏代都邑体系,而从多都并存的角度来推测夏代都邑体系,问题就豁然开朗了.多座都邑同时存在是夏代复杂都邑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史与道     
把“史”与“道”联系起来考察,是从龚自珍开始的。“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①不过,龚自珍这里所说的“史”却既非历史,又非史学,而是史官和史家。“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是故欲为史,若为史之别子也者,毋吃毋端,自尊其心。心尊,则其官尊矣,心尊,则其言尊矣。官尊言尊,则其人亦尊矣。尊之之所归宿则如何?曰:乃又有所大出入焉。”②这样看来,龚自珍所“尊”之“史”既非本体论层面的历史存在,又非知识论层面的史学研究,而是主体论层面的历史学家。在另外一个地方,龚自珍又说:“…  相似文献   

4.
张俊相 《求是学刊》2001,28(4):35-40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黄老之学的理欲观。他以“生”与“治”为人生最大的希求 ,从而构建了以法、术、势为统治术 ,以圣无欲体道 ,众有欲循理 ,而宗归自然之道的道、法合流的理欲观体系。其中含有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在思维方法上有许多可供后人借鉴的方法和主张。 一、无言不征。孔子虚心好学,“入太庙,每事问”①。他认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择其善者而从之”②。他不爱空发议论,而是依据事实考虑问题。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③因为杞、宋两国资料不多,所以对夏、商的情况不敢发表太多的议论.但如果资料充足,“吾利征之矣。”孔子汇编《尚书》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学习古代的模式,思考国家大计。他要行“仁”,以尧、舜爱民为例,反对奢华,…  相似文献   

6.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巳矣。子曰:“吾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以上所引孔子的话,并未见于《论语》中。故司马贞的《索隐》说:  相似文献   

7.
世有越野车然后有越野e族.越野车常见,而越野e族惟此,故虽有越野车.奈何苦无越野好手之驾御天地,奔驰于城市窄巷之中,不配越野称之,车之越野者,四轮或钢铁塑身食燃油者,不知其能万里而行也;是车也,虽有万里之能,油不足,空怒吼,俊美观其外.且欲与轿车比,非同类,安求其能万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驾之不能尽其武,鸣之而不能归其位,执策而临之日:“越野纵横,悲情天地”呜呼!其真无好越野车手邪,其真不知越野e族也!  相似文献   

8.
凡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越、楚关系,人们往往以越灭吴时,楚使申包胥为越王勾践赞襄大计等史事,来说明越、楚间相互支持的友好交往。然而,揆诸史籍,申包胥使越一事,却颇为使人生疑。首先,就史料而言,在先秦史籍中,申包胥使越之事,仅见于《国语·吴语》: 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问焉,曰,:“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稷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衷,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请问战奚以而可?”包胥辞曰:“不知。”王固问焉……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越王曰:“诺。”  相似文献   

9.
陈阿永 《生存》2020,(1):0045-0046
在成才之路上,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而人格修养也成为我们成才的重要支撑。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然后朝着梦想不断前进。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面对困难,我们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也要有“时光不负有心人”的信心,如此坚韧,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0.
<正> 自刘鹗(1857--1909) 的《老残游记》问世以来,有人以“谴责小说”目之,有人以“反动小说”批之。《老残游记》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人们似乎都忽视了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对《老残游记》所作的自我说明。他在《自叙》中认为,“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哭泣分两类:一为“无力类”;一为“有力类”。“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他说,他的《老残游记》则是后一种“有力类”哭泣:“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这一说明,应该说是符合《老残游记》的实际的。那么,刘鹗又是为着什么而“哭泣”呢?  相似文献   

11.
试论西周王朝三大职官系统之构成宫长为我们曾经提出西周王朝应该设有掌管民事、神事和王事的三大职官系统①,其实,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接着,...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易》(包括《经》和《十翼》),人们已经讨论得很多,对其中蕴涵的辩证法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对此,我不拟多加分析。《易》向来被认为是巫筮占卜之书。它对人的未来命运,对个体的死亡现象,理当特别注重。而《易》在这方面的许诺,也的确叫人充满希望。“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系辞上》四章) 易“观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不难看到,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社会保障的政策和措施就是典籍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黎民百姓提供保障待遇是上至最高统治者(管理者),下到各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我们设置此栏目就是让干涸的泉眼恢复喷涌,让已忘却的过去再次被记起,让死去的魂灵转世再生,让历史的长河重新流淌。《国语.周语上》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周慧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  相似文献   

