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梦"被作为一个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而被提出,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统一,是民族、国家和人民的统一,把"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主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以加强唯物史观教育为基础点,体现"中国梦"的历史性;以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为关键点,展现"中国梦"的包容性;以发展大学生的能力为着力点,突出"中国梦"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2.
王岑岑 《南方论刊》2022,(1):102-104
思政工作的核心就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提到"国家强关键在于文化,网络,科技,经济",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迎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创新研究对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所属,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倡导主体与主体之间双向互动、互相尊敬。该模式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体现是:加强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构筑网络教育平台,延伸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培养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海量的信息、开放的环境、快捷的速度深刻影响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网络流行语更是成为90后大学生挂在嘴边的"口头语"。[1]网络流行语是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视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有意识开展网络流行语与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机理研究,充分有效发挥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正能量作用,从而进一步促使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否有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从高校的角度,着重对加强理论教育、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了探讨,试图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宏 《中州学刊》2012,(3):37-39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形成了现实社会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上接触网络人数最多、运用程度较高的群体,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增强自主能力、培养主体意识;正确把握网络空间的教育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在网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主动深入虚拟社区,在网络教育活动中紧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际.这样,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网红作为一种极具时代性的新兴文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在网红现象的裹挟下,去中心性易引起教育主体的地位边缘化,泛娱乐性易致使教育客体的思想紊乱化,高交互性易引起传统介体的实效弱化,泛商业性易导致教育环体的境况复杂化.同时,网红现象也强化了教育者的主体素质、调动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增进了教育介体的时代感并增强了教育环境的互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革新教育主体的育人理念与方式,增强教育客体的自我约束力,运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方力量优化教育环境,以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作为引领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理想信念与精神旗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了新的理论话语体系,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层次水平。在推动"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科学把握契合实际的原则,并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方式方法、支撑要素出发,探索促进"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从教育目标、主体关系、客体选择、介体形成、环体营造等方面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体系,以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当前西方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双重影响下,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要改变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佳的状况,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理想信念教育阵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党自身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应该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同时也要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四个教育模块为切入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是以主体性原则为要旨,以科学化的内容设计为基础,以培育和优化道德接受机制为目标,以载体的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模式,它是原则、内容、方法、载体的有机统一。构建这一模式,需要我们尊重并培育学生的个性需求,让教育的内容更加注重公信力、隐性化和渗透性,注重"三个转变",推动教育载体机制创新,占领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让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有文化的中国梦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4.
谭先锋 《云梦学刊》2001,22(5):83-86
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赋予理想信念教育以丰富内涵,而且对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必须正确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内在联系,坚持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做好结合文章,把理想信念教育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匿名性存在和虚拟状态的网络影响,大学生网民经常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匮乏,道德意志薄弱。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等学校要多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本文从提升大学生网民主体意识;提高教育工作者道德人格;强化校园网络教育阵地;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发展、时代发展、个性发展、矛盾发展四大规律,只有充分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注意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大学生内心需求、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深入学生生活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共同构建,网络拟态环境是拟态环境的时代产物.随着网络拟态环境在高校的广泛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拟态环境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权威,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非主流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传播参与的自由性、交互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对话概率.通过夯实优化网络拟态环境的"硬实力"、强化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丰富多元的校园网络场域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了解并把握好网络,做到为当代大学生教育服务是该课题的核心目的。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工作年限和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辅导员应该定位清晰,在把握各个阶段特点的同时做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能力的"三级跳",提升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去引导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多学科交叉为视野,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评价体系。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应以何种模式进行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严重地制约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文章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提出"教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与开发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以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