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志祥 《殷都学刊》2010,31(3):125-130
《周易》的美学思想要言不烦,集中体现在《易传》中。《易传》提出"仰观俯察"的审美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的审美表达方法、"参伍错综"的文饰美规律、极饰返素的形式美理想、"美在其中"的心灵美追求、"刚健美利"的人生态度、"生生为美"的乐生传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共鸣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变异,星星点点,琳琅满目。由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这些思想对后世中国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时代,视像取代语言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首要叙事载体。传统的文学叙事虽主动或被动地以"审美泛化"的方式和注入叙事元素的手段,在传播媒介或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形态,文学叙事却在视觉文化语境和消费文化的共同挤压下,不再对社会历史进行艺术提炼、不再对道德立场顽强坚守、不再对理想之光艰苦追求,从而导致自身因降低了美学高度而最终走向"无美可审"的尴尬境地,其审美隐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对新疆维吾尔族就目前的生育状况及生育观念进行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晚婚、晚育观念逐步形成;传统的"多子多福、后继有人"的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传统的生育观念依然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经济、文化导致对男性孩子的偏好。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士族庄园形成原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相丽 《南方论刊》2008,(7):53-53,48
魏晋时期的士族庄园是在承袭东汉传统的基础上,更讲究"向地卜宅"延纳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之美,通过园林化的手法来创造一种自然与人文相交融、亲和的人居环境——"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它体现了当时士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包孕了隐逸文化和玄学思想,同时也展现了江南秀丽景色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刘文辉 《江淮论坛》2010,(5):173-178,76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逻辑与现代传媒语法的"合力"作用下,文学审美伦理的传统向度在社会语境的置换中失却规约性,开始由"唯审美"的终极超越性滑向"泛审美"的日常经验性,表现出奔赴世俗、走向休闲、陷于颓废的叙事症候。在文学审美伦理失据的"人文精神"溃败时代,文学审美精神不仅在"人文精神"的文化大讨论中以及一些传统作家坚贞的文学写作中继续传递,而且还在作家与大众文化"合作"的"触电"写作中,以迂回的"曲线"姿态进行审美的精神表达与价值抗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传统中作为文体的"史诗"概念逐渐演变为"史诗性"这一审美范畴。随着国外小说及理论的引入,"史诗性"与中国传统的史传传统结合成为中国当代小说最高的审美追求和评价标准。植根于关中地区久远的《诗经》、《史记》之史传传统,陕西作家的创作往往有更深的史诗情结。以柳青、杜鹏程为代表的"革命正史"写作,纪"史"有余,"诗"意欠佳。《白鹿原》以"民族秘史"纠"革命正史"宏大叙事之偏,执着于对民族精神、民族命运的探求,对历史进程中人物文化心理的摹刻;巧设叙事的历史时空,多维透视史诗人物形象,臻于"史"与"诗"的完美融合,丰富发展了了陕西文学的"史诗性"写作传统。  相似文献   

7.
金、元两代的社会巨变,促成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也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巨变。在此背景下,金、元时期反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反传统的斗士为美,以新的婚姻道德为美,以叛逆名教的“浪子”为美,以远离权贵的隐逸生活为美。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审美价值取向,是以李贽为代表的明中叶个性解放运动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维吾尔族文化转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与众多的、大规模的、异质文化的碰撞、融合、吸收,因此,维吾尔族文化具有了一种“合成文化”的特征。文章探讨了现代化发展中维吾尔族文化的转型问题,从实现维吾尔族文化跨越式发展这一视角出发,提出了维吾尔族现代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 传统美学一大弊端就是将审美只局限在文化社会层次上,试图用单一的审美规律或美的本质把握概括所有审美现象,这样就难免胶柱鼓瑟,立论片面,而被人们随意否定证伪。这也是现代美学尽量回避对美的规律或本质探讨的原因。其实,有现象就有规律、就有本质。问题是审美现象尽管就其整体属性而言属于文化属于社会,但它的构成却不仅仅是文化社会因素。从系统本体美论观点来看,在审美系统中获得文化社会属性的诸多结构或制约因素,其本身往往都是前文化物理生理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及其制约条件同样是审美规律的有机组  相似文献   

10.
国画这一中国传统画种,自魏晋产生以来,以"气韵"为审美核心,以追求意象美为特色,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意境创造是中国画作的一个显性标志,其造像皆本于立意。而认识和理解中国画意象概念及其创作理念对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提升中国画创作与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