14.
《诗经·郑风·溱洧》两章诗中有五句重复出现的男女对话:“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圩且乐。”自汉迄今,治《诗》者大都把三、四、五句理解为诗中女子所说。仔细推敲起来,这种理解显然是欠妥的。不能正确地句读这几句诗,又势必不能完好地理解全诗的意境。先看汉代经学家郑玄是怎样为之作笺的:“女曰观乎,欲与士观于宽闲之处。士曰已观矣,未从之也。女情急故劝男,使往观于洧之外,言其土地信宽大又乐也,于是男则往也。”这里郑玄第一个定调认为“且往观乎”和“洧之外,洵圩且乐”都是女子的话,是为劝诱男子再往而说的。唐朝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女谓士曰观于宽闲之处乎?意愿与男俱行。士曰已观乎,止其欲观之事,未从女  相似文献   

15.
治鼠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向齐景公进谏时讲述关于“社鼠”(土地庙里的老鼠)的寓言,引起我~番思索。好在这个寓言很短,不妨信手摘来:“夫社来木而徐之,鼠因往托焉。球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徐。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文章的意思是说,土地庙是用树木搭好涂上泥巴建成的,因此老鼠很喜欢在那里打洞做窝。用烟火意吧,伯烧坏了建庙的树木;用水淹灌吧,又怕冲坏了徐在树木上的泥巴。这些老鼠之所以没有办法杀灭,是因为土地庙的缘故啊。文章讲得很清楚,社鼠难灭,“以社故也”,是因为土地庙的…  相似文献   

16.
黄溪  宁镇疆 《唐都学刊》2024,(1):104-110
《论语》礼制的诠解为古代经师看重,近代论语注本却往往忽略。《论语·八佾》载孔子云:“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此句的诠释很能体现礼制在经典解释中的重要性,历代诠解主要有三种:孔安国、邢昺等认为鲁国吉禘举行时间违反礼制;清人认为孔子讥讽当时宗室僭越大禘之礼;郑玄、马融从禘礼内部进行解释。分析三种诠解的方式,结合禘礼的内在仪式与外在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孔子不欲观禘是其对传承周礼、谨遵礼制的坚守,也是对鲁国现实政治的忧虑关切。重视《论语》礼制诠解是解读经典文本、理解孔子圣人之意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苏轼词在词史上的开拓性,历来评论甚多。我们从创作心理学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发现艺术直觉对苏轼词在词坛上的开拓、创新,有着重大意义。苏轼对于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心理活动,常常强调创作应按心理活动自然发展而发展。他谈到作文时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把作文比之山川的云雾、草木的华实,实则强调创作的自发性,强调作者与文章真实的统一。苏轼又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社会作用究竟如何?李贽认为,文学应以“童心”感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出于“童心”的“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①冯梦龙认为,“经书著其理,史传达其事”,而此外还需“佐经书史传之穷”的文学②。文学的“教”并非“理” “事”之“教”,而是“情教”,所以冯梦龙说:“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③“情教”二字既肯定了文学的作用又限定了文学的作用,即对文学的社会作用既作了充分的估价,又防…  相似文献   

19.
十九、二十世纪长达200年的中国文化界,“文化比较热”、“中西比较潮“汹涌澎湃,后浪高前浪。大浪冲击,更新了国人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民族的理性思维趋于成熟,从攘夷——鄙夷——恐夷——师夷——制夷终于走到今天的“和平共处”。 文化的整体、宏观研究极大震撼了民族心灵;而文化的局部、微观比较更能启示个体的价值行为。孔子云:“食色,性也”;孟子亦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因此,笔者选择了人欲之一的“食”为比较目标。在北京读研的二年里,在北大、人大、北外、师大等校结识了一批外国留学生,我们庆贺生日、节日;我们去“麦当劳”、“肯得基”或普通中国餐馆;我们还天天同在学校食堂吃午餐。细心观察,留意比较,体会到外国学生的一些饮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仁香者,张氏也,原名丽茜,祖籍梅县,乃粤东汕尾女书家,曾职当地书协秘书长。于圈人眼中,仁香南人北相,心善禅机,身倾翰园,书画双修,为众点赞。故此,其工作、生活、艺术融缘一体,和乐而为,调和得十分快意且舒心哉。丁酉岁末,仁香来电释意近期又应邀创作书画办展,诚请吾为其把笔抒怀,心言其艺道之果香,以留史资心助力,行稳致远。仁香根脉梅州客家山水,香火延续于海陆丰福地。其虽未根出客家之祖,却心种乡音,身壮故情,常念客邑之恋。仁香自幼即与海色结缘,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