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一个根本性转变是指生产关系的改革,是改革战略,可以叫做“体制转轨”;第二个根本性转变是指生产力发展途径、方式的重大调整,是发展战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一个根本性转变是指生产关系的改革,是改革战略,被称为“体制转轨”;第二个根本性转变是指生产力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是发展战略,被称为“增长转型”。“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是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对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所有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流通部门,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集约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政企分开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王庆功,杜传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浅谈绍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陈王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程宇航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实现“九五”时期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性重大举措。其实质是继续加大力度,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滞后于现状决定了在我国要实现“两个转变”,必须以经…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O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征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什么说实行这两个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征?在实行这个转变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才能顺利实现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带根本性转变呢?笔者根据这几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个人学习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根据中央建议:“九五”国民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措施,也是国有企业担负的历史重任。 我们曹雪芹企业集团的前身,是沿袭曹雪芹先祖家酒作坊的丰润县左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认识上的误区孟才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相似文献   

12.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不仅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还特别需要通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本文拟就如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问题谈些看法,愿与大家研讨。 一、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 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来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价值与社会经济意义王西庆,黄鲁闽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建议》[1]提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第一个转变,自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至今已有大量论述,这里仅就第二个转  相似文献   

17.
以体制的创新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甘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考●刘进军深入研究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是确定甘肃“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前提。本文试就此问题谈些初步看法。一...  相似文献   

18.
资产经营与两个转变牛冬梅禚昌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时期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人事工作密切相关。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以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抓好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负有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职能的政府人事部门,将肩负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如何抓住机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人事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后发展地区实施后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关干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一个转变是指生产关系的改革,第二个转变是指生产力发展途径、方式的重大调整。后发展战略是后发展地区的赶超战略。